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儒释道出世与入世的纠结

我觉得,念过《红楼梦》,而且念通《红楼梦》的人,对于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处世的道理,以及中国人的文字艺术,和完全没有念过《红楼梦》的人相比,是会有差距的。

——白先勇

十八世纪乾隆盛世,中国文学冒出了《红楼梦》这座巍巍高峰,这是我们民族文化集大成的旷世杰作,我们应当感到无比骄傲,更应当全力呵护珍惜这部天下第一书。

《红楼梦》有极深厚的宗教哲学思想,结合了儒、道、佛三家,中国最重要的三种看待人生的哲学态度,将中国人的哲学:儒、道与佛,所涉及的入世与出世的纠结,以最具体、最动人的人生故事呈现出来,这就是《红楼梦》伟大的地方。

我们念《红楼梦》,一方面是看小说的艺术,特别是文字的艺术;另一方面则是看它的哲学思想,《红楼梦》讲哲学与宗教的思想,不论是佛经或者儒家的经典,都讲得很深刻。

《红楼梦》的儒家哲学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道理,要建立的是稳定的社会秩序,鼓励人入世,求功名、利禄、妻子、儿女,儒家宗法社会下面,大概就是这些。

王国维在义理方面讲《红楼梦》的哲学意义,他是第一个用西方哲学比较《红楼梦》的人。他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对于人的意志、欲方面的解释,把“玉”跟“欲”这两个合在一起来讲。因为叔本华是一个悲观哲学主义者,生就是一种痛苦,我们生下来就要找解脱,我想王国维自己也是,难怪他后来跳昆明湖自杀了。

不管怎么样,他写得很深刻,尤其他对于悲剧的解释——他认为悲剧并不像希腊悲剧是得罪了天神,或者是莎士比亚的悲剧,有个坏人,如奥赛罗、埃古,在旁边作祟。

他认为的悲剧是人在最平常的生活里面酝酿的生、老、病、死这种悲剧;他对悲剧的解释,是提供解释《红楼梦》很好、很深刻的看法。

在乎生老病死,在乎入世,求功名、利禄、妻子、儿女,这正是《红楼梦》中的儒家入世哲学思想。

《红楼梦》的佛道哲学

《红楼梦》中帮助主人公贾宝玉“通灵”入世的一僧一道,这两个神仙,一个是茫茫大士,一个是渺渺真人,一佛一道,虽然出场不多,就开头、中间、结尾出来几下子,但贯串全书,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他们每次出现都好似醍醐灌顶,很重要地点一下,对这块灵石——贾宝玉有一种指引作用。他们其实代表了两种哲学:佛跟道

宝玉这块灵石在红尘中翻滚,一下子失去真心,他们就来导航一下,这两个神仙人物,可说是一种概念性的,作为出世跟入世之间的转换。一个佛,一个道,一个和尚,一个真人,放在一起,也有意思。

甄士隐经了这许多人生起伏,有一天突然又看见跛足道士来了,口里唱一首《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甄士隐说:“你唱什么?我只听见‘好’‘了’、‘好’‘了’两个字。

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跛足道人给了很大的一个警告,好就是了,了就是好,等于给恋恋在红尘中的人临头棒喝、醍醐灌顶。

《红楼梦》的中心主题是贾府的兴衰,也就是大观园的枯荣,最后指向人世的沧桑、无常,“浮生若梦”的佛道思想。

大观园鼎盛的一刻在第四十回,贾母两宴大观园的家宴上,刘姥姥这位土地神仙把人间欢乐带进了贾府,她在宴会上把贾府上下逗得欢天喜地,乐得人仰马翻,那一段描写各人的笑态,是《红楼梦》最精彩的片段,整个大观园都充满了太平盛世的笑声。

第一百零八回“强欢笑蘅芜庆生辰,死缠绵潇湘闻鬼哭”,此时贾府已被抄家,黛玉泪尽人亡,贾府人丁死的死,散的散。贾母为了补偿宝钗仓促成婚所受的委屈,替宝钗举行一场生日宴,可是宴上大家各怀心思,强颜欢笑,鼓不起劲来;一场尴尬的宴席,充分暴露了贾府的颓势败象,宝玉独自进到大观园中,“只见满目凄凉”。

几个月不到,大观园已瞬息荒凉,宝玉经过潇湘馆,闻有哭声,是黛玉的鬼魂在哭泣,于是宝玉大恸。荒凉颓废的大观园里,这时只剩下林黛玉的孤魂,夜夜哭泣。曹雪芹以两场家宴,用强烈的对比手法说尽了贾府及大观园的繁盛与衰落,一笑一哭,大观园由人间仙境沉沦为幽魂鬼域。尽显浮生若梦的思想。

《红楼梦》,到最后是人跟佛到了更高一层的关系。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本小说《白痴》,有个人物叫作米歇金王子,这个人有点像贾宝玉,也痴痴傻傻的,都去帮人家、爱人家,最后真的疯傻掉了,变成白痴。

