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青年洞的艰苦岁月

  ■程天山

   我曾十多次登上红旗渠险要工程——青年洞,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国家5A级景区,更重要的是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我父亲程德本曾在那里奋战14个月,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修渠故事。

  那时候我还小,但却有了一定的记忆。当年父亲所讲的修建红旗渠青年洞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铭记在我的脑海里,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那时候,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对地处偏僻山区的林县来说,情况更加艰难。修渠所需的各种工具和设施,非常简陋。由于青年洞地处半山腰,距离村庄又远,修渠民工只能就地而居。石崖下、茅草庵,便成了他们休息睡觉的好地方。三角形草庵子,四面进风、八面透气,天冷的时候民工们就挤在一起打通铺,或者三四个人同钻一个被窝,相互取暖。寒冷的天气,潮湿的地面,居住条件十分恶劣,但一想修渠引水来,民工心里都甜滋滋、热乎乎的。

  修渠那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十分紧缺。工地指挥部规定每人一天六两粮食。那时的粮食品种,根本不是现在的大米和面粉,几乎都是些糠糠菜菜,就是玉米面和红薯面也很少见,有时候还得派人到山上挖野菜。饮食营养和繁重的体力劳动,根本谈不上什么匹配和协调,但修渠的民工,从来没有喊过苦、叫过懒,一想到要把滔滔的漳河水引到家乡来,就觉得比那喝酒、吃肉还要香。

  有一天,我父亲从工地回来,避着我的哥哥和姐姐,偷偷地把他舍不得吃的一半窝窝头塞给我。当我两三嘴吃完后又向他要时,只见他两眼一沉,半晌才说:“有!有!下次再回来,多给你带些……”几十年过去了,至今想起来,我还是后悔莫及,无数次地反问自己,怎么自己那时就那么幼稚,那么傻。

  青年洞,悬挂在太行山的半山腰,工程十分艰巨。整个山洞全部是“玄武岩”,俗称太行红岩,质地非常坚硬。百磅锤砸下去,只留一个黄豆大的小白点。但再大的困难也没有吓倒修渠民工。他们像铁人一样,一个劲儿地战斗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抡大锤、打钢钎,背的背、搬的搬,生龙活虎、热火朝天。班组和班组之间,还开展劳动竞赛,你追我赶抢活干,就是受了伤也不离工地,生了病也不下火线。

  有一次,我父亲得了感冒,理应休息养病。工地指挥部施工员程土生又是本村的老本家,请假完全没有什么问题。但父亲仍坚持到工地上干活,抡起大锤没歇气一连打了300多锤,用“中医飙汗”的方法治自己的感冒……我父亲的这一行为,仅仅是所有修渠民工付出的一个小小缩影。

  人们常常把蚂蚁形象地比喻成世界上最强的搬运工,因为它能背负超过自身体重好几倍的东西。但是,它同修渠民工比起来,就逊色多了。青年洞里的施工面非常有限,洞里的石头全靠手搬、肩扛、杠子抬。民工所背的石头全是两个人抬上肩的,少则一百多斤,多则二三百斤。他们所背的石头,简直就像一道岭,抬的就像一座山。为了改变水缺贵如油的旧面貌,让子孙后代喝上甘甜的幸福水,他们做出了艰辛的付出,脊背早早儿地变形隆起,背上了“锅子”……

  那时,修渠民工的手心布满了厚厚的茧,两手一搓,完全没感觉。冬天手背上裂开的口子,随着打锤的剧烈震动,开了一茬又一茬,第一层还没长好,第二层就又裂开了,出一次血,结一个疤,看上去非常可怕。我母亲常把父亲的手比喻成农村铲粪的“粪叉子”。有一次我摸着父亲的手,心疼地说用药水抹抹吧!父亲坦然一笑说:“有好药!天然药,又止血、又消炎。”后来我才知道他所说的“天然药”就是打钢钎时磨出来的白石头粉。

  青年洞里炮崩的石头,全是三尖八棱,非常锋利,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脚上的鞋底不到半个月就被石头磨破了。因此,民工回家,根本谈不上什么探亲,简直就是回家背鞋。我母亲天天在家缝鞋帮、纳鞋底,为了耐穿还专门到镇上出一些钱,全部钉上轮胎鞋底。红旗渠工地成了前线,家里成了工地的后方补给线。

