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尔食:栲栳栳,不是姥姥犒劳

去了山西几次。友人请客,总会点个栲栳栳的什么菜。那会只对汾酒有兴趣。这个栲栳栳是啥东西,也没太关心,估摸着是靠姥姥么。姥姥做的菜么。就这么理解下去了。

偶到山西侯马公干,当地的作家哥们备了薄席招待。鸡蛋栲栳栳。朋友点菜时说。并且又点了什么栲栳栳。削面那是必须的。一桌子菜上来,大伙开吃。把酒,言谈甚欢。这个鸡蛋栲栳栳也在其中,韭菜,鸡蛋,莜面,吃起来蛮香的。还有个什么栲栳栳,记不清了。

回来老琢磨栲栳栳。姥姥做菜犒劳我们?那为啥还有好多种类似的菜名呢?不得其解。就搜了下,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栲栳栳与咱家姥姥没啥关系。

弄了半天,才知道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辞海》)。这栳栳是装吃的东西啊。唐伯虎还为此写过诗:“琵琶写语番成怨,栲栳量金买断春。”

又查了百度,是这么解释的: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高寒地区(主要是大同、吕梁、忻州等地区)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小吃。栲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钟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种用具,也叫笆斗。

栲栳栳还有个传说。与大唐李家皇朝有关。说是在1400年前,隋末唐初。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手端着小笼屉回答:“栲栳栳”。

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路过静乐县,看莜麦初收,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陕、蒙、冀、鲁等地,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

不过,说起来,栲栳栳和犒劳还是有些关系的,不过不是姥姥犒劳,而是人家李世民。相传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栲栳栳这种面食犒劳三军,一举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劳一词流变而来。虽是民间传说,但莜面栲栳栳在山西民间除了是家常美食外,确实还有犒劳亲朋贵宾之意。在雁北和吕梁

山区,人们赋予吃莜面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征。每逢老人寿诞、小孩满月或逢节待客,多以此进餐。山区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时,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谓夫妻白头到老。年终岁末时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运亨通。

一个栲栳栳,竟然有这么多讲究的故事,并且和皇帝沾了这么大关系。于是就有点后悔,为啥那晚没多吃几口栲栳栳,只顾了和朋友推杯换盏,起劲喝酒。人生的意味,或许也是得失就在其间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