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宜炙芮
治宜炙芮:
艾灸,古人防疫
中国古人
没有现代
医学知识
没有消毒
没有防护
没有口罩
古人如何防疫:
古人的智慧
远远超出了
我们的想象
艾灸
在防疫中是
极其被古人
所重视的
艾灸作用:
壮固根蒂
保护形躯
熏蒸本原
却除百病
蠲五脏之痛患
保一身之康宁
古人非常重视
趁未病时艾灸
避免感染疫毒
预防永远
大于治疗
今人知道
古人其实
早就知道
孙思邈:
凡人吴蜀地游宦,
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
勿令疮暂瘥,则
瘴疠、温疟毒气
不能著人
这是运用
灸法预防
瘟疫感染
扁鹊:
保命之法
灼艾第一
艾灸保命
既可治疗
亦可预防
无病常灸:
关元、气海、
命门、中脘
未得长生
亦可保得
百余年寿
明确地说
不病之人
可以施灸
灸能延寿
疫毒以湿为主
或兼热
或兼寒
灸足三里
脾胃中焦
气机健旺
湿浊得化
疫毒自然
不能伤人
古人经验:
局部灸后,脓水流离
正气健旺,邪不能侵
无艾不成灸
无火不成灸
无烟不成灸
有艾、有火、有烟
才能够被称为
真正的艾灸法
艾叶燃烧产生的
气体成份很复杂
燃烧后药理作用
更加强
艾烟
抗菌、抗真菌、
抗病毒、净化空气
可以预防传染病
艾烟净化空气
比现代人的
空气清新剂
还要好
艾灸
在中国有着
悠久的历史
除了防疫之外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先秦两汉是我国
传统针灸医学的
重要形成时期
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医学巨著
《黄帝内经》,把灸疗作为
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
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灸火芮者
亦从北来”
灸疗的产生与
我国的北方人
居住条件、
生活习俗和
发病特点有关
灸疗的适应证包括:
外感病内伤病、
脏病、寒热病、
痈疽、癲狂等
灸疗的作用具有:
起陷下、
补阴阳、
逐寒邪、
畅通经脉气血
等多个方面
《黄帝内经》还提到灸的补泻之法:
以火补者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
以火泻者,疾吹其火,
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艾灸之禁忌证为:
阴阳俱不足或
阴阳俱盛者、
阳盛亢热
及息积等
《内经》在一定程度
奠定了灸疗法的基础
之后
从两晋至唐宋,包括:
艾灸在内的
灸疗经历了
我国医学史上
的重要发展
我国历史上
第一部灸疗专著是
三国时期曹翕(曹操之子)
所撰写的《曹氏灸方》
共有七卷,惜已佚
敦煌卷子本中的残卷《新集备急灸经》
则至迟是在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
依照刊本抄录的,原刻印本,
初刊于唐代京都长安
不仅证实该书
成书年代甚早
也表明
我国早期刊本中
就有灸治的专书
敦煌类遗书中
尚有我国首部
人体穴位
灸疗图谱
《灸法图》和
《灸经明堂》
其作者及
成书年代
虽难以确知
但据文体和
内容来看
多为唐代
或以前
的作品
上述敦煌卷子
均被劫往国外
目前分别,收藏于:
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和英国伦敦,博物馆
至宋代灸法专著更不断出现
如闻人耆年之《备急灸法》一卷
是我国首部灸治急性病证的专著;
而庄绰《灸膏肓俞穴法》一卷
则是防病保健灸法的专门典籍;
另有西方子《明堂灸经》八卷等
这些专著
在不同时代
从不同角度
记载和总结了:
古代医家
灸疗经验
是中国医学史上
难得的重要史料
在晋唐至宋代的一些重要
医学著作和针灸书籍当中
灸法
都被作为重要的内容被载入
晋·葛洪之《肘后备急方》
大量收集了当时及前人
治之有效而又简便易行
的灸方
全书
共109条针灸医方
灸方就占94条之多
唐代名医孙思邈
在《备急千金要方》
和《千金翼方》之中
也载述了大量
灸疗内容
唐宋时期,随着灸疗的专门化
出现了以施行灸疗为业的灸师
如唐代韩愈的《遣疟鬼》:
