张一民:我国古代的文摘

“文摘”,作为二次文献的一种报导形式,一直活跃在信息传播的时空中。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已经成为网络中信息传播的主体。原因是它具有文字精练、要点明晰、形式活泼等特点,适应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文摘”起源何时?已无从稽考。但据史籍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它的倩影。《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云:“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检《汉书艺文志》,著录《铎氏微》三篇,但其书已佚。刘向《别录》云:“《左氏传》三十卷,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铎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张苍。”考《汉书艺文志》,的确又著录了《虞氏微传》二篇与《张氏微》十篇。所谓“微”,当取“微言”之意,“微言”即“要言”,而“抄撮”就是摘取要言。由铎椒至张苍,凡四传,皆为抄撮之学,这是有史以来记载的最早出现的文摘,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但文摘的起源,应当来自于古代文人学者读书治学。面对卷帙浩繁的经史典籍,古代文人学者往往采用文摘的方式以助记忆、以便省览、以备引用,以资考证。他们抄缀众书,撮其精要,犹如采珠而捐蚌、拾玉而弃石。倘若将这些文摘按专题和门类汇编到一起,就成为可资参考的二次文献。

起于后汉时期的“史钞”,创自于汉桂阴太守卫飒的《史要》十卷,是书“约《史记》要言,以类相从”。之后,又有吴太傅张温《三史略》二十卷、晋葛洪《汉书钞》三十卷、隋阮孝绪《正史削繁》九十四卷、宋洪迈《南朝史精语》十卷、明彭以明《二十一史论赞辑要》三十六卷等等,都是在文摘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编撰人对史籍或是“简汰而刻削之”、或是“采摭文句而存之”,即韩愈所谓“钩玄提要”之意。由于这类书籍流传下来的比较多,清人在编纂《四库全书》时,特在史部中建一“史钞”类。

受史钞的影响,经子集三部皆有简约钞撮之工。经部有宋人李衡《周易义海撮要》十二卷,李衡因嫌房审权《周易义海》一百卷文辞冗琐、义意重复,故而删削厘定、取精撷要。子部有梁人庾仲容的《子钞》三十卷,它是取周秦以来诸家杂记,(凡一百零七家)汰其沙石、簸其秕糠、摘其要语。又有明人顾起元的《说略》,是编者闲时取读家藏说部书,遇有可备考质者,惟恐遗忘,便随手摘录,藏诸笥中,集为三十卷,被《明史艺文志》收入到小说家类。集部书钞以诗文为主,大多是整篇整首的选录,但也有寻章摘句者,如题为宋人苏易简编撰的《文选双字类要》三卷,取梁太子萧统《文选》中藻丽之语分类纂辑;明天启举人王志庆编《古俪府》十二卷,采摭六朝唐宋骈体文中之英华。其中不少资料虽是零玑断璧,但足供累积词藻之用。

古代文摘在类书中表现的最为突出。类书的功用有六个方面:一、供皇帝御览,使其能省心省力地了解历朝典章制度和文化知识。二、供臣工廷对,便于他们博闻强记,随口答出皇帝突然提出的任何问题。三、有助于举子应试时背诵记忆,从容答卷。四、为业师授业、讲道、解惑提供备课资料。五、在文人写作时,能使他们方便地采撷到雅言丽句。六、为学者治学中引经据典、注解考订带来了便利。而类书的这些功能,都是通过提供有关的文摘来实现的。如唐高祖李渊下令编撰的《艺文类聚》,是在对宫廷藏书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摘其菁华、采其旨要”,“弃其浮杂、删其冗长”。大文学家白居易编《白氏六帖》,“捃摭诸书,事提其要”。据说,白居易编《六帖》时,事先预置陶瓶数千,各题门目,列于七层架上。命诸生采集其事类,投瓶中。事后倒取之,抄录成书。白居易的陶瓶,颇似我们今天集聚资料时用的文摘卡片箱。宋人叶廷珪性喜读书,每闻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读,读即无不终卷。常恨无赀,不能尽得写,故择其可用者手抄之,义存约取,名为《海录碎事》,共二十二卷。明人徐元太在官刑部尚书时,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虽稔习篇章,久则惘然莫忆,故随手摭记,以识所闻。久之,成《喻林》一百二十卷。是书以经史子集中所载古人设喻之词,广征博采,汇为一编,尤裨艺苑。清圣祖康熙皇帝敕修《御定子史精华》一百六十卷,以为四库中子史最为浩博,亦最为芜杂。为了嘉惠艺林,使天下学者共知津逮,特命纂辑此编。凡子史中名言隽句,采掇靡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为是“诚所披沙而拣金,集腋而为裘矣。”

我国古代文摘的应用,不仅表现在二次文献的编纂上,还表现在朝臣议政的《奏章》中。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出现的“贴黄”就是典型的文摘。它是将《奏章》中的要语摘录出来,不过百字,书写在一张黄纸上,粘帖在疏尾。使皇帝能从大量的《奏章》中很快发现重要的《奏章》,用较少的时间确定哪些《奏章》先看,哪些后看,哪些不看。“贴黄”之制,起于唐代,当皇帝降敕后又有所更改,便将更改的文字书写在黄纸上,贴在诏敕上,谓之“贴黄”。宋制“贴黄”异于唐制,大臣上疏,《奏章》中有言不能尽者,另书以黄纸,附于正文之后,如《司马光奏议》《苏东坡集》《欧阳修文集》皆有之。明制“贴黄”又不同于宋制,形式上颇似当今人们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正文前所附的文摘。

“文摘”渗透在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大量的文字记录之中,它发展到今天,其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运用更加广泛,充斥于图书、期刊、报纸、文件、广告、光盘、网页、云数据等各种文献载体上,以特有的功能赢得了读者的欢迎,也体现出了它生命力的长久。

参考文献:

[1]永瑢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张涤华.类书流别[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赵翼. 陔余丛考[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4]桑良至.文摘学概论[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3

该文曾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图书馆建设》2002年第6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