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他的时候,其实有基督这个人物在脑筋里面,他其实是写一个基督人物,虽然是一个病基督,他救不了世界,救不了人世,他那么的大悲,救不了这个人世间的苦痛,最后他自己变疯傻了。这样非常谦卑的人物,跟贾宝玉很近,了解米歇金,就会了解贾宝玉。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曹雪芹写贾宝玉是释迦牟尼的一种大悲,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其实他不像个世间的人,他最后其实是成佛了。

《红楼梦》中有个大观园,而“大观”正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哲学视角,我们可称之为大观视角或大观眼睛。所谓大观眼睛,用现代的语言表述,便是哲学性的宏观眼睛,或称没有时空边界的宇宙极境眼睛。

《红楼梦》透过这双哲学性的眼睛,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阐释儒、佛、道的哲学思想,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与社会相处的道理。

人大概都经过几个阶段:年轻的时候,大家都是入世哲学,儒家那一套,要求功名利禄。到了中年,大概受了些挫折,于是道家来了,点你一下,有所醒悟。到了最后,要超脱人生境界的时候,佛家就来了。

所以过去的中国人,从儒道释,大致都经过这么三个阶段,有意思的是这三个阶段不冲突。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三样哲学都有。所以中国人既出世又入世的态度,常常造成整个文化的一种紧张,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态度在这之间常常有一种徘徊迟疑。

文章内容及插图节选自《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0)

相关推荐

  • 红楼梦中,有一个男人一直暗中保护林黛玉,比贾母宝玉还用心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一群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示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开篇以神话形式铺陈开来,女娲石补天有一块未用,弃 ...

  • 章道德|美的破灭

    不论是余英时先生从大观园内外这个角度分析红楼梦,还是刘心武先生从秦可卿这条线索来揭秘红楼梦,抑或是哲学家们对石头记的来源的分析,最终都指向一个美的世界.其实说到美的世界时,它必定包含了真和善,也就是说 ...

  • 红楼梦里,最高明的算计

    大隐隐于市,在贾府归隐,这是公侯家,这归隐,也就算真的是隐得彻底了. 一个单位大了,许多人就很容易籍籍无名,何况,贾府里住着数千人,想要把自己淹没掉也就真的非常容易了. 今天,要说的归隐之人是谁呢?他 ...

  • 国学文化中儒释道经典智慧

    国学是中华悠久传统文化之精华,是每个中国人的立身之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作为国之学.民族之学,国人自当学之,继承和弘扬之.中华民族从源远流长的国学文化中走来,千百年来生活在国学的文化氛围中,每个中国 ...

  • 归途如虹 |《红楼梦》与儒释道

    <红楼梦>与儒释道 作者:归途如虹  编辑:霞满天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要讨论的话可以写一本书了.我这里只能简简单单说一说了. <红楼梦>对儒家是有很多反思的,尤其是对于儒家对 ...

  • 渊回修行:在家如何修道?要从儒释道国学传统文化中寻找方法理论

    渊回修行:在家如何修道?要从儒释道国学传统文化中寻找方法理论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我们自己的行为. 我们自己的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上的行为,一个是身体上的行为. 心理上的 ...

  • 成忠臣:人生最大智慧是来自儒释道文化中“水”的智慧

    作品会说话2021-04-10 08:50:58 儒释道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始终是矛盾.斗争与融合渗透中发展着,就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互相辉煌.自古中国文化中就有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

  • 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楼宇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品:<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国的品格><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等.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或称"三教& ...

  • 红楼梦中经典的一首诗,112个字,道尽人生的无常

    红楼梦中有很多经典的句子,精彩睿智,照亮我们的人生.作者在创作这部伟大的著作时,增删五次,批阅十载,就如同他书中智通寺那个老僧一样,必是"翻过筋斗来的"才有这充满禅机的大作. 我看 ...

  •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最难解的迷?卧室7件摆设道尽秦可卿所有故事

    秦可卿一直以来都是红楼梦中最难解的迷.因为根据脂砚斋批语提示,秦可卿其实是淫丧天香楼的,而非通行本病死的.就算是淫丧,但淫丧的具体原因却没有人知道. 第13回靖本回前批: [靖:此回可卿梦阿凤,作者大 ...

  • 传统文化中,不生病的2点大智慧,一定要谨记,涵盖儒释道精髓

    黄帝是我国上古时期的帝王,活了118岁.由黄帝名字命名的<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之一. 传说唐朝时期的药王孙思邈,面见唐太宗李世民时,已经有70多岁,竟然还是少年体貌.孙思邈留 ...

  • 《天道》儒释道文化融入了民族的血脉中,阶层跃迁的秘诀就在其中

    李约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某些深根已经烂掉地大树". 我们一直忽略的学问就是道学,道学不是道教,也不是黄老学说,更不是道家,很多人把这些概念一锅烩. 道和这些是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