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真正改变一个人的信念?

李天命是香港的哲学家,他的《哲道行者》和《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这两本书,帮助许多人提升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李天命本人是个相当聪明的人。因为,幽默感是智商过剩的表现。而任何读过他的书的人,都会发现书里随处可见过剩的智商。
但是,连李天命这么聪明人,也会相信一些很多人不相信的事情,一些常人斥之为荒谬的事情。比如,李天命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神,他相信人死之后,还有轮回。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么聪明的人,会相信这么荒谬的事情呢?
因为,他自己当然不认为“世上有鬼神,死后有轮回”是一件荒谬的事情。他有充足的证据相信这些事情。
更主要是因为,“相信”并不是一件可以自主控制的行为。
我可以自主控制自己,在接下来的10秒钟内,要不要眨眼,或者眨几次眼。这说明,眼皮的运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自主控制的。
但“相信”或者“不相信”什么事情,这是无法自主控制的。
我相信此刻我眼前有一个玻璃杯,这不是我能自主控制的。基于我收集到的证据,我没法不相信这个结论。
当然,你也可以收买我。你可以给我一笔钱,让我声称不相信“此刻我眼前有一个玻璃杯”,而我也可以假装不相信这点。
但“假装”一词,恰恰意味着,我没法真的不相信这点。
这就像是一种强迫症。强迫症患者没法控制自己。他们走路时,必须要走奇数号地砖。他们开灯时,必须要打开开关21次。他们喝水时,必须要在杯子里剩下不多不少刚好三分之一的水。
我们有可能通过说服的方式,通过逻辑论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让强迫症放弃自己的强迫行为吗?
我们有可能通过说服的方式,通过逻辑论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让一个信鬼神的人变得不信鬼神,或者让一个不信鬼神的人变得信鬼神吗?
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大部分信念的形成,不是自上而下(bottom-up)的,而是自下而上(top-down)的。
所谓自下而上,就是人类的感知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等,感知到一些物理信号。这些物理信号被转变为神经信号,汇入我们的脊髓和大脑。然后大脑自然而然地做出反应,指挥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指挥肌肉做出相应运动。
这整个过程,大部分情况下是自动化的。在我们完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我们就已经自下而上地相信或者不相信一些事情了。比如,“此刻我眼前有一个玻璃杯。”
极少部分信念是自上而下的。比如,我相信11乘以11等于121。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需要动脑子算一算才行。
但到了后来,“11乘以11等于121”这个信念,又变成自下而上了。因为它已经成了我脑中的“常识库”的一部分,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动调用这一信念。但是“12乘以23等于276”这个信念,始终是自上而下的,因为我总是记不住这个结果。
大家认为,要想真正改变一个人的信念,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更好,还是自下而上的方式更好呢?
大部分情况下,自上而下的方式几乎没用。而自下而上的方式,则非常有用。
假设,张三相信美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张三决定去拯救美国人民,而方法就是在自己身上绑上炸弹,去炸死一些政府机关的人。正是这些人在奴役无辜的美国人民。
假设我们想要改变张三的信念,那该怎么办呢?
摆事实讲道理?
没用的。
真正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张三住到美国去,和美国不同社区的人,长时间的相处。这样,张三就会发现,美国人的生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张三当然会发现,有些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贪赃枉法,有些无辜的孩子没有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有些失业的人流落街头,有些毒瘾发作的人在抢劫路人的钱财。但张三还是会自下而上地体会到,事实不是他曾经以为的那样。
自下而上的方式,类似于养植物。把植物放到相应的环境中,它就会慢慢自然生长。如果有充足的水、阳光以及养料,它就能茁壮成长。
而信念,就类似于脑中的植物。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来改变人们脑中的信念,就像是用割草机来割掉人家脑中的植物。
能割掉的,那都只是最表层的一片。植物的生命力很顽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来改变人脑中的信念,相当于给这些植物移植到另一片土壤中。
一旦环境变了,土地上的植物就不得不跟着变化。
一旦文化环境变了,脑海中的信念就不得不跟着变化。
植物的环境是一种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
但人类的环境是什么呢?
是“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信息环境”。
你每天所吸收的那些信息,它们的来源,就构成了你主要的文化环境。
你看的新闻报道,是哪位记者写的?
你转发某个信息到微博或朋友圈,那个信息最初是哪位博主发布的?
你听到某个人说了某一番话,或者读到某个人写的一番话,这番话是谁说的或谁写的?
是你的父母、恋人、朋友、同事、老师?还是网络上不知名的陌生人?或者某个很著名的陌生人?
你现在读到我的这篇文章,那我就是你的文化环境的一部分。
如果你持续关注我,那我就会成为你文化环境中比较持续的一部分。而你取消关注我,我就不再成为你的文化环境的一部分。
同理,Google scholar也有一个类似的订阅功能。每当我把一个人订阅了,就会定期收到那个人发的新文章。而每当我取消订阅一个人,那个人就不再是我的文化环境的一部分。
严格意义上,文化环境是没有优劣之分的。
亚马逊雨林里的一些人,还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而都市写字楼里的一些人,天天坐在椅子上敲电脑。这两类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但我们很难说哪一种比另一种更好。
这其实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
有人可能会想,既然没有哪个文化环境比另一个更好,那我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用?
我不就是在暗示大家,应该换一个更好的文化环境吗?
我不是。
我是希望大家知道,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的文化环境,远比很多人想象得要更多。
很多人觉得,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化环境,一种是“盟友”,另一种是“敌人”。
很多人觉得,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化环境,一种是“好人”,另一种是“坏人”。
很多人觉得,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化环境,一种是“信奉我主的人”,另一种是“不信我主的人”。
很多人觉得,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化环境,一种是“有科学素养的人”,另一种是“不懂科学的人”。
还有很多人觉得,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化环境,一种是“聪明人”,另一种是“蠢人”。
我希望大家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种文化环境,其中有一种叫做“批判性思维”的文化环境。这个文化环境还有很多亲戚,比如“逻辑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想象力”、“认知行为疗法(CBT)”、“论证理论”、“分析性写作”、“非形式逻辑”等等。
这些文化环境,对于一些人来说,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了。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都是很陌生的文化环境。
而这些文化环境当中,有一个很有趣的共性。
这些文化环境中的人,愿意被“自上而下”的方式来改变信念。因为这些文化环境中的人知道,自己头脑中本来就有特别多“自下而上”形成的不恰当的信念。
你觉得,自己头脑中有多少“自下而上”形成的不恰当的信念?
你愿意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信念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