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银川这座城:封锁


在美国波士顿,一只野兔跑过无人的街头。一名男子不戴口罩在街头跑步。

美国纽约,顾客在一家杂货店外排队等候。照片里可以看到,一名男子把口罩戴的很低。

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说: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4月4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确诊病例超过30万例。美国目前是全球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

这让我想起银川这座城,疫情开始的2月初。

这座城,街道空空的,只有清洁工穿着黄马甲,无精打采地在干活。

天空也压抑的阴暗,即便是行走的人,也是行色匆匆,一刻也不愿在街头多呆。所有的店铺,张贴着白色的通知,

坚持着开业的手机店,后来也渐渐关门。

开门的,只有超市、若干小商店,还有药店了,药店的大门上,则写着,口罩无货。



看到一个颇有意思的新闻:苏格兰作家彼得·梅2005年曾写过一本名为《封锁》(Lockdown)的小说,主要讲述一场全球流行病。书中的疫情中心是英国伦敦,疫情之下,官员们不得不封锁伦敦。

不过那时,这本小说并未出版。梅说,多年前,出版商认为这部小说“极其不现实、不合理”。而后,梅也就将这本书放到了一边,几乎忘记自己写过这本书。

15年后,书中情节变成了现实。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截至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10万例。

CNN称,当有粉丝要求梅创作一本以新冠病毒作为背景的书时,梅想起了自己多年前写过的那本《封锁》。

“我想了一分钟,然后意识到我已经写过了......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我的出版商,我的编辑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他整晚都在看这本书,第二天早上他说,‘这太棒了,我们现在就得发表’。”

报道称,《封锁》于4月2日正式出版。目前,《封锁》仅在英国亚马逊网站上以Kindle版本销售,纸质版和有声书将于4月30日发售。

不知道这本《封锁》的书是否会大卖?

也想起另一个《封锁》。就是作家张爱玲创作的短篇小说。

小说写的是因日军搜查,平时正常行驶的电车要封锁,吕宗桢为躲避讨厌的亲戚,而与陌生女人吴翠远调情的故事。

张爱玲通过两个都市人封锁时期邂逅的寓言,在乱世中察觉都市人的隔膜和孤独,在她笔下的男性世界对女性进行内省式解剖。

有人评论说:而封锁结束,人们依然会回到人间,那些灰暗的琐碎,不吐不快的槽点,它们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令人沉重也令人感到安全。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享受近乎空虚的轻盈,用强大的自律才可以守护的自由,以及,永远的未知,动荡和冒险。

其实,我想说的是此刻的封锁。

国与国之间的封锁。

输入与遏制输入病例的较量。

而这较量中,真的无法负重者其实就是我们。

下午刘阳来,说,现在他家的大米,一些老人都是300斤的买。

这些老人,曾经经历过那个封锁的年代,面对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饥饿与封锁,还有死亡的羽翼至今让他们记忆犹新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