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三十一)
到了南宋年间,山河破碎,偏安的朝廷在北方更难买到马匹,为了保住半壁江山,只有从西南西藏获得战马;为了维持偏安局面,必须稳住南方,对西南地区藏族的羁縻,更显得重要;版图缩小,税源减少,为了支撑那早已空空的国库,茶马交易的税利成了一项重要的财源。基于这种种原因,茶马贸易成了南宋王朝生死攸关的大事。
宋高宗一上台,就十分关注茶马贸易这桩大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成都转运判官赵开痛陈榷茶买马“五害”,数说茶马官营的弊端。他指出“黎州买马,[北宋]嘉佑(公元1056年至1063年间),岁额才二千一百余(匹)。自置司榷茶,岁额四千(匹),且获马兵逾千人犹不足用,多费衣粮,为一害;嘉佑以银绢博马,价皆有定。今长吏旁缘为奸,不时归货以空券给夷人(藏族人),使待资次,夷人怨恨,必生边患,为二害;初置司榷茶,借本钱于转运司五十二万缗,于常平司二十余万缗。
自熙宁至今几六十年,旧所借不偿一文,而岁乃准初数,为三害; 榷茶之初,预表茶户本钱,寻于数外更增和买,或遂抑预表钱充和买,茶户坐是破产,而官买岁增,茶日滥杂,官茶既不堪食,则私贩公行,刑不能禁,为四害;承平时,蜀茶之入秦者十几(之)八九,犹患积压难售,今关陇悉遭焚荡,仍拘旧额,竟何所用?!茶兵官吏,坐糜衣粮,未免科配州县,为五害。”于是他提出“尽罢榷茶”,即取消已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茶叶官营制度。
朝廷采纳了赵开的意见,并委他主管川秦茶马。从建炎二年(公 元1128年)开始,他“大更茶法”,改官营为商营。其具体作法是实行“茶引”制。“茶引”(贩茶凭证)由东京都茶务所制发,商家在“买引所”买引,凭引在有“监官”管理的“合同埸”与茶农交易。由监官负责验引、秤茶、封记、发放。
实行“茶引”制后,税收大增,仅四川一地,每年茶引税就达二百万缗。(缗,就是古时侯穿铜钱用的绳子。古钱中间有个方孔,故又戏称钱为“孔方兄”。有孔的钱得用绳子来穿成串,一缗即一串,一串一千文。二百万缗,就是二百万串铜钱。)
罢了“榷茶法”,茶叶贸易改观。而马则仍由茶马司负责统购,用茶农交的实物税(茶叶)和从茶商那里购来的茶叶易马。
为了获得更多的马匹,以满足战争的需要,便增设“易马埸”。在四川,继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南渡以后先设置的黎(今汉源)、叙(宜宾)、南平(松潘)、长宁四处。在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 又增设了雅州(雅安)、碉门(天全)、灵关(宝兴)三处,同时还在飞越故城(汉源宜东)设置了官府的贸易机构“博易所”。黎、雅、碉门、灵关和飞越故城都是吐蕃通往内陆的要道,成了吐蕃各部卖马买茶,即藏汉“茶马互市”的埸所。到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用四川的茶叶,在四川和甘南等地换得的马就达二万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