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雄:儿时记忆——站桶

秋雨菲菲,农闲时节。一个干瘪的老人,坐在茅屋内,背对着门口,双手不停忙碌。一堆经过挑选的白亮稻草,还有竹片、铁丝以及一些小工具,散放在身旁。老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坐下,编织了一层,就用棒槌向下紧压稻草,又用手掌使劲拍打着半成品。哎哟,弄破了手皮,他皱了一下眉头,用嘴吮吸了一下出血的手指,没事没事,继续编织。这位爷爷是外婆的亲弟,母亲的舅舅,我的小舅爷。他在赶织站桶,又一个小外孙长大了。

冬季很快来临,站桶派上用场。屋外,天色阴沉,北风呼啸,寒气袭人。开饭啦!开饭啦!外公扒拉下罩布,站桶被转到大方桌旁,慈祥的外婆佝偻着腰,把一个盛满锯末的火盆塞到站桶底下,室内顿时暖和了起来。温情的站桶尽情释放着能量。淘气的六老表迫不及待,伸开双臂,不停雀跃着,雀跃着,大人双手轻握住他稚嫩的双臂,轻轻一提,他小腿一勾,娴熟地跳进了站桶,端起独有的小碗,狼吞虎咽,胖乎乎的脸蛋,很快沾满了饭粒。

小舅爷是编织站桶的好手。解放前,他凭着一副银匠的手艺,行走江湖,阅遍了大半个中国。父亲很敬佩他,说他是“见过世面的人”。一个品貌端正的男人,在兵荒马乱的岁月,孤身外出,竟能平安归来,是多么神奇的事!小舅爷是一本书,一本有故事的书。可惜那时的我太小,没能从他身上得到一点儿江湖轶事。经过峥嵘岁月洗礼的老人, 不言自威,小时候我们都很怕他。其实小舅爷冰冷的外表下也有精致柔情的一面。他能用红线在站桶壁上编织制作的时间,还能在桶口处缝上漂亮柔软的深色棉布。那是已经废弃的印花布,为的是外孙使用舒适。爱是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小舅爷和外婆姐弟情深,外婆开枝散叶,他一生未婚无嗣,在岁月深处,还归故里,独居在一间茅屋之中,孤老一生。他把外甥们视同己出,疼爱有加。后来,升级做了舅爷,看着外婆引带孙儿十分劳累,不知是从哪里学来的,还是自己琢磨的,小舅爷竟编织出了美观实用的站桶。他把自己的第一个“杰作”拿出来,看到外孙在站桶里高兴地手舞足蹈,沉默的小舅爷眯眯地笑了。

没有站桶的日子,外婆是辛苦的。吃饭的时候,她要么提前喂饭,小孩吃饭慢,贪玩,吃吃停停,一顿饭喂下来,外婆只能吃残羹冷饭,使胃很不舒服。要么抱着孙子吃饭,小孩爱动,一会要这,一会儿要那,外婆是吃不好饭的。现在,有了暖和的站桶,小孩可以立在桌旁,处在大人的视野之内,他有了安全感、存在感,乖顺多了,饭吃得快且干净,外婆也能舒适地吃饭了。饭后,舅舅舅妈散去,外婆也可以让孙子再进站桶,自己扫扫地,抹抹桌,挑拣青菜,做下一餐的准备。怀抱孙子的隔壁奶奶过来聊天,羡慕得不得了,夸奖小舅爷能干。外婆有时也劝说孙子下来,让人家孩子进去感受一下。两位老人在一起,既引带了孩子,又交流了感情。站桶确实是好东西。

外公是上门女婿,所以小舅爷和外婆一家同住一村。我家送舅舅们年节,也备了小舅爷一份。母亲是大外甥女,到他家送节,小舅爷知道我家生活艰难,总是说“不用送,不用送”。有一次,父亲去送年节,小舅爷偷偷地塞给父亲两块银元。那时手上有“现大洋”的人凤毛麟角,父亲如获至宝,舍不得用。后来母亲生病住院,实在没法,父亲才把两块银元拿到人民银行兑换了八块人民币。这八块钱,相当于农民父亲当时一个多月的收入。说到这事时,母亲脸上充满了对小舅爷的感激之情。

