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水学堂】浅谈七绝(一)
浅谈七绝(一)
说起近体诗,我们最早熟悉的可能就是所谓的七绝了。在我们半懂不懂的时候,往往就会写一些七言四句的东西,我们会毫无犹豫地把它叫做七绝。当我们真正的入门了,我们就会知道,学习近体诗是要从七律入手的。因为不论从格律、平仄、对仗、押韵、谋篇等方面,七律都能比较系统的体现出来。学好七律,才能为学习近体诗的其他体裁,乃至为古典诗词的所有体裁的认识和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也正是在熟悉七律的基础上,我们来研究七绝的写法。
对于七绝的概念,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绝句也就是截句,七绝是从七律那里截来的。所以,我们对七绝的认识,常常认为它是掐头去尾的七律。其实,针对七绝而言,这些说法都是不准确的。我们都知道,七绝写作的特点,一般是以起句押韵为主的,看这起句的平收而押韵的特点,就打破了截句的平衡对称的概念。七绝的文体特点,是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更适合表达一种“意”。表达情感的细腻和起伏感。可以肯定的说,七绝不是七律的“截”,而是自成一体。近体诗的几个体裁中,七绝的特点是最鲜明的。
下面就七绝的一些特点,以及它与其他体裁的区别,做一简单阐述,交流本人的心得,以期各位的指正与批评。
我们先来感受一下七绝,我们这里先欣赏几篇古人的。
读一首义山的七绝:
(例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品味一下杜牧的七绝:
(例2)
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杜牧的另一首:
(例3)
执袂还应立马看,向来离思始知难。
雁飞不见行尘灭,景下山遥极目寒。
再来看看我们诗仙李白的七绝:
(例4)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首先,从音韵的角度我们可以感受一下,七绝,我们约定俗成的写法是起句要押韵。当然这是指多数情况而不是死框框,七绝起句仄收的情况也有,但是只占了很少的部分。比如义山的这二首
(例5)
郭令素心非黩武,韩公本意在和戎。
两都耆旧偏垂泪,临老中原见朔风。
(例6)
代北偏师衔使节,关中裨将建行台。
不妨常日饶轻薄,且喜临戎用草莱
这就是起句不押韵的情况。但注意一下,起句不押韵的,前两句多为对仗句。也就是开篇我们所说的具有截句的性质,是体现了一种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