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作家 || 周养俊:母亲

母  亲

文/周养俊

  九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刚下班,小弟忽然打来电话,让我赶快回家。我的速度比以往都快,可是母亲已经走了。看着母亲慈祥善良的遗容,我只觉得天旋地转,两条腿怎么也站立不住,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涌。

  母亲生了我们兄弟四个,为了工作,我和三弟生下来就都被送到奶妈家。我是老大,和母亲只生活过一个月,在奶妈家呆的时间很长。离开奶妈家后一直随祖父母在乡下生活。我们老家在长安区东部的白鹿原下,虽说距离父母工作的韦曲只有十多公里路,在当时交通只能靠步行的情况下,每年春节才能和母亲见上一面,要是遇到她值班,这一年肯定是见不着了。时间长了,我和母亲的感情就越来越远,许多误会甚至造成了长时间难以弥合的裂缝。一致多少年都不肯张口叫一声“妈”。此事我很苦恼,母亲也很伤心。也许是年龄的关系,也许是生活的教育,也许是时间的作用。在我儿子上中学后,我和母亲的关系渐渐发生了变化。

  1998年母亲生病以后,我回家的次数比以往多了。开始,我只是问问病情,坐一小会儿就离开了。母亲的话也很少,呆的时间长了,她就催我走,说的就一句话:“忙忙的,跑啥呢?”开始听这话我觉得很不舒服,可是看母亲一脸的认真,也就释然了。随着母亲病情发展,我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回家探望,如果星期天有事,也要在下班后挤时间去看。好在我的工作单位离韦曲比较近。时间长了,和母亲聊天的话题就多了,社会现象、工作生活、影视明星、秦腔歌舞、亲戚朋友……什么都说。说到高兴处,母亲就笑,笑得多了,好像她的精神也好多了。这样,我和母亲的许多误会在语言交流中化解,许多矛盾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感情也觉得融合了,有时还开开小玩笑。

  有一段时间,我因开会连续两个礼拜天没回家,星期一刚上班就接到母亲电话,我问她有什么事儿,她说:“没有,没有,我是担心你有什么事。”这是母亲打给我为数不多的几次电话,下午一下班我就赶了回去,母亲把我从头到脚看了一遍,连说:“好着呢,好着呢,好着就好,好着就好。”现在想起来,那一段是母亲身体最不好的时间。

  离开家时,保姆悄悄告诉我说:“大哥,咱姨这几天整天表扬你呢!说你孝顺,懂事,最关心她。”这些话,母亲从来没有当面对我说过。

  后来三弟告诉我,说有一次回家时,母亲让他坐到身边来。开始他并不理解,后来他才意识母亲是想抱抱她的三儿子。这是三弟做梦也想不到的,结果母子俩都落了泪。我问三弟母亲说了什么,三弟摇头。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母亲的性格。

  在单位,母亲是默默无闻的人,她一生从事财务工作,没有做过什么官,但是经历的运动一次也没少,包括“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她不参加任何组织,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活动。她的一生就像她的人一样,纯净若山涧溪水,清澈可见底。我们家曾在母亲工作的药材公司里住过一段时间。一天早晨,生蜂窝煤炉子时没了劈柴,小弟就在公家的劈柴堆拿了几根,母亲发现后要求马上放回去。我说等买下了再还,母亲说:“公家的东西不能动,哪怕咱今天不吃饭也不用人家的劈柴。”然后硬是用废报纸和几根枯树枝点着了炉子。

  母亲退休后,不少单位和个人找上门来请她做会计,月薪都是很可观的,母亲一听说要作假账便一口回绝了。她说她一辈子没干过昧良心的事,这样的工作她干不了。她的表情很严肃,说得也很干脆,搞得来人很尴尬。

  母亲不善交际,不善言谈,很少与人来往,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在单位工作那些年,她每天上班来下班走,上大街也目不斜视。不了解的人说她清高,也有人说她“头大”(骄傲的意思),这些她都知道,但她从来没想改过,因为她不想改。

