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金陵留下诸多诗词
2021年01月08日 16 :气象新闻/老南京 稿件来源:金陵晚报
李清照(1084一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人。中国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诗词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她曾在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靖康之变”后,随在江宁府(今南京)任知府,兼江东经制副使的丈夫赵明诚在江宁生活。不久,江宁改称建康。赵明诚在离任建康府知府后,又在新任途经建康时不幸生重病,李清照又来建康照顾丈夫,直到丈夫去世。所以,李清照前后在金陵生活了许多年。她在金陵创作了不少诗词,和金陵结下了不解之缘。
出身名门少年便有诗名
李清照出身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文章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清照的生母为宰相王珪的长女,早逝。吏部尚书王拱辰的孙女是清照的继母,亦能文。清照在一个学识渊博、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所以,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她“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充满着快乐,除了读书之外,还常去郊外野游。她成年之后,还常常回忆起这段快乐时光,她在一篇《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中寥寥数笔,活脱脱勾画出主人公的形象:娇憨又调皮、任性又天真,还多了一丝迥别于一般少女的逸兴与雅趣。
婚后志趣相投恩爱甜蜜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父亲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后为崇宁年间宰相。明诚爱好金石之学,婚后的李清照是明诚的知音和合作者,可谓志同道合,伉俪情深。沐浴在爱河中的李清照写下了新婚燕尔、闺房昵意的情词《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鲜花娇美,令人爱不释手,若是郎君见了,是悦花呢还是爱人?痴情宛然可见。
婚后一年,李清照之父因受党争的牵连,名列“元祐奸党”,被罢官离京(今开封),直至去世未再返京任职。在北宋党争激烈的时代里,政治风波起伏不定。不久,其公公赵挺之受排挤,被罢官不久去世。赵挺之的三个儿子也受到牵连,不得不“屏居乡里”。清照和明诚从“贵家子弟”一下子跌落为乡间的平民百姓,品尝了人生移位的辛酸。但夫妻俩“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赵明诚把精力转向金石研究,静心学本撰著,清照则全力助其成功。明诚、清照夫妻情深意合,风雅互赏。他们常在一起“同共校勘,整集签题”,赌茶猜书,生活充满了情趣。赵明诚对金石的研究,也取得了成就。赵明诚多次外出寻访,广集碑刻,常留下李清照独守空房。在此期间,李清照写下了多首吐露心声的闺怨词。较著名的有,《凤凰台上忆吹箫》、《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点绛唇》(寂寞深闺)、《念奴娇》(萧条庭院)等。这些词都表达了清照别离的痛苦、独居的无聊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在南京生活数年留下不少华章
靖康二年(1127)“靖康之变”后,北宋崩溃。康王赵构即帝位于商丘,复建宋朝,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南宋开始。是年三月因赵明诚母亲病故于江宁,他们南下奔丧。北方局势越发紧张,不久南宋起用赵明诚任江宁知府兼江东经制副使,李清照开始了在金陵的生活。李清照至江宁后,雪日总爱登城远览以寻诗。据宋诗人、文学家周辉《清波杂志》卷八有云:“倾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李清照有名的《临江仙·梅》就是在这时创作的:“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时。”
不久江宁改称建康,李清照的丈夫任建康知府,她跟随丈夫在建康府城西街居住了二年多。赵明诚的母亲曾经在金陵长时间居住,所以李清照在金陵还要经常招待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在聚会时他们经常谈论国事,倍感忧心。就是在金陵生活的那段时间,李清照看到了自己居住的小院里,梅花绽开了,便写下了《临江仙·梅》。她在词中表达自己的心灰意冷和悲叹。当时以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味言和苟安,李清照十分不满。与热血男儿一般,情不自禁写下了“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南来尚怯吳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等诗句。在金陵她还写下了不少深沉忧国的词,如《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此时,李清照寓居建康,身在异乡倍感南方早春的温暖,无形中唤起她对北方春寒料峭的回忆。
再如《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宜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此词当作于建康。独酌闷酒,苦茶醒酒,是因为满腔愁浓。作者把乡思与国难紧紧联系在一起,可见李清照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在南京,李清照还创作了《忆秦娥》(临高阁)、《添字丑奴儿·芭蕉》、《春光好》(看看腊尽春回)、《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等诗词。
赵明诚罢知建康府后,夫妇将择居赣水上。行至池阳,途经项羽庙(在今南京江浦区南25千米桥林,现该地还有座失姬桥,兰花乡曾有虞姬墓),清照在此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悲愤之作《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项羽宁肯一死,以谢江东父老的壮烈事迹,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喻。此诗表现了一位被社会政治排斥在外的女性忧国的思考,这种思考完全超越了性别的局限,蕴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地爱国热情。
南宋建炎三年(1129)五月,赵明诚在池阳(今贵池)接到皇帝诏令,任湖州知府。在赴任途经建康时,身染重病,清照获知后即直奔建康照料,八月十八日赵明诚病故葬于建康。时李清照四十六岁。从此,她在建康开始了凄凉感伤的寡居生活。且看她写的《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此词以咏梅来悼念赵明诚,写《梅花三弄》的笛声,催开了梅的蓓蕾,也宛转流露了闻笛怀人、追忆夫妻恩爱往事的绵绵深情,读来令人感动。明诚逝世后,在建康她还写了《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山花子》(病起萧萧两鬓华)等诗词,怀念赵明诚。
李清照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后,定居在临安(杭州),直至离世。 辛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