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坐了英国的出租车后才明白我们的差距在哪

马未都是个闲不住的人,自20多岁在出版社当编辑的时候他就喜欢拿着相机到处去采集新闻,在那个年代我们国家的交通还远不像今天这样便捷,尤其是马未都还专门喜欢往西部跑,什么新疆,西藏,青海,他都去遍了。

人到中年的时候马未都已经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这时候他的心就更野了,想到外国去看看了,像什么日本、韩国、新加坡,他也都转的差不多了。借着一次工作的机会,马未都去了一趟英国,而这次英国之行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因为马未都的儿子在国外留学,回来的时候总喜欢和马未都讲一讲外国的所见所闻,每次提到英国的时候,儿子总会赞许英国的出租车,称当地的出租车舒适,干净,司机素质很高,很绅士,彬彬有礼。

马爷去一次英国,自然不会放过在当地坐出租车的机会,有一天,他在 伦敦 的街头闲逛,打了一辆出租车,一眼望去,这里的出租车还真不一般,它们的外观都很统一,它的外形和一般的家用轿车相比很容易区分,很有一副复古的味道,和伦敦有些古典气息的街道搭配在一起显得很有情调,恍惚间仿佛穿越到了福尔摩斯的世界。

马爷在当地一打听,据说在伦敦考个出租车司机的证条件非常苛刻,需要6年的时间,在此之前你必须了解伦敦的每一条街道,大路小路,甚至每一条捷径你都要了如指掌。当然做到这些对于老伦敦人来说并不难,像伦敦这种古老的城市一百年前就已经非常现代化了,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所以这100年来,街道大体变化不大。

相比起来我们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可就难多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这三十年几乎一天一个样,各种规划一个接着一个,今天这还是一条胡同呢,过段日子再看就起了高楼了。

另外一个让马未都感受不同的细节是英国的出租车副座是不允许坐人的,一般情况下副座是用来放一些小件行李的。这一点让马爷多少有点不适应,在国内尽管按照马未都的社会地位他肯定是坐后排的人物了,但他从年轻时候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凡是坐车他都喜欢前边的副驾驶,原因是视野好。到了英国自然马爷也只好入乡随俗。

伦敦的出租车也分大小,大的准乘6人,小的则和小轿车一样,可以坐5个人,它给人的感觉像是专门为了出租车而设计,车子内部空间利用率很大,个子矮点的上下车都可以站起来,几乎不用哈着腰,这点让马爷也非常满意,马爷一米七八左右的个头儿坐在里边可以翘着二郎腿。

当然,不是每一个城市坐出租车都像伦敦那样惬意,那还是在80年代末,马未都去香港参加一个拍卖会,由于时间比较紧俏,他在酒店门口打了一辆出租车,香港同胞们管这个叫“的士”,都一个意思。

由于马未都经常走南闯北,出门的经验应该说已经非常丰富了,尤其到了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打车一定得跟司机师傅说清楚了,千万不能怕啰嗦。

一上车马爷就告诉司机:“我要到香港 希尔顿大酒店 ,里边有拍卖会那个希尔顿酒店,您知道吗?”那个司机给听成了“喜来登”酒店,他还特意向其确认了一遍。由于司机是香港人,说得是广东话,“希尔顿”和“喜来登”在马爷耳朵里听起来差不多,经过反复确认,双方就这样彻底拧巴了。

希尔顿酒店

由于马爷可能有点着急,司机还特意加快了一点速度。这得说得亏马爷常在外面跑,并且香港也来过许多回了,多少他还是有点印象的,并且他坐车的时候也习惯往窗外看,他眼看着希尔顿酒店从自己的窗户外面一闪而过,而自己坐的汽车却根本没有减速,一下就冲进了隧道。这香港的隧道堵车可就厉害了,马未都是太了解了,只要你钻进去,没一两个小时你别惦记着能再回来。

香港的隧道

马未都自然非常不高兴:你怎么给我开过了?赶快停车!

而这司机还不干呢,问了你好几遍是不是“喜来登”,开过了?开过也不能停车,这里不让停车。

站在马爷的角度,他自然也不干,明明是你开过了,这是你的问题,造成其他不良后果也是应该你负责。

接下来的事情有意思,马爷在自己的视频节目当中讲这段故事的时候逗的镜头后面的摄像师都直乐。这喜来登在 九龙 ,这司机是要把我拉到九龙去呀,得了吧,我找机会下去吧,他趁着堵车的时候,直接推开车门就下去了,司机对着他的背影说了四个字:“丢你什么什么”,后边两个字就省略了,广东人一听就明白。

马未都节目中讲述事件经过

你还别说,这司机把希尔顿说成“喜来登”他听不出来,但“丢你什么”这句他听懂了,知道这是当地骂人的话,那也顾不了了,尽管他一肚子火,也没时间发泄了,使劲往回跑,眼看拍卖会就快赶不上了,他着急呀,可常开车的人都知道,这四条轮子的汽车要是多踩一脚油门,两条腿的人可就得多走半个小时。

马未都这个人其实平时很注重公德,自然他也最讨厌不遵守公德的人,例如加塞儿插队的,例如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随地吐痰,随地扔烟头的,当然,还有不守时的,马未都自己作为观复博物馆的馆长,也算一个私企的大领导了,在他的公司里,下属都得严格遵守时间规定,这其实不光是制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而总教育别人不要迟到的马爷这次算栽在这位香港司机的手上了。

这两次坐出租车的经历一对比,就让马未都非常感慨,回国之后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文章中如此写道:“服务行业所谓的“服务”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而要有具体的实际行动。不能天天相互较劲,公说公的,婆说婆的,儿说儿的,媳说媳的,不是出租司机犯难,就是乘客不满意,将来一定要避免这种现象。

英国出租车构造

英国出租车经营经验已经上百年了,这其中肯定有需要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虽然咱北京的出租车少有车上没味道的,少有干净利落的,但是起码司机在语言方面没障碍啊,那普通话至少没问题,全国老百姓都听得懂,至少不会耽误事呀,并且在北京学“三证”那还得学几句蹩脚的英语呢。

我们香港的司机朋友英语说得一个比一个溜,可普通话也不能落下呀,还是应该有所提高,不过自97年香港回归之后,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他们的普通话肯定还是有了很大进步的。

所以我们还是相信我们的服务业水平还是能够上去的,然而我们提高的方面在什么地方呢,马未都就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在社交媒体上就说过这样一段话:“体验一下英国的出租车,就知道我们的差距更多的还是在于理念”。

参考资料:马未都视频节目《观复都嘟》、马未都官方博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