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成化青花瓷,竟是创造传奇的宝物
成化时期的瓷器烧造历史,本身就象一件摔碎的精美瓷器,随着岁月的流逝,碎片已经残缺不全,后人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尽可能多的残片,来修复这件瓷器,正确的还原这段历史。幸运的是明代宫廷档案记录了一些关键的史料,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揭开这一历史谜题。
成化斗彩虽然有名,成化青花也不遑多让。青花瓷,首重宣德,其次为永乐。成化青花改变了永宣时期浓墨重彩酣畅淋漓的用青方式,发色淡雅,宁静肃穆。虽然重要原因是因为苏麻离青进口料绝迹,但成化皇帝本人,已经从永乐宣德皇帝好大喜功的审美倾向转向文人化慎独,是有很大关系的。
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具有艺术上的线条美。虽多见小件,却并非绝无大器。如上海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均藏有直径为38.5厘米的青花狮球大盘,有的虽不具款识,但其纹饰及青花色调都与成化官窑器相似,尤其是器物的“糊米底”,更带成化时的鲜明特征(署成化官窑款的黄釉青花三果盘多有此特点)。又如常见绘携琴访友等人物故事画面的无款青花梅瓶或罐类,器身较高,胎釉润洁,多用修长的蕉叶装饰,纹饰线条纤细柔和,画意飘逸潇洒。将以上这些传世品与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所发现的残片进行比较分析,它们既不属于宣德一朝,又与弘治、正德的风貌有异,据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来判断,应当属于成化时期。
成化民窑瓷虽比不上同时期的官窑瓷精细规矩,但其器型规整、胎子洁白细密、釉子光润肥厚的程度,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民窑青花瓷多数无款,少数有款的既有“大明成化年制“的,也有写”大明成化年造“的。
成化青花如脂似乳,早期青花仍采用进口苏麻离钴料,发色浓艳有黑疵。典型成化青花改用江西乐平产的陂塘青又称平等青,呈色幽靓淡雅、无黑疵斑痕。无小笔渲染,采用双勾边线,大笔一笔涂抹,深浅浓淡相对比较统一,清新典雅。
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瓶、罐、壶等立器接口痕迹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等足较直而且较高。
糊米底是明成化瓷器所独有的特征,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以带釉居多。砂底有些呈褐黄 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摸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瓷器底部露胎无釉且布满黑褐色、黄褐色的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