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化周末版:暮年之恋文作伴

【故人情】

作者:李景端

2020年12月14日,95岁的黄宗英走了,她走得安详,她同赵丹、冯亦代在天堂相聚了。

我认识宗英,是在她与冯亦代于1994年结婚之后,那年亦代81岁,宗英69岁。因为亦代是我的挚友,所以宗英也成了我时常交往的好友。这些天,我重新检读宗英写给我的几十封信,桩桩往事又清晰地浮现在脑际。亦代的儿子冯浩曾对我说:“多亏宗英妈妈,我父亲才得以多活十几年。”我赞同这样的看法。亦代与宗英的黄昏恋,是一段动人的恋情,也让人看到了两位文人在相知相守中,对文学终身不辍的追求。

黄宗英与冯亦代

许多人都想知道,赵丹逝世后多年,宗英何以会想到嫁给亦代?我也曾半开玩笑地就这个问题直率地问宗英,她说:“赵丹说过,二哥(他们对亦代的昵称)是位好人,早在抗战时期在重庆时,二哥就利用造币厂厂长的身份帮助过许多进步的文化人士,没有二哥,当时很多文艺界人士很难在重庆立脚。二哥对安娜(亦代亡妻)更是百般的好。现在二哥老了,我嫁给他,算是表示‘临终关怀’吧。”亦代听了,只是在一旁儍笑。宗英这话看似玩笑,但我深知,她对亦代的“临终关怀”的确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

宗英入藏采风归来,患上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后遗症,时常呼吸困难、咳嗽、失眠,但她依然抱病张罗着亦代的各项起居生活。病人侍候病人,其艰难可想而知。亦代要住院治病,宗英动用各种人情关系想方设法让他住进条件较好的病房。接下来又要处理医药费的难题。亦代自己没有什么积蓄,然而有不少特殊医疗费用需要个人负担。为此,宗英先找黄苗子和郁风借来3万元,随后又向三联书店总经理董秀玉借了5万元,才勉强度过那次住院难关。亦代患病后期,很奇怪,他把普通话全忘记了,只会讲上海话,这时宗英又当起了亦代的上海话“翻译”。有一次我特意带了两只即食的上海三黄鸡到中日友好医院看望亦代,宗英一见高兴极了,立即借来刀子,开封切块喂给亦代吃。目睹此情此景,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亦代晚年能有知己对自己如此“临终关怀”,何其幸哉!

亦代与宗英琴瑟和谐,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着一根精神的纽带,那就是对文学写作的热爱——文学让他们惺惺相惜,也给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活力,增添了浪漫的色彩。两人婚后,亦代继续书写他那特色独具的散文,重版了他的《龙套集》,宗英也出版了《上了年纪的禅思》《故我依然》《卖艺人家》等6部散文集。老两口还合作出版了《归隐书林》《纯爱:冯亦代黄宗英情书》《命运的分号》等文集。

有件事更表现出宗英对文学的执着。那是1998年,我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磨”黄宗英写序》,讲述了我约她为英文本《中国女作家散文集》写序的故事。她看到后给我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见你的‘磨’,恰恰是亦代和我正商量‘磨’你,是心灵感应吧。……我俩都是书和笔的长工,呼吸不止,难以解脱这生死雇佣关系;一天不看书不动笔,不进行文学思维,则仿佛三魂七魄都归不了窍。所以亦代让我写信跟你商量,看能不能赏点儿翻译英美文学的活儿干干,冯主译,我做下手,试试看。如此,不作为任务,也不发预告,悄悄地让亦代能重新拿起译事。……作家只有能运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生。失去创作的心气和愿望,光靠药,简直活不下去。你理解。”亦代在信后也用颤抖的手歪歪斜斜地写道:“关心我的是你,说不出的感谢。原以为一病之后终将成废人,但心有不甘。……你交下的工作,不知我能做否?我一定尽力做好。可怜我已只有原来冯亦代的1/4了。”宗英为了搞翻译,还特意委托我替她购买一本新版《韦氏英汉双解辞典》,很遗憾,当时国内还没有新版,这件事我没办成。

另有件事我也有负宗英所托。宗英对亦代的亡妻安娜一直十分尊敬,在亦代患病期间,宗英一再努力张罗,希望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二期的建造中,能够设立一个冯亦代和安娜的译著展室,但迟迟未见进展。为此,她曾致信给我,托我向季羡林先生反映,希望季老能给现代文学馆多介绍一下冯亦代和安娜的译著成就。因为我人微言轻,这件事我没帮上她的忙,想想总觉心中有愧。

宗英虽自身患病,但仍乐此不疲地为亦代整理历年的创作目录、书信文稿等相关史料。即使是2003年“非典”期间,在亦代的原住处“小西天”解除医学隔离之后,她立即离开自己百余平方米的大屋,回到“小西天”狭小的居室,窝在旧书报的“垃圾堆”中,坚持着枯燥的整理工作。2003年6月5日,她还特地致信我:“如果果真我干不了这活儿,已立合法遗嘱,委托人民日报文艺部学者主编、中外文学史专家李辉和藏书家姜德明二人代办——可邀人一起整理出来。若邀到你,你别推辞,至少你特理解知晓冯亦代在中国翻译事业上的作为。”后来我未参与整理工作,但听说《冯亦代文集》和《黄宗英文集》相继出版。