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生动地按期绘了
大炷艾灼的场面
宋—张杲《医说》
也曾有灸师之称
灸师专门掌握
施灸技术之外
鉴于当时
盛行灸疗
非医者对灸疗
也有加以应用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传世墨宝不多
但北京故宫博物院,却收藏着一份
《灼艾帖》,内容是:
欧阳修的长子欧阳发
曾经接受过
艾灸的治疗
欧阳修认为:
艾灸是一门学问
值得探讨与研究
一封简短的书信
我们不仅能够欣赏
欧阳修精妙的书法
还再次印证了,北宋时期
灼艾治病保健,非常流行
《灼艾帖》让人想起一个
比喻兄弟间的友爱的成语“灼艾分痛”
这个成语典故就和宋代的艾灸有关
《宋史-太祖纪》:
太宗尝病亟
帝往视之
亲为灼艾
太宗觉痛
帝亦取艾自炙
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
与弟弟,宋太宗赵光义
之间感情深厚
赵光义有一次生病了
用艾灸治疗,觉得疼
赵匡胤
就和弟弟
一起艾灸
分担弟弟的痛苦
古人
很赞赏宋太祖和太宗
之间深厚的兄弟之情
称作“灼艾分痛”
由此可见
北宋时期
灼艾治病保健是
一种流行的时尚
艾灸不仅
民间流行
皇帝一家
也喜欢用
艾灸治病
无独有偶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幅
《村医图》,又叫做《艾灸图》
是南宋著名画家李唐的传世作品
它描绘的是古代农村治病的场景
路边树荫下,乡村郎中
正在为人用,艾灸治病
这幅《艾灸图》
既是一幅古代绘画珍品
也是传统艾灸治病的真实写照
为我们了解宋代中医灸法治病
提供了宝贵而形象的资料
画面之中,郎中弓腰
手持艾条,专心致志
在患者的,背后施灸
病人
坐在地上
裸露上身
表情痛苦
手脚都被抓住,不能动弹
旁边的人面露,同情之色
一个小童子
在郎中身后
手持一贴膏药
正准备给贴敷
这幅作品
艺术表现手法,纤巧清秀
人物描绘用笔,细劲精致
面部
表情丰富
毛发晕染
一丝不苟
造型特征
准确生动
各有特点
显示出作者,对生活有着
深入的观察和丰富的体验
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民俗民风
韩愈:
灸师施艾柱
酷若烈火团
如今面对疫情
古人智慧也在
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高级专家组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仝小林专家建议:
有条件的家庭
可以采取艾灸:
一,增加阳气
尤其这个时候
(抗击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期间)
需要保护阳气
二,祛除湿气
(此次病邪
容易在寒湿的
人体环境滋生)
在全国各地出台的疫情防治方案中
有多个地方政府均在文件里注明了
将艾灸作为重要防疫手段之一
要求各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
使用艾灸预防或者艾烟杀菌除湿
保护就诊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具体如下:
1.艾烟熏法:
采用艾叶、艾条、艾绒
等放置铁通瓷盆等进行烟熏
烟熏过程,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烟熏小区、街道等公共场所之时
务必做好自身防护;
酒精消毒
之后不能
立即进行
艾叶烟熏;
烟熏半小时之后
才可开门窗通风;
家中艾熏
可以每天
进行一次
2.艾叶洗浴法:
净艾叶加水
煮沸5分钟
放温之后
泡脚洗澡
每天一次
3.艾灸防瘟法:
选用艾条、艾柱
或者艾灸盒灸疗
按照顺序
轮流温灸
大椎、肺腧、
关元、膻中、
足三里
每穴位灸15-20分钟
前3天每天灸一次
3天后隔天灸一次
4.艾叶洗手法:
每天外出、饭前、
用煮沸过的艾叶水
勤洗手
艾灸作为
中医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也必将在此次防疫工作中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