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是为了教育孩子,还是家长在花钱买心安?别再被安慰剂效应所欺骗了!
明星育儿一直是备受大家关注的话题,观众们可以从他们与孩子的互动中,看到明星为人父母时真实的一面,会在明星为孩子烦恼和抓狂的时候,不由心生畅快,在“再大的腕也有摆不平的人”的感叹中获得平衡感。
前不久胡可沙溢三胎的话题就被推向了微博热搜,已经有两个宝贝儿子的胡可在一次节目中表达了对拼三胎的向往。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妈妈连二胎都不愿意生了,除了个人意向选择的原因之外,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经济压力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孩子就像碎钞机,孩子教育到底需要多少钱?
曾有网友根据一张安吉背书包的照片,找出了安吉所就读的学校,发现这是北京一所非常有名的国际名校,光是一年学费就要25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人不禁感慨万分,自己孩子从幼儿园到读完小学也花不了25万啊!其实,不只是安吉,许多明星的孩子也都就读于贵族学校,像李湘女儿王诗龄就读的全英文教育学校,学费一年也在20万到25万之间,王菲之女李嫣也就读于此学校。每每看到这高昂的学费时,都不禁感叹自己一年工资都比不上人家孩子一年的学费!
但是心酸归心酸,虽然我们不能像明星一样一掷千金,但也会尽己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现如今,不少“平民级别”的国际学校也纷纷出现,成为了众多家长的首选。虽然价格已经相对亲民了很多,但还是让人招架不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上海的星河湾双语学校,已经是家长口中双语学校的性价比之王了,可亲妈一查学校官网学费,也着实吃了一惊。这明晃晃的多位数金额和数字后面一个又一个的零,可真是戳了亲妈和不少家长的心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高的吓人的学费,像各种早教班、兴趣班、能力拓展班的其他花销也高得惊人。曾经有一位年入3万的妈妈向亲妈哭诉养不起孩子,事情源于小区里和自家孩子一般大的都去上了早教班,可各种琳琅满目的早教班动辄几节课上万块。上吧,觉得负担压力太大,不上,又总觉得比别人家的孩子慢了一步。焦虑和纠结往往成了不少家长们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常犯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亲妈告诉你,有这样纠结的想法正是上了心理安慰效应的当!
今天,亲妈带着大家了解“安慰剂效应”,分析一下它是如何影响家长们的教育消费的?又凭啥能在教育领域“作威作福”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慰剂心理其实是成人的“安抚玩偶”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是医学名词,是指病人得到无效治疗后,要让病人相信它是有用的,从而达到一定疗效,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
有个出名的案例正说明了这个道理:科学家在实验对象身上制造疼痛,之后连续几天都使用止疼药物控制疼痛,在实验的最后一天时,用生理盐水取代止疼药物溶液。猜猜发生了什么?生理盐水也有效地抑制了实验对象的疼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是不是感觉很神奇?实际上,安慰剂就像是一种心理暗示,通过让病人相信自己被治好了,从而有了更好的心理状态,于是加强了和疾病抗争的能力,在整体上看病人的症状会有所缓解。
安慰剂效应是临床上证实有效的东西,它也存在于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中,可以让家长缓解一些育儿的焦虑,有一定慰藉作用及合理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像有些教育机构打着“3天教孩子背熟《三字经》”或“5天掌握英语初级知识”的旗号去招揽生源,虽然这些广告内容极具夸张性,但是依然有大批家长带着孩子前赴后继地去报名,这就是心理安慰效应在“推波助澜”。
对于孩子教育,家长普遍存在焦虑的情绪。家长们花重金把教育孩子的责任给了商业机构,这其实是在满足家长“花钱买心安”的安慰剂效应这种心理,家长通过花钱来换取心理安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育儿的焦虑感。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安慰剂心理其实是成人的“安抚玩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花钱是为了教育孩子,还是家长买心安?
安慰剂确实有“安慰”的作用,但对于病情的原发病灶其实并没有作用力。也就是说,它在医疗的数据中有一部分是无效的。像阿尔茨海默病就无法用安慰剂效应来治愈,因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不能预期未来,不具备在生理上引发安慰剂效应的条件,所以,安慰剂效应不是万能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及到育儿上也是相通的,实际上很多教育行为或者教育的投资,就是让家长认为它很有用,但实际上并不触及根本。
像广告中所宣扬的有神奇效果的早教班、兴趣拓展班等,其实就像是爸妈吃的保健品,虽然只是补品,却能让他们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病状会因此好很多,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解决问题。
家长们一味被教育的安慰剂心理安抚,选择相信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的育儿广告,实际是缓解育儿焦虑的自我麻醉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和安慰剂本身一样,早教班、兴趣拓展班对孩子成长本身,以及在广告中宣称的功效基本无效。它实际上缓解的是家长自身的育儿疲劳,而不是真正对孩子生长发育有用。
拼命挣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错了!
亲妈提醒,不要以为早教班、兴趣班就一定适合自己孩子,亲妈标重点地说,不合理的早智开发会破坏孩子自身成长节奏!
那么该不该让孩子去早教班、兴趣班等各种各样的班?如何避免“育儿智商税”?亲妈来支几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视自身实际情况而定,考虑有没有去的必要
如果给孩子报辅导班或早教班的目的是使自己得到休息的时间,用充足的休息缓解情绪,进而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让自己更耐心,从这一点来说钱可以花。
如果只是“别人家的孩子有,自己孩子也要有”的心理,用去早教班的形式来缓解自己的育儿焦虑,那就没有必要去早教班。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不做乏味的大人,和孩子一起游戏
像早教班、能力拓展班等,大多数课程都是通过玩耍的形式来进行。其实在家就可以做好,亲妈来提供一些切身可行的办法。
①可以为孩子准备一套彩笔,让孩子自由的在纸上图图画画,开拓孩子的创造力和观察力。
②在家中开辟孩子自由活动的场地,在保证干净、安全后让孩子自由地玩耍,不要怕弄乱和弄脏房间,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③也可以多带孩子去户外玩耍,像去踩踩叶子、观察影子的变化、去看蚂蚁搬家等,在玩耍的同时增加孩子对自然界的认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03
家长多陪伴孩子,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
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陪伴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
多一些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像饭后一起去散步,定时带孩子去旅游,约定每天都有一起画画、做游戏或者讲故事的时间等,用高质量的陪伴助力孩子未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04
了解孩子的真正所需,允许孩子按自己节奏成长
放平心态,做决定之前认真思考这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吗?是适合孩子的吗?要足够了解孩子所需,根据孩子自身成长节奏来助力孩子成长,不“揠苗助长”式教育,不把自身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安慰剂心理,家长们“花钱买心安”是安慰剂效应的自我麻醉。虽然一定有慰藉作用,但也只是帮家长缓解一些焦虑。
实际上,如果能看清一些安慰剂效应的本质,就会发现这些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智商税”,对孩子自身的成长没什么实质作用,家长们与其选择拿钱交智商税,还不如用高质量的陪伴来助力孩子的未来。
更多精彩回顾:
亲测有效的方法,掌握任何一种都能让你轻松摆脱拖延症!
一千VS六万,治好孩子的满口坏牙到底要花多少钱?
绿植、插头、吊灯……房间中这些最容易暴露隐私的地方你检查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