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有多牛?老糊涂的时候还被辽东总兵李成梁请去教授兵法

作者:陈二虎

李成梁父子在明朝是显赫的人物,功过一直饱受争议,遥想当年李成梁在辽东当总兵的时候,曾经请了一个天下奇人,为他儿子们的老师,教授兵法与学问,那么,请的这位奇人是谁?

一、童年是一个噩梦

如此我们说起明朝的三大才子之一,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戏剧家徐渭,几乎人人皆知,其实徐渭是天才奇才,还是一个军事家,“结客少年场,意气何扬扬。燕尾茨菰箭,柳叶梨花枪”,侠骨丹心,才华横溢、狂傲不驯、愤世嫉俗,“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实堪嗟叹”。

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号青藤道士。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农历二月初四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城(今浙江绍兴)大云坊,其父徐鏓,官至四川夔州府同知,原配童氏,生长子徐淮、次子徐潞,原配童氏去世后,又续娶了苗氏,却不能生育,其父便晚年纳了苗氏的侍女为小妾,生下徐渭。

徐渭刚百天的时候,徐鏓去世了,徐渭被童氏抚养,十岁的时候,生母被童氏赶出家门,十四岁的时候童氏去世,徐渭便依靠比他大三十多岁的长兄徐淮生活,如此畸形的家庭经历,让徐渭幼小的心灵变得扭曲,生性怪异。

徐渭生而聪明绝顶,自小入徐印私塾读书,“六岁受《大学》,日诵千余言”,“书一授数百字,不再旦,立诵师听”,“十岁便仿扬雄《解嘲》作了一篇《解毁》”,才思敏捷,“指掌之间,万言可就”;十二岁向陈良学习古琴,十五岁向彭应时学习剑术,被称之为神童,二十岁时考上秀才。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入赘同县潘克敬家,娶了潘克敬十四岁的宝贝女儿,这潘氏天真清纯,带给徐渭美好的生活与憧憬,“掩映双鬓绣肩新,当时相见名青春。傍人细语亲听得,道是神仙会里人”,可见潘氏给予了徐渭一片崭新的天地。

二十一岁时二哥徐潞去世,二十五岁时,最亲近的长兄徐淮也去世了,家产被坊间无赖霸占,二十六岁时爱妻潘氏又难产去世。

徐渭自小丧父,青年又接连哥哥与妻子去世,他又屡次参加乡试不中,这一切带给徐渭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便开始交游名士,与当地名流、士人、隐者谈艺论书,切磋砥砺,与萧勉、杨珂、陈鹤、诸大绶等士人并称“越中十子”。

二、文韬武略投军帐

三十多岁后,徐渭彻底放弃了通过科举考试实现抱负的雄心,投入到抗倭战争中,他虽然身无一职,却几次冒险随明军来到抗倭前线,观察形势,了解倭寇,然后记录下战事的经过,详细分析成败的原因以及倭寇的特点,向有关官员进呈破敌良策。

被总督东南军务抗倭名将、直浙总督胡宗宪所赏识,聘为幕府掌文书,参谋军机,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运筹帷幄,屡献良策,观形式,度地形,施奇计,作方略,撰写了许多作战计划书。胡宗宪十分器重他,凡举事“皆密相议然后行”,成了心腹。

胡宗宪权重威严,手下文武将吏参见都不敢抬头,而徐渭戴着破旧的黑头巾,穿一袭白布衣,可以直入衙门,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其间为胡宗宪作《代贺严公生日启》(当时朝中权臣严嵩,胡宗宪就是通过严崇义子赵文华举荐而屡屡升职),替胡辇宗宪向严嵩贺寿,又替胡宗宪写《献白鹿表》,深得明世宗的欢心。

胡宗宪待徐渭不薄,当胡宗宪重修杭州镇海楼,徐渭提笔作记,胡宗宪赏给他白银二百二十两,徐渭用这笔钱买了十余亩地,盖了房子,又续娶了张氏,并生有一子,可以说,徐渭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光就是给胡宗宪打工这几年。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明世宗罢免严嵩,徐阶出任内阁首辅,胡宗宪由于党附严嵩,受到参劾下狱,徐渭也不得不离开。

嘉靖四十三年(公1564年),胡宗宪以“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名”二次下狱,不久自杀。

(胡宗宪)

胡宗宪之死,对徐渭的打击很大,身心也受到刺激,他既为胡宗宪的自杀而惋惜,又生怕自己受到牵连,让他开始精神恍惚,几乎崩溃,先后九次自杀未果。

徐渭先用利斧砍自己的头部,“血流被面,头骨皆折”,幸而未死,随后又用三寸长的铁钉刺入左耳数寸,又不死,又用椎子击碎自己的肾囊,还是不死,真乃一个命大之人。

后来他的精神病发作,怀疑自己的老婆张氏与人通奸,失手打死了张氏,因杀人被捕下狱,在牢中渡过了七年时光。

他的好友礼部侍郎诸大绶、翰林编修张元忭都是状元出身,颇有声望,多方解救,借万历皇帝即位大赦之机获释。

三、一个南腔北调人

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他应年轻时的朋友,时为宣化巡抚的吴兑之邀,北上宣府(今河北宣化)为幕僚,因水土不服等原因,干了一年左右。

徐渭“生平颇阅兵法”,满腹经纶无处伸,“弓藏夜夜思弯日,剑出时时忆掘年”。

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六十岁的徐渭应时为辽东总兵李成梁手下参将的一个朋友推荐,徐渭来到辽东教授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李如柏等兄弟兵法,并且在辽东结识了蒙古首领俺答的夫人三娘子,后因病情加重,不得不回到家乡山阴。

可惜的是,徐渭来李成梁府上的时候,已经步入晚年,且精神有点不正常,可以说未能把平生的兵法与智慧如数传授,李如松、李如柏兄弟几个能够成为明晚期名将,一来得到其父李成梁的熏陶,二来也得到徐渭的启发与指点。

徐渭返回家乡之后,却发现家产都被那不孝之子败坏光了,让他贫病交迫,落魄潦倒,靠卖画活着,七十三岁那年,在凄凉孤寂中默默死去。身下是杂乱无章的稻草,门外是那幅流传千古的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思量徐渭的一生,他在政治、军事上都有一定的见解,但命运对他是残酷的,满腹经纶无处施展,无疑是痛苦又激愤的。灵魂与现实的冲突,个性与俗世的矛盾,让他有种英雄失路的悲哀。

特殊的家庭环境,让他敏感又多疑,锋芒毕露,把一生的精神倾注到艺术(诗歌、戏曲、书画)创作上,尽管名满天下,生活却一贫如洗,大半生寄人篱下,愤世嫉俗,狂傲不驯,最终只有笔墨才能慰藉那颗伤痕累累的心灵。

他的书法奇中寓正,沉劲奇伟,纵横恣肆,具“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他的诗歌豪放壮美,“平畴千里,偶尔幽峭”,奇崛纵逸;他的绘画笔简意浓,气势磅礴,淋漓大气;他的杂剧《四声猿》被大戏剧家汤显祖倾慕,他的戏剧理论《南词叙录》,不拘陈规,识见迭出,成为研究戏曲不可不读的论著。

徐渭还著有《会稽县志》,是世间少有的奇才,诗、文、书、画、戏曲、方志乃至军事韬略都能笑傲天下,其好友梅国桢说徐渭“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多么令人敬仰的奇才。

叫一声徐渭,你听到我唤你没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