外婆家人丁兴旺,站桶也不经用。白湖处在平原地带,湿气很重,一个站桶用不了两三年就坏了。坏了小舅爷就织,他总能在寒冬来临之前,编织出一个新的站桶来,让孩子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季。站桶盛满了小舅爷对小辈的爱。我那时候到外婆家,看到小老表站在站桶里吃饭,下面的火盆冒着热气,心里羡慕极了。有时趁老表不在家的时候,就偷偷地溜进去,享受一会儿。后来。妹妹出生了,我大了,再进站桶的时候,母亲总要使眼色,说“那不是大孩子呆的地方”。

每年大年初二,父亲就把我们带到外婆家,一直住到快要上学就回来。在那几天里,我们和老表们一起疯玩。打三角,跳房子,滚铁环,凡是当时流行的游戏,我们都能很快学会并玩起来。最有趣的是,躲在表哥的大衣里,混进中垸村影剧院看电影。五老表十分顽皮。一天他夜里受凉发烧。外婆让他进站桶驱寒。看到我们在四周玩的额头冒汗,面色红润,他哪里呆得住,吵嚷着要下来,外婆不许,他灵机一动,向底下火盆撒尿,嚷着说火盆熄火,不暖了。外婆过来一看,很快明白了就里,哈哈大笑,一边嘴里骂着:“这个狗不嚼的!”一边抱他下来。我们则在旁边笑得前仰后合,鼻涕四流。哪家来了客人,就到哪家去吃饭,没客人,以外婆家为主。要开学,父亲自觉过来接我们回去,有时也由小舅送我们回去。回去的前一天,外婆照例要煮五六个囫囵鸡蛋,满满一大碗,让我们全吃完,说吃了聪明,会念书。

妹妹小时候,也随我们去外婆家,她看到站桶很是新奇。吃饭时,比妹妹大的六老表站在站桶里,在大方桌子旁洋洋得意,妹妹十分羡慕,吵着也要进站桶。大舅妈是“母老虎”,她不开口,是没人敢叫小老表让的。外婆看了心疼,搬了个椅子,让妹妹和六老表平起平坐。这顿饭她吃的很是干净。外婆还说,下年让小舅爷再编织一个站桶,明年春节,保准妹妹也有站桶用。

果然第二年,我们去的时候外婆家墙角又有了一个新站桶,只是下部松垮,像一个胖胖的弥勒菩萨。外婆说,小舅爷老了,手臂没劲了,再也编织不出美观结实的站桶了。妹妹还是很高兴,在站桶里享受了几次。新站桶虽然不好看,效果还是一样的,暖暖和和的。

后来,我们大了,外婆家照例年年去,不知什么,我们不进站桶,也不玩站桶,慢慢地站桶也不见。我们都玩自己喜欢玩的新游戏。小舅爷在不能编织站桶的岁月里,不声不响地去了另一个世界。他就像站桶一样,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不知什么时候,我突然想起站桶来,觉得那是小孩御寒取暖的好东西。这种实用的手工艺品,不是谁家都有的。我春节到过许多亲戚家里,只在外婆家看到站桶。它告诉人们,只要有爱,即使是普通农家子弟,也能享受生活的温暖。

想起站桶,我就想起了勤劳的外婆,寡言少语的小舅爷,想起每年春节和外婆分别的那一碗全鸡蛋,以及和老表们在一起游戏的快乐时光。

作者  王武雄  濯港中学教师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推荐链接:

镜 景

(0)

相关推荐

  • 那个面目模糊的妗婆

    父亲来电话,说妗婆去世了.我在亲属的微信群发了消息,一个侄女问"妗婆"是谁.我不知道她是不知道"这一个"妗婆,还是不知道"妗婆"与自己是什么 ...