斯人已逝,然而黄宗英与冯亦代的这段黄昏恋佳话,无疑会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8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0)

相关推荐

  • 她一生4段婚姻,最短的仅18天,晚年感慨只嫁对一人,活到2020年

    烂掠谈历史关注2021-05-01 11:18大图模式有句话说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意思是希望找到一个真心相爱之人,便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可惜的是诗词的意境虽然写得极美,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

  • 黄宗英一生4段婚姻,送走4位丈夫,活到2020年,晚年感慨只嫁对了一人

    她一生4段婚姻,送走4位丈夫,活到2020年,晚年感慨只嫁对了一人 娱雨琼楼关注今天13:11大图模式"我们婚后的第18天,他就死了,我根本不知道他是死的,我直推他,我说'他太冷了,你们给他 ...

  • 她历经4段婚姻,最短只有18天,活到2020年临终感慨只嫁对一人

    对于爱情的理解,很多都会想起诗经中的那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每个人对于爱情的畅想的同时,自然也是对爱情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在其中的.可是爱情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是真的会相守一生.总会出 ...

  • 今天,我们一起送别永远的“甜姐儿”

    "我妈妈是幸运的.将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德高望重的师长的指导,兄长的提携,有亲如兄弟姐妹的同事的帮助,一生经历了几代人才有可能经历的人与事,过程中,有失败,有成就,始终面向光明."站 ...

  • 纯爱——黄宗英与冯亦代的最纯黄昏恋

    最近看黄宗英的<百衲衣>,有一个小细节吸引了我. 在<追踪徐迟>这篇文章中,黄宗英提到女作家张抗抗来找她借一本已经绝版了的书,张问黄有没有,黄说:"有啊,就在亦代最喜 ...

  • 从黄宗英想到她的黄昏恋人冯亦代

    2020年12月14日,著名影星.作家.编剧黄宗英的传奇人生谢幕了.这一消息在网上纷纷流传,虽然没有热传到"恰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地步,却也有"风乍起,吹皱一 ...

  • 光明文化周末版:暮年之恋文作伴——祭宗英

    [故人情] 作者:李景端 2020年12月14日,95岁的黄宗英走了,她走得安详,她同赵丹.冯亦代在天堂相聚了. 我认识宗英,是在她与冯亦代于1994年结婚之后,那年亦代81岁,宗英69岁.因为亦代是 ...

  • 光明文化周末版:高低陕北石

    光明文化周末版:高低陕北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09 04:16 [边写边画]   作者:刘成章 陕北属于黄土高原,缘此,有些人便以为,陕北被黄土尽覆,没有什么石头. ...

  • 光明文化周末版:心存风骨,草木成诗

    光明文化周末版:心存风骨,草木成诗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09 04:16 [序跋]   作者:郑有义 古来,诗者,文学之祖,艺术之根也.诗以言志,诗以渡人.倘以一字一 ...

  • 光明文化周末版:不得不细读的三坊七巷

    作者:孙绍振 三坊七巷,福州人把它看作自己城市的文化名片,不管是不是节日,这里永远游人如蚁.游人来自长城内外,地北天南,他们不仅是来观建筑.赏景观,而且是为听历史故事.三坊七巷的光华不仅属于福州,而且 ...

  • 光明文化周末版:看见中国冬趣

    腊月腌咸菜,满院子.满村巷都是绿色,这是由挂满竹架.墙沿.绳子上的青菜和雪里蕻形成的风景,真好像到了春天."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灶台上,院子中,屋檐下,那一排排粉光脂艳.油香绕梁 ...

  • 光明文化周末版:寄写绿水青山

    作者:马青云(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以优美的山水环境与自然风光著称,在此诞生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包含着深刻的生态哲学意蕴,内涵丰富博大.湖州众多 ...

  • 【转】光明文化周末版:痴情最是梅花落

    作者:徐刚(作家.诗人,曾获鲁迅文学奖等) "梅花落",汉时横吹曲名,本为笛曲,初为军乐,或因寒梅无惧艰困,有傲霜骨,兵勇之榜样也.后来"梅花落"成为乐府诗,咏 ...

  • 光明文化周末版:“大黄”记情

    作者:徐刚 颤抖在我生命中的那声犬吠 我生下三个月,父亲即因病去世,丢下了母亲.两个姐姐.我和一只大黄狗.母亲告诉我,儿时摸墙学走路,大黄狗便亦步亦趋,跟在我旁边,如我摔倒,正好倒在它毛茸茸的背上.这 ...

  • 光明文化周末版:诗堪入画方称妙

    作者:苏惠崇 "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题画诗多出自文人画,有着特殊的审美标准:画美.书工.诗妙.画中蕴含着文人情趣,画外流露出文人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