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三个关键词
教师成长的三个关键词
刘向军
磨课,阅读,写作,这是教师成长的三个关键词。
无论是刚刚踏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还是已经能够熟练驾驭课堂的老教师,磨课、阅读、写作这三项工作适合每一个老师,事实上,它们应该贯穿在每一个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中。
磨课,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有精心打磨课堂教学的意识和行动。磨课,也只有通过磨课,教师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否则,一个即便教书30年的教师,也完全可能是驴推磨似的原地转了30圈,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反之,一个教师,哪怕每学年认真打磨一堂课,只需3年的时间,他的教学水平都一定可以超越许多人。
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形式就是选定一堂课,然后10遍、20遍、30遍的去讲它。每讲一遍,都精心反思、打磨一次,力求打磨掉每一个瑕疵。要像玉匠精心琢磨手中的玉石那样,把一堂课打磨得“珠圆玉润”,完美无瑕。
那么,一堂课多次反复打磨,讲给谁呢?可以在同一个班级里多次讲,可以在同一个年级里所有的班级里讲,可以在不同学校里讲,还可以在办公室、在家里、在没有学生的虚拟课堂里反复讲。
同一堂课在同一个班里,如果能够连续上五次,学生还学得津津有味的话,那至少说明一个教师能够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或者五个不同的层次来处理同一课。只有在这样真刀实枪的磨课训练中,一个老师的教学技艺才能日臻完美。
通过磨课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一个老师对这堂课的文本烂熟于心,内化于心,发乎于心。这样,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面对任何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上好这堂课,都能上出一堂出彩的好课。
磨课是不是弄虚作假呢?磨课是不是华而不实呢?完全不是。如上所说,磨课是贯穿老师一生的工作,而绝不只是为了应付某一次赛讲。作为一种职业,教学和天下所有的职业一样,其技艺都需要千锤百炼才能练成。磨课带给教师的意义不只是上好眼前的这一堂课,而是通过磨课的过程和行为,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艺术、教学智慧,更通过磨课的过程和行为不断固化、细化和优化教育教学理念。
阅读是教师工作的职业要求。读书是教师职业最外在化的特征。教师要成为一个读书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了要教好下一堂课,教师需要阅读。为了更好地去磨课,教师更需要阅读。教师磨课水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自己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只有有了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的支撑,教师才能通过磨课行为楼梯式或螺旋式地不断提升自我。那些被誉为“实力派”的名师,成功的重要奥秘就在于其读书多,在于其“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于其有雄厚的实力、硬功。
当然,教师阅读的意义远不仅是服务于教学的需要。一个爱读书的教师,一个手不释卷的教师,其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材。他给学生树立了读书的榜样,其教育意义远超过课堂教学本身。
一个以书为友的教师,服务着教学,引领着学生,幸福着自己。一个博览群书的教师,一个通过读书开阔了自己的生命眼界,拓宽了自己内心领域的教师,就是一所学校真正的财富,真正的文化载体。他也自然地会成为学生包括同事们的精神引领者、激励者、安慰着。
写作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教师应该成为人人都善于“写”的人。无论是哪个学段,哪门学科的老师都应该如此。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写作也只有通过写作,“磨课”和“阅读”的收获才得以固化和外显,从而才可能优化和提升。
一个除了写教案之外不再或极少进行任何写作的老师,无论他获得了怎样的荣誉或者职称,我们都很难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这不只是因为这样的教师他本身对于教材、对于课堂教学、对于眼前的学生、对于教育教学生活缺少细致、全面、系统的观察,更缺少细致、深入、系统的思考。
只有写作,磨课才能提高,阅读才能深入;也只有通过写作,作为一个读书人,作为一个文化人,教师才最有幸福感。因为,通过文字所传达的情感与思考,教师得到了自我价值更充分的实现。
磨课是立足之基,阅读是幸福之源,写作是攀登之梯。磨课、阅读、写作,三足鼎立,相辅相成,互动促进,永无止境。
对于那些渴望早日成功的青年教师来说,有一个屡试不爽的办法:每年磨一节精品课,连续三年磨出三节百讲不败的精品课;三年读100本书;写三年的教后反思。——只需要做到这三点,只需要坚持三年,任何一个青年教师都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所在的学校里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了。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小事,坚持做三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正是这样,成功其实挺容易,因为懂得如何能成功的人多,而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的人很少。
三年以后怎么办呢?
凡在磨课、阅读、写作的道路上认真坚持了三年的教师,自会有自己的回答。
2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