  母亲一辈子有两大嗜好,一是读书,二是听秦腔。读书是习惯,无论工作多忙多累,她每天中午午饭后、晚上休息前都要读书,这是雷打不动的。她读书的品位不俗,读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名著,最爱读的是《红楼梦》《创业史》《巴黎圣母院》《静静的顿河》等。而且经常把书中最精彩的故事讲给几个弟弟听。听秦腔是母亲给我说的,她说她小时候还学唱过秦腔,甚至还做过演员梦,是因为舅舅的坚决反对才不得不放弃了这种念头。开始,我总以为她是在开玩笑,当她把剧中唱段一字不漏背出来的时候我终于相信了。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平时脸上很少有笑容的母亲,竟有如此兴趣,精神世界竟也是这样丰富。

  母亲患的是帕金森症,晚期生活不能自理,衣食起居一刻也离不开别人照顾,常年平躺着休息,翻个身也困难,脊椎骨变了形,皮肤都压烂了,但是从来没有听到她呻吟一声。

  母亲安葬在少陵塬畔的凤栖山。出殡这天,天气阴得很重,凛冽的寒风吹得路旁的茅草瑟瑟发抖。就在下葬的那一瞬间,忽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就有雨滴匆匆落下。一切事项进行完毕,便风停雨住了。墓园的师傅和送葬的长辈都说母亲修行好,积下了福,所以有风雨来送行,肯定是进天堂了。

  人的生命,总会消失,如同晚秋的树叶飘落。不忍分别是人之常情,但我知道母亲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哀伤的记忆,还有她做人的品格和精神。

  母亲走了,如燃尽的蜡烛、耗干的油灯,如归于泥土的落叶,如流入江海的溪水……蜡烛、油灯都曾照亮过人间;落叶曾用绿色展现盎然生机;溪水一路叮咚,给人们带来无尽欢乐。我的母亲就是这样。

  作者简介:周养俊,主任记者,西安邮电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邮政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职工作协主席、陕西散文学会副会长。出版各种文学作品集及长篇小说18部,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第三届柳青文学奖、中国当代散文大奖、五一文艺奖等。

往期精彩链接

↓↓↓

想喝“茅台”/ 进口红酒,快点进来

殷贤华:贞子和芳芳(小小说二题)

黎荔:从中国这个衣冠社会说起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十二:我与棋

张春彦:买    豆(小小说)

“遗珠传媒”,长按二维码关注

(0)

相关推荐

  • ​浅夏的花朵 文/清清小溪水

    浅夏的花朵 文/清清小溪水 碧绿,灌满了浅夏 花香,芬芳了五月的角落 风做媒 把花朵嫁给了蜂蝶 蜜蜂藏在花蕊中 埋头酿着甜蜜的故事 以王子的姿态亲吻了花蕊 蝴蝶朝三暮四 到处招惹 从这一朵飞到那一朵 ...

  • 刘有权:​荒诞人生(周末连载2)

    第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文/刘有权 抗战胜利后不久,父亲便与云南昆明一个叫王昆的老板合伙做起行商生意.据母亲说父亲把祖父的积蓄拿了一部份去入了股,既当股东又兼押运.奔波于云南昆明与四川重庆之间,叙永的 ...

  • 乡土散文:感恩父亲

    文:秦陇人家 图:来源网络 每年春节回老家,感触最深的不是老家的变化,也不是同学朋友相聚的愉悦,而是看着我依然守望故土.依然耕作却一天苍老的父亲,那一年比一年佝偻的脊梁,那一道比一道深刻的皱纹.那一根 ...

  • 古代皇子都有母亲为何还要奶妈2

    2.由于这些奶妈都来自于贫苦家庭,而且他们都是舍弃自己的孩子来喂养皇子,所以对于皇子充满了期望,希望他们能做一个爱民的好皇帝.于是这些奶妈就把自己在民间的所见所闻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在皇子很小的时候潜移 ...

