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早期最高神太上老君,后来为什么降格成了元始天尊的门徒?

我国大部分道教宫观内,都有一座“三清殿”,是宫观建筑的中心;殿内供奉着道教的三位最高尊神——“三清”,即: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三清的排位,以元始天尊最高,居中,为道教的至上神;其后依次是灵宝天尊和太上老君。

按有关道经的说法,太上老君是元始天尊的弟子,是被元始天尊度化的。

如《隋书·经籍志·道经序》说,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他“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

还有的道经甚至说,太上老君是灵宝天尊的弟子,而灵宝天尊是元始天尊的弟子,这样,太上老君就成了元始天尊的徒孙——

正统道藏洞神部《犹龙传·启师资》:“道不可无师尊,教不可无宗主。故老君师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太上玉晨大道君即灵宝天尊)

可见,在“三清”中,太上老君的地位是最低的。

然而,在早期道教中,由老子演化而来的太上老君,却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东汉末年形成的早期道教,主要包括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天师道)。其中,太平道尊奉的至上神为“中黄太乙”,而五斗米道所尊奉的最高主神即为“太上老君”。

但到了后世道教中,中黄太乙因太平道的失势而基本消失于道教的主神系统;太上老君虽作为道教的主神之一被保留下来,但其至上神的地位,却被后来出现的元始天尊取代了。

这个变化与晋末南朝以来,南方道教的托神造经运动密切相关。

元始天尊是东晋末出世的灵宝派的至上神。学界一般认为,他是由开天辟地的创世神盘古及元始天王演化而来。

灵宝派代表人物葛洪的《枕中书》说:“昔二仪未分,瞑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

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认为,不同于天师道尊奉太上老君为教祖的传统,东晋南朝的神仙道教更多融合了本地的信仰传说,如“《枕中书》即加入了魏晋以来南方少数民族中流行的盘古开天神话,并结合汉族原有的三皇五帝古史传说和西王母、东王父等神话内容,更具有传奇性和地方色彩。”

任先生还认为,葛洪造作“元始天王”这一新神的缘由,与其“贬抑老子,不太相信太上老君代代垂世立教的态度有关”。

到南朝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中,已将元始天尊列为第一中位的主神。

作为上清派道士,陶弘景却将灵宝派的“元始天尊”列为一个最高主神,表明元始天尊至上神的地位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简言之,南方道教的元始天尊信仰,最终取得了对北方天师道老子(太上老君)信仰的胜利,导致太上老君的神格下降,成为了元始天尊乃至灵宝天尊的弟子。

也有学者指出,太上老君(老子)之所以会失去至上神的地位,还有一个原因,即他本来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不具备超乎天地的先天神的属性。

虽然道经中也将其塑造成先天地而生的大神,但老子的历史人物形象自《史记》 以来,就影响深远,与老子相关的神话又多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因此可以说,老子是因为太过真实、具体,反而失去了成为至上神的条件。

当然,作为道教的三位主神(“三清”)之一,太上老君的地位仍然是极高的。

最后顺带提一笔,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又塑造了一位鸿钧老祖,被设定为老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父,地位在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之上。

不过,这只是小说家言。道教至今还是以元始天尊领衔的“三清”为最高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