  • 亲戚相处需注意,这些忙再闲也不能帮,容易声名尽毁

    从小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亲朋好友间要守望相助,互相帮忙,所以我一直觉得,能成为亲戚都是天定的缘分. 对于亲戚家向我家求助,小时候的我会劝父母能帮就帮,但在记忆中,给亲戚帮忙,得到的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

  • 二舅爷

    ◆ ◆ ◆ 文 | 梅保国 二舅爷个不高,是个胖子,一口纯正的汉腔,仅此三点,在我当时的见识里,就很不凡. 外公和叔舅爷的同辈人里,基本都是大高个,二舅爷算是个例外.那个年代,胖人不多,尤其在农村.二 ...

  • [今日头条]程时斌的散文《我的外公》

    我的外公 端午回家看望母亲,也借机去看望一下大舅爷和大舅娘.   大舅爷是家中老二,小母亲4岁,20年前从汪仁镇农机站退休后,接管李氏宗族事务.大舅爷是正式的城镇职工退休,生活.医疗都有保障,老年病控 ...

  • 老表,你好嘢!

    放了几天假回家陪妈妈过生日,遇上了暑假在家的老表们,第一次把00后的表弟们当成大孩子,让我短暂的假期丰富多彩. 我的老表三兄弟,谭磊谭淼谭森,分别小我12岁,14岁,18岁.一直觉得00后的他们还是孩 ...

  • 推荐 | 刘贤江:追忆老娘舅

    追忆老娘舅 文:刘贤江 2020年1月15日下午2:05分,正在上班的我手机响了,打开一听,里面传出小表弟祥能声音:"我爸你老舅去世了."我一听忙问:"什么时候去世的?& ...

  • 浦江廿九间里,在浪漫文艺的古宅里重拾儿时记忆

    四方的天井.古老的门墩.高高的马头墙--这是廿(niàn)九间里给我最初的印象,仿佛徽州的西递与宏村般让人痴绝生梦.在烟雨弥漫中,清新的空气交织着古宅经年的味道.沿着斑驳的老墙,踏上百年的青石板,穿过 ...

  • 北京童谣与合唱《水牛儿》,ByeZooChoir演绎儿时记忆

    童声合唱<水牛儿> 词曲:孙骁 编曲:孙玥 指挥:孙玥 演唱:ByeZooChoir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孙骁老师的创作保留了熟悉的旋律,带着一股温柔. ...

  • 儿时记忆 驴打滚这样做最好吃,你之前做对了吗?

    自己动手吧.比外边卖的还要好吃.真材实料 By forest森淋 用料 糯米粉 150克 纯牛奶 170克 红豆沙 150克 黄豆粉 80克 白糖 30克 黄油 10克 做法步骤 1.食材6种 2.糯 ...

  • 奶奶的南瓜面疙瘩汤,儿时记忆中秋季最暖心的一道汤

    秋渐渐浓了,夜也渐渐凉了,窗台上的花渐渐凋零,枯草也显得别有一番景色,菜地里的南瓜黄澄澄的好不诱人.在这个深秋的季节,我又一次感冒了,于是我想起了奶奶的南瓜面疙瘩汤. 甜蜜顺口的南瓜,清香软糯的疙瘩, ...

  • 四合院里的童谣:最纯真的儿时记忆

    "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叫奶奶,奶奶也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那些童年里伴我们长大的小生命,小兔子.小鸡.小蜻蜓--奶奶从院子里摘下的柿子,妈妈精心呵护的丁香 ...

  • ​品读 | 长大后,那些时常泛起的儿时记忆

    作者:夏飞雄 来源:<品读>2021年第4期 我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老家坐落在一个偏远山区的丘陵小镇.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小到在地图上要用高倍放大镜才能找到. 小镇只有一条窄窄的街 ...

  • 儿时记忆·三月三儿

    "三月三儿,炒苞谷花儿","三月三儿,茅芽儿尖儿"--生长在农村,是一种幸运:儿时的记忆,充满欢乐与笑声. 在老家湖北竹溪,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撒黑影子(即刚刚入 ...

  • 小提琴| 快乐六一·重拾儿时记忆

    快乐六一·重拾儿时记忆 Table qing in Xining 作者|小提琴(西安) 时光清浅,岁月嫣然,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我的思绪也一下回到了童年-- 那天早上我起的特别早,穿着老妈新买的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