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3期】秋日闲读,漫卷诗书:八年级课外古诗背诵篇目整理
西风漫卷,黄叶满地,正是秋日欲尽时。在这满目黄澄澄秋光里,正在为理解性默写而头疼的你,不妨慢下脚步,细细品诗,深深思考,以感促记,将这些或温润、或激昂、或坚韧、或苍茫的文字真正内蕴。
01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关键词|深衷浅貌,语短情长
诗歌内容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作者背景
本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关于它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它创作于东汉末年。其语言生动真切,又有民歌的质朴自然,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诗歌短评
该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讲述了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此花虽美,不能相赠,有何可贵?只是离别太久,花儿再美也只能更增思念之苦罢了。
02
龟虽寿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关键词|老当益壮,慷慨悲凉
诗歌内容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作者背景
在文学上,曹操善诗歌,常在诗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在军事上,曹操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
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曹操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诗歌短评
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风格慷慨、豪迈、激昂,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其老当益壮、达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03
赠从弟(其二)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关键词|身处乱世,坚贞自守
诗歌内容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作者背景
刘桢,“建安七子”之一,曹丕曾赞他“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又与吴质书》)。其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
以诗见人品,刘桢是一位很有骨气并有正气的文士。据《典略》记载,一次曹丕宴请诸文学,席间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皆伏”,唯独刘桢“平视”,不肯折节。曹操恨他“不敬”,差点砍了他的脑袋。以这样的气骨作诗,其诗自能“挺挺自持”、“高风跨俗”。
诗歌短评
本诗托物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用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在自勉的同时也勉励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04
梁甫行
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关键词|贫贱艰苦,苍凉满目
诗歌内容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荒山野岭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作者背景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与父亲曹操、兄长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曾赞他“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曹植曾和兄长曹丕争夺继承权,最终失败。在曹丕称帝,建立魏国之后,曹植一直处于被打压的境地。他曾被贬到贫困的海边,看到下层人民有家不能回,只好躲到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诗歌短评
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中“草野”、“禽兽”、“柴门”、“狐兔”等景物,均来自现实生活。因生活所迫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蓬头垢面的边海人民,用“禽兽”来比喻,十分生动贴切,既有对苦难者的深切同情,又含对社会动乱的悲观失望之情。语言十分朴实、自然,毫无雕琢造作之感,足见诗人运笔之妙,才情之高。
作者的着眼点不同于往日“明眸善睐”的惊艳和“凌波微步”的绝尘,他把目光投向了边民这个群体,体其疾苦、哀其遭遇。触目之处,只有百姓饱受战乱的痛苦。经历是一笔财富,曹操死后,曹植被曹丕限制、打击,多次迁封,看到了不少百姓的疾苦,也使得他的诗文在华彩之外,多了现实主义的悲悯和厚重,使人不禁联想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和柳宗元的“苛政猛于虎”。
文常回顾
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白描: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本期小编:
丰潭中学 张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