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11-广彩9
广东省博物馆系列第11期
本期继续欣赏广东省博物馆藏的广彩。
今天请你欣赏一件清末民初的广彩作品以及它的背景知识。
这一时期的广彩与国运一起进入了低迷期,产量少,质量差,因此其中难得能有精品。而今天请你欣赏的则是其中的一颗晨星,罕见但美丽。
清末至民国初期,广彩瓷器在延续传统风格的同时,因岭南派画家们的介入而出现了另外一种风格——在瓷器彩绘中融入中国画的技法,使广彩画面中出现了类似浅绛彩和新彩的特点。绘画题材有的暗寓了政治性。这种短暂的探索为广彩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民国中期后,因战乱等原因,广彩瓷器的生产大受冲击,多移至港澳。此时广彩瓷器的风格又回复到以传统风格为主。民国时期广彩的主要出口地是南北美和东南亚,也兼顾内销。
18-19世纪广彩瓷器的海上贸易路线。主要销往南北美洲和东南亚。
广彩鹿群图瓷板
清末民初
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件瓷板画作品是清末民初广彩瓷器中的一朵奇葩。水准,主要是绘画的艺术水准远高于同时代的广彩产品。
瓷板为圆形。绘六只神态各异、写实性强的梅花鹿。立原野上。上题“庚戌粤彩广东博物商会高剑僧作”并铃“剑公画”长方红印。庚戌年即1910年。
高剑僧是岭南画家高剑父幼弟,自幼从剑父学画,也是早期岭南画派名画家之一,作品传世不多,其所绘广彩瓷极尤为难得。
广东博物商会(款识)
清末至民国初年,以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的部分先驱,在日本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回到广州后,他们与一些知识分子组成“广东博物商会”,并在广州珠江南岸宝岗附近的宝贤大街的一间旧式大屋设置画室,表面上从事彩瓷绘画工作,实际上是作为支援民主革命活动的掩护。
之所以取名“博物”,意指学习西方变革维新、开启民智。
这些彩瓷作品一改同治、光绪以来广彩瓷器大红、大绿、大金的传统,在用彩上虽然仍以墨彩、绿彩、黄彩、红彩 (主要用干大红,基本不见西红)、黄彩等为主,但用彩清新淡雅,完全改变了用彩浓烈的做法。
在绘画技法上,使用中国文人画的画法,因而画面呈现出浅绛彩和新彩瓷器的特点。题材上有人物、山水、动物等,并且还有暗讽政治现状、针砭时弊的题材。有的有落底款,用红彩书写“广东博物商会制”,或中英文的“羊城芳村化观瓷画室”等。
广东博物商会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高剑父是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后于1908年回到广州,任同盟会广东分会会长,随后创办”广东博物商会”的。在1912年民国政府建立后,它的使命便告结束,画瓷活动也随之结束。因而这类瓷器的生产时间较短,当在1908年至1911年底之间,留下来的产品数量也不多,弥足珍贵!
下图请横 / 侧屏欣赏
走狩屏
高奇峰
近代
广东省博物馆藏
岭南画派,两高中的一高,作品风格与上边的瓷板类似,写实,气韵潇洒,生气勃勃!这在当时国运低迷的时局下当别具一格,对开启民智,振奋民气应有所作用。
今天先欣赏到这,祝周末愉快!
广东省博物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