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锋:周易的人生观

周易的人生观

尹锋

《周易》的人生观是积极的,有着强烈的政治思想性以及社会性,尤其具有现实性,因此在当今社会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其以仁为本、进德修业、致命遂志、不谄不渎等处世原则,体现出一种基本的道德修养境界,其“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则是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一种人文精神。

《说卦》云:“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可见,仁与义是人道的基本准则,也为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成为世代中国人际关系的中心环节。孔子言:“仁者爱人”。《易传》则要求人要有“厚德载物”精神,像大地一样养育万物,普施恩泽。在上位者要体恤人民之疾苦,这样才能取得人民之厚爱。“义”则体现了公正无私的利他情结,《文言》曰:“利物,足以和义。”利物,即是施惠于人;和义,则指公平合理。见不义之财而忘其义,则为不道德之行为,为人所不齿;见利思义,舍生取义之人,才是社会公德的模范。同时,仁与义也是区分小人与君子的标准。《文言》中说:“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是要求人要有恭敬心,正直心,自然会“德不孤”。这应该是《论语》中:“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最好注脚。

《文言》中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又言:“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要求君子当自强自重,进德修业,及时进取。为国为民,尽忠职守,不妄虚言,真诚待人。为人处世,当以和为贵。君子要“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文言》语)《彖传》又云:“保合太和,乃利贞。”《比》卦中“王用三驱,失前禽”的故事,就比喻了王者的宽和精神。天子田猎,三面合围,网开一面。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谐、宽容的好生之德。

《周易》的成书时代正值殷周之际社会变革的时期,残酷黑暗的旧制度土崩瓦解,新的社会时期的兴起,急剧变革的新旧思想斗争,使《周易》迸发出了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理念。相传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易传》。这些至今虽非定论,但可以肯定《周易》非一人所写,亦非一代之作,是经过先哲先圣数代人的总结和实践加以完善的,他们大多有卓越的功绩和坎坷的经历。因此,在人生观上有着不平常的体验,《文言》云:“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为圣人乎!”《系辞》中又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其成为后世存不忘亡、得不忘丧、进不忘退、安不忘危、治不忘乱的警世准则,也成为历代经邦治世的至理名言。

《系辞》云:“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这是《周易》所提倡的另一处世准则。意为与上位者交往,不谄媚讨好;与下位者相处,不盛气凌人。与人相处,不分贵贱,谦和一体。故在《谦·彖传》中有言:“人道恶盈而好谦。”人若能谦和处世,虚怀若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但对社会有益,而且对自己有利。《谦》卦象云:“劳谦君子,万民服也。”有功于社会而谦虚之人,民众自然心悦诚服。谦虚之人,也必然“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程子在其《易传》中对这一高尚情操给予高度赞扬,他说:“有劳而不矜伐,有功而不自以为德,是其德弘厚之至也。”《文言》中主张:“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位居其上而不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位居其下而不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为人提供了一种基本的道德修养境界。

《周易》的人生观,对诸子百家思想都产生过影响,尤其是对儒家的人生观影响巨大,儒家的人生观之所以是积极的,与《周易》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儒家教育中,《周易》为四书五经之首,作为主要的教育经典,加之《周易》受到儒学宗师孔子的尊崇,儒学和易学的融会,对儒家人生观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这都和易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们大多是精通易学的大儒。如孔子。孟子、董仲舒、王充、王弼、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夫之、康有为……充分说明易学对中国人的政治思想人生哲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易和斋主人

尹锋,1964年生,祖籍甘肃山丹,传统文化的修习者与实践者,师承国学大家费秉勋教授、俞长江教授。现为:伏羲故里国学院院长,欧洲中国传统文化科学院院士,陕西省老子书道研究会副会长。曾先后为海航集团、法国JZ药业、天宇毛纺、辰龙集团、华中集团、澳洋地产、亚美地产、辰纪地产、国力地产、腾达地产等企业进行策划指导。出版《掌上奇门》《掌上乾坤一一解析奇门遁甲》《斗转星移一一解开奇门遁甲之迷》《解析风水一一传统堪舆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上、中、下)等,著述二百余万言。

微信号:hxyg933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