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留置期间出现皮肤问题,用纱布与用水胶体有区别吗?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怎么选?
话题讨论
近日,笔者看到有护理同行@李*就PICC留置期间,因为对导管过敏使用水胶体还是使用纱布的问题感到困惑:
@月*的理解是:如果皮肤已破损,用水胶体能促进破损皮肤的愈合;如果皮肤已愈合,用纱布也能起到隔离的作用。
对于@月*的留言,笔者表示认同。由于PICC留置期间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皮肤问题,如果能结合案例来了解不同敷料在PICC并发皮肤问题中的应用,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2个案例分享。
案例1. PICC并发穿刺点渗液
基本资料:患者,女性,恶性肿瘤。
2020-12-28,入院评估时发现患者的PICC导管下面垫了一块纱布。揭开纱布时可见纱布下面的皮肤下有渗液的痕迹。见下图。
我们来听一下患者使用纱布敷料后的感受:
处理方法:
1、局部皮肤予酒精3遍、碘伏消毒3遍,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擦拭,皮肤待干。
2、取藻酸盐敷料2cm*2cm大小一块,用无菌剪刀剪开后沿着导管包裹固定,外用3M透明敷料进行固定。见下图。
3、用低致敏胶带固定PICC延长管部分,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
4、如患者住院期间需要经PICC导管输液,注意胶布固定时离皮肤留有余地,这样拿起输液接头进行擦拭消毒时,不会因为外力牵拉作用而对皮肤产生张力性损伤。
我们一起来了解藻酸盐敷料的作用机制及使用特点。
主要成分:含藻酸钙盐成分,原材料是从天然海藻植物中提炼出的藻酸,后加工成为藻酸钙。
作用机制:海藻酸和钙离子的混合物与伤口渗液接触后,形成柔软光滑的凝胶,为伤口愈合提供理想的湿润环境,促进伤口愈合并缓解伤口疼痛。
适用伤口:适用于开放性伤口、中/重度渗出液以及有感染的伤口。
优点:
1、强吸收性:可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15-20倍的伤口液体;
2、成胶性:吸收伤口渗出液,形成一层湿润凝胶,创造湿性愈合环境,保护创面且不粘连伤口,无痛无损伤换药;
3、止血性:释放的钙离子能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快速止血。
缺点:
1、用于深部伤口填塞时不易取出;
2、如果伤口中没有足够的渗液使藻酸钙全部转换,则容易在伤口表面形成硬痂,更换敷料时就可能导致伤口的二次损伤。因此,干燥或有硬痂的创面不宜使用。
小结:
从中可见,当穿刺点有渗液或渗血时,无菌纱布的作用与藻酸盐敷料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使用后的效果也不一样。
案例2. PICC并发压力性损伤
基本资料:患者,女性,恶性肿瘤。
2020-12-30,入院评估时发现PICC导管与皮肤粘连在一起,用生理盐水棉球湿润后提起导管,可见到导管下有压痕,部分皮肤已破损。
处理方法:
1、局部皮肤用碘伏棉球消毒3遍后,再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擦拭,待干。
2、取水胶体溃疡贴4cm*6cm一个,根据导管走向剪出一小的开口,将水胶体放在皮肤压痕处,外用3M透明敷料进行固定。
3、外露导管用高举平台法进行固定。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水胶体敷料的作用机制及使用特点。
主要成分:
由亲水胶体颗粒,如羧甲基纤维素、果胶、明胶等,与低过敏性医用粘胶共同构成敷料主体,表面是一层半透性的多聚膜结构。
作用机制:
1、采用密闭保湿原理,亲水微粒与伤口渗出液接触后,形成一层湿润的凝胶体,持续营造湿润环境,避免敷料与创面粘着;
2、同时,表面的半透膜结构可以允许氧气和水蒸气进行交换,但对外界颗粒性异物和细菌又具有阻隔性。
适用伤口:主要适应于各类浅表外伤口、慢性伤口上皮形成期、烧伤、压力性损伤及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整形供皮区的治疗等。
优点:
1、保持伤口湿润,创造低氧环境和提供湿性愈合环境,加速伤口愈合;
2、支持自溶性清创;
3、吸收少量至中量的渗液,减少换药次数;
4、片状自粘,不需要二层敷料,阻止细菌的侵入及防水;
5、形成凝胶,保护暴露的神经末梢,减轻疼痛,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缺点:
1、不能用于渗液多的伤口;
2、未转变为凝胶状的敷料仍然具有很强的黏力,撕脱时易损伤周围脆弱皮肤;
3、不能用于感染伤口;
4、吸收渗液后变成乳白色,易与感染伤口混淆,且有异味。
小结:
PICC留置期间并发压力性损伤重在预防,如果选择水胶体敷料进行处理,不仅能促进破损皮肤的愈合。同时,还能提高病人的舒适度,一般患者都愿意接受。
参考文献:
1.ChinomiseHQ. 浅谈伤口湿性愈合及湿性敷料的分类.伤口世界.2020-12-08
2.各类敷料产品说明书.
本文来源:医学界护理频道
本文作者:董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