  每当父亲谈起修建青年洞的情景,他总是那么兴奋激昂,接二连三地问道:“你们知道不知道青年洞里面的情景?”我们摇摇头,他用双手比画着形象地说:“青年洞整个洞顶从头到尾,是一块平展展的石板!……” 几十年过去了,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还常常回响在我的耳边。

  2003年,我父亲因病辞世,享年80岁。十五年了,他那佝偻的身躯,粗糙的双手,布满一道道皱纹的脸庞,却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他们那一代修渠人用钢铁般的意志铸造的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像隆隆的炮声,经久不息地回荡在太行山间,像一部史诗般的乐章,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0)

相关推荐

  • 修路红旗渠(一)【郝陆山】

    修  路  --1974年修红旗渠参观道路记事 (参观分水岭) 上世纪60年代,红旗渠创造出了至今仍然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人间奇迹."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

  • 红旗渠精神

    太行山东麓,一条流动的"天河"盘在山腰,这就是被称为"世界奇迹"的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为结束河南林县十年九旱的历史,10万英雄儿女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 ...

  • 散文《母亲是修渠工地上的女营长》谢军香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我的母亲叫魏林恩,1937年7月出生,1958年1月入党,姚村镇东张村人,1956年和我父亲结婚后来到了姚 ...

  • 《你的成就》| 震撼演讲:三问红旗渠

    周恩来总理称这是新中国一大奇迹,外媒甚至评价: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徒手削平太行山1250座山头,在悬崖峭壁间凿出这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

  • 【征文】房海林丨红旗渠上送粮人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红旗渠上送粮人 □ 房海林/文 纪计成,男,横水镇东赵村人,今年81岁,是东赵村当年参加修建红旗渠现在仍然健在的为数不多的老人之一.满脸的皱纹,就像人们灰谐地说的那样,&quo ...

  • 我的父亲:“编外”修渠人【黄霞】

    在一次大扫除时,我发现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破黄布兜,灰尘和污垢盖住了它原本的色彩,像是发霉已久了.正要丢弃的时候,父亲正好看见了,如同看见曾经的老朋友,很是不舍.      老物件打开了父亲的记忆之门.摸 ...

  • 天河

    红旗渠,是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一部战天斗地的壮举!它像一首歌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它像一道天河盘旋在太行山上. 八十年代我就来过这里,站在太行天河上我曾汲取的是一种精神:人生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战胜的 ...

  • 【征文】郭莉花丨把青春献给祖国——记林县红旗渠工地安全员王朝文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把青春献给祖国 --记林县红旗渠工地安全员王朝文 □ 郭莉花 /  文 青年洞是林州市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因其由300余名青年修成,故得名"青年洞" ...

  • 红旗渠纪行

    作者:云集江水 朗诵:春之韵 红旗渠纪行 初冬时节,地处豫西北的林州大地,风和日丽,太行巍巍,松柏苍翠,处处显得生机勃勃. 12月5日,我们"红旗渠研学"活动的学员一行在导师引领下 ...

  • 太行山----红旗渠

    太行山自驾游(十)红旗渠--青年洞 青年洞位置处于豫.冀.晋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的牛岭山村下方,修筑在太行山腰的峭壁之上.

  • 【征文】白青年丨红旗渠上的特种兵——王天生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红旗渠上的特种兵--王天生 □ 白青年 /  文   引 子    红旗渠是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而红旗渠除险队的故事尤为曲折动听.因为除险队,是建设红旗渠的特种兵,他们进行的是一 ...

  • 【在人间】房海林丨 重走修渠路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重走修渠路 □ 房海林 /  文 2020年11月的最后一天,我打开微信群浏览,看到我的一个只有7人"闲情逸致味相同"的微信群里,几位朋友聊得热火朝天.他们 ...

  • 【征文】吕建周丨 红五星闪耀在红旗渠上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红五星闪耀在红旗渠上 --记修渠老军人李成学 □ 吕建周 /  文 金秋十月,雄伟的太行山层林尽染,五彩缤纷.蜿蜒曲折的红旗渠盘绕在太行山腰,像一条玉带,更像一条长龙. 哲阳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