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书法与智永书法的比照
【老何杂记】
郭沫若认为,《兰亭集序》书法绝非东晋时代的书体。因为当时楷书体尚没出现,更不可能出现行楷。此说显然是有道理站得住的。
有人认为,碑帖是契刻文字,与简牍书写文字会有不同。会有不同,但是一时代自有一时代之字体,晋代尚没有演进出所谓“真书”的楷体字形,碑刻如此,简牍字体也必然如此。
郭沫若曾据新疆出土的晋代简牍续论晋代仍然是隶书之体。(郭沫若.《新疆新出土的晋人写本《三国志》残卷)
楷体字形是在后期魏碑和隋唐时代才由隶体演化形成,楷体演化形成后,隋碑和唐碑基本也都为楷体之书也。简牍文书也必然如此。什么晋代契刻一体为篆隶书,简牍一体为行楷书的二元说法,无非是依托后人伪名的所谓一些“晋代”书法的无根之谈而已。
但是,郭沫若又认为,《兰亭集序》可能出自隋代初年的著名书法家、僧人智永之手。
那么此说是否站得住呢?可以比较一下两人的书法。
兰亭集序
智永千字文
智永书,宇宙:
兰亭序书,宇宙
智永书,感
兰亭序书,感
智永书,流
兰亭序书,流
智永书,永字
兰亭序,永字
智永书,宇字
兰亭序,宇字
不难做出判断,毫无疑问,二帖之书法、书体及风格皆非常近似,应属于同一时代。
但是看个字之字迹,则起收转合间以及笔锋、笔势,都有较大差别,应非出于同一人之手也。
故郭沫若说《兰亭序》书法出自智永之说,可以否定。
【智永和尚(生卒不详)】
梁末隋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
智永善书,书法得家传,但曾经师从萧子云。
实际上《兰亭序》就是来自于智永。传说他将王氏传家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原名永欣寺)有书阁,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传说。
但也有可能,《兰亭序》实际是智永师傅萧子云的作品。后来传智永而被讹传出自王家、或伪托于其祖王羲之也。
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传“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所临《真草千字文》帖开帖学之祖。至今依然是书法临池的经典范本。
【萧子云(487-549年)】
萧子云,字景乔,南朝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豫章文献王萧嶷第九子。梁太清元年为侍中、国子祭酒。
善草、行、小篆,并创小篆飞白。师承锺繇、王羲之,笔力劲骏,意趣飘然。
唐张怀瓘《书断》列其隶及飞白书为妙品;小篆、行书、章草、草书为能品。评其真书“少师子敬,晚学元常,及其暮年,筋骨亦备,名盖当世,举朝效之。”传世书迹有草书《千字文》、章草《史孝山出师颂》。见于《淳化阁帖》、《大观帖》等丛帖。
欧阳询评其飞白曰:“张乌巾冠世,其后逸少、子敬,又称绝妙,然飞而不白。萧子云轻浓得中,如蝉翼掩素,游雾崩云,可得而语。尝飞白大书'萧’字,李约得之,建一室曰'萧斋’。”又评其正草书:“少师子敬,晚学无常; 及其暮年, 筋骨亦备, 名盖当世, 举朝效之。”太清中,候景寇逼,宫城失守,子云外逃,饿死于显灵寺僧房。著有《五十二体书》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