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后养生“三步曲”!祛湿、润肺、解秋乏!

一、秋处暑,猛如虎!

8月23日,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代表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

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阶段,温度仍较高,加上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所以有“秋老虎”之说。同时人体开始进入休整阶段,“秋乏”也开始出现。

所以处暑养生要注意祛湿、润肺、防秋乏!

二、百病从“湿”起!

俗语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此时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阶段,温度仍较高,加上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变幻,稍不注意容易伤风感冒。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生活中我们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除湿。

【1】饮食除湿

一般油腻、煎炸、辛辣的食物,以及膏粱厚味、黏滞肥腻之物,都属于湿热范畴。如果无节制地胡吃海塞,肠胃内的食物无法得到及时清理,就会出现口气重、喉咙痛等湿热表现。

祛湿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清热利湿食物,比如绿豆、冬瓜、薏米等。祛湿清热后要通过健脾来治本。

【2】身体除湿
首先,淋雨或出汗后及时擦干,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猛吹空调,以防外邪侵袭。其次,运动可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运动要选在比较凉快的早晚,避免汗液流失过多造成津液亏耗。
【3】家居环境除湿

如果房间里湿气很重,要在相对干燥时及时开窗通风。下雨时紧闭门窗,打开除湿机。

南方人少用易吸潮的棉被和荞麦枕,可选择不吸湿、透气好的丝绵被、记忆棉枕头。有太阳时及时晾晒被子、枕头等。

三、处暑养生润为要!
【1】润肺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干燥是伤害肺脏的一个主要原因。呼吸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以肺为主要脏器。

从鼻腔、咽喉到气管、支气管,再到肺,秋季干燥的空气很容易一路肆虐,沿途脏器都会受到伤害,引发呼吸道健康问题。因此,秋燥伤身,养生重点在于润肺。

这个时期可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饮食上多吃些无花果、百合、白茅根、蜂蜜、芝麻、核桃、甘蔗、牛奶等。

【2】润肠

在秋季,人们流汗较夏季少,容易让人误以为无需饮水。实际上,秋季饮食的正确做法是保证水分摄入。晨起要喝杯温水,可以是白开水、蜂蜜水或柠檬水,而且每天要保证1500~1700毫升的水分摄入。

同时,要注意多吃些润肠的食物,比如梨、柿子、银耳、白萝卜等,这些食物可以滋养肠道、增进肠道动力,从而让排便更顺畅。

【3】润肤

人的皮肤由肺脏主管,皮肤的状态与肺密切相关。秋季燥邪容易伤肺,而皮肤也容易干燥、起屑、瘙痒。

秋季在皮肤护理方面,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无论是洗面奶还是沐浴液,建议选择不含皂素成分的。而且,清洁之后一定要在皮肤还比较湿润的时候尽快做好保湿、滋养工作,锁住肌肤水分。

【4】润唇

嘴唇是直接暴露在外的黏膜,特别容易缺水干燥。秋季时,由于嘴唇干燥不舒服,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舔唇,结果却往往越舔越干、越干越舔,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一旦出现嘴唇干燥的情况,首先要改掉舔唇的坏习惯。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梨、荸荠、葡萄等滋阴生津的水果。

此外,还要养成使用润唇膏的习惯,润唇膏不是涂一次管一天的,感觉干燥就要随时补涂。

四、科学睡眠解秋乏!

由于处暑节气正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那么,在处暑之后,什么样的睡眠方式最有利于身体健康呢?《黄帝内经》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也就是说,秋季的睡眠规律要与鸡同步。

古人认为,人在秋天的养生就要学鸡一样,到了酉时(19~21时)就该上床睡觉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五更相当于凌晨5~6点,五更鸡是指5点钟左右鸡就开始叫了,这个时候起床即为早起。

另外中医也讲时差,生活在北京的人按北京时间,生活在乌鲁木齐的人就不要再按北京时间来遵守了。养生的根本准则是人与天的融合顺应,人会变,大自然的规律不变。

五、艾灸、按摩这4穴,秋天不生病!

处暑时节处于夏秋之交,人体已由“春夏养阳”到“秋冬养阴”的转换,此时人体的气血混乱,需要调节。

通过按摩、艾灸刺激人体的经穴,可使经络中的气血循行加快,从而加强对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营养,补充人体阳气,以达到防病抗病的目的。

此时按摩、艾灸可以取穴:风池穴、委中穴、足三里穴、涌泉穴。

【1】风池穴
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
故按摩、艾灸此穴有有通经活络,祛除体湿之功效。
【2】委中穴

委中穴,又名郄中,是针灸四大要穴之一。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

故按摩、艾灸此穴有舒经活络、调节气血的功效。

【3】足三里穴

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足三里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三阴交在肝、脾、肾三者经脉交汇处,经常按揉此穴对肝、脾、肾有保健作用。

【4】涌泉穴

《灵枢经‧本输》:“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为急救要穴。

故按摩该穴可温阳益气,通络活血。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方删除
艾灸时间:艾条悬灸或艾灸盒灸,躯干每穴30—45分钟慢慢适应延长,肢体每穴25—35分钟慢慢延长,一日一次,一个礼拜休息1-3天。
Tips:秋季气候特点是:燥、凉、爽。抓住秋季的季节特点,合理适当的养生,顺应自然规律,怡养身心,必然心宽体健,益寿延年!
最后,由艾疗名媛课堂创始人黄老师
为大家视频讲解养生知识:
“艾草逐寒湿,无惧五十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