  • 【来稿选粹】孔庆贵|​​难忘东北的冬天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难忘东北的冬天 和南方人说,东北的冬天零下四十度,兴许会吓着他.他会用疑惑的眼光看着你,心里想,那么寒冷的天气,那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怎么过的冬天?不可想 ...

  • 刘同俊丨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小潢河,一条发源于新县万子山的河流,美丽而隽秀.多数时候,它沉稳细腻,楚楚动人,连着河上的数座大桥,构成一道优雅的风景.作为土生土长的新县人,我熟知它的美.而今年,略有不同.在月初洪灾的折磨下,小潢河 ...

  • 西北作家 || 周养俊:走在浐河岸上

    走在浐河岸上 周养俊 九月,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因参与<长安八水记>的采写,我和黄付平.李战民.高成全.王劲一先生一起开始了对浐河的采访. 家住浐河边,喝浐河水长大,可是,浐河从哪里来?到 ...

  • 西北作家 || 周养俊:杀 鸡(小小说)

    杀   鸡 周养俊 他在窑门口蹲了很久,终于一磕烟袋锅站了起来.太阳亮亮地.柔柔地亲吻着这色彩单一的世界,抚摸着他那乱糟糟的头发和好长时间没有刮的胡子,在他那已经发白了的绿色标志服上注着弱弱的光.他踮 ...

  • 西北作家 || 周养俊:童年话题(组诗)

    周养俊:童年话题(组诗) 小 河 像一条白色丝带从很远的地方飘来 又向很远的地方飘去 奶奶说 小河是从天河里流下来的 爷爷说 小河 的 根 在 老 南 山 奶奶 知 道 天 宫 里 的 许 多 故 事 ...

  • 西北作家 || 周养俊:栽下一棵石榴树

    栽下一棵石榴树 文/周养俊 清明前的一天,我和侄子晨溪回了趟老家,在院子里栽了一棵石榴树,另一棵石榴树栽在他们家的新屋门前. 这之前不久我给晨溪的父亲,也就我的堂弟打电话,希望他在狄寨塬上帮我买棵石榴 ...

  • 西北作家 || 周养俊:说说话

    说 说 话 文/周养俊 结婚干什么,老人们给他的子孙留下了这么一句话:拉灯睡觉,开灯说话. 这个总结实在是太生活化了,细想还真有水平.拉灯睡觉,自然不需要多说.开灯说话,确实非常重要.人,每天都在说话 ...

  • 周养俊:春之歌(组诗)

    春之歌(组诗)  周养俊 1.风 一阵风 自南而来 城封,路堵 小区的门也关了 大街上没了车 小巷没了人 院子里静静的 热闹的城市睡着了 一阵雷鸣 出征的号角,高昂 一队队白衣战士 脚步铿锵 与风争鸣 ...

  • 西北作家 || 周瑄然:从“湖广填陕南”谈茶叶迁徙

    从"湖广填陕南"谈茶叶迁徙 文/周瑄然 陕西人在整个西北地区算得上是很爱喝茶的了,无论是陕北人最爱的荞麦茶,还是闻名关中的泾渭茯茶,都让茶文化在三秦大地上得以不断发展.不过喝茶归喝 ...

  • 西北作家 || 周瑄然:二楼食堂(小小说)

    二楼食堂 周瑄然 马主任记得,他刚进单位时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每天能在单位二楼的食堂吃饭.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梦想还是梦想. 马主任并不是主任,叫他主任是因为他想当主任,说起来也就是个外号吧.马主任原名 ...

  • 西北作家 || 周虎子:人生的孤独文

    人生的孤独 文/周虎子 一路走来,换过几个单位,同事.朋友.熟人可谓不少.可多数也是擦肩而过,许多的人远了淡了,终了似乎又没几个可以近乎的人,多数时候自己是孤独行走的.我有时想这人生还真不易. 除了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