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为什么不愿买保险,不外乎有这4种想法
保险是门复杂的学问。即使老百姓想自学这方面的知道也摸不着门径,一时半会的也弄不明白。正是多数人都不懂,对保险知识一知半解,免不了对保险产生些误解。
但保险的本质是好的,不要因为自己的偏见而拒绝保险。毕竟当风险来临的时候,有份用得上的保险才能真的安心。下面咱们盘点一下大众对保险最常见的误解,帮大家厘清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1、买保险干嘛,用不到这钱就白花了
这样的疑问,在购买了消费型健康险客户那里特别常见。一年几百块钱的保费,不算多,但连续交下来,总觉得吃亏:交了好几年保费了,又不能返本,这不浪费了吗?
保险的本质就是消费,就是要花钱买保障,而且这个保障受法律保护。尽管你的保障可能看不到也摸不着,可是它却真实的存在着,保险公司也为你的保障付出了成本。
没用到固然好,但是一旦用到了,保额该是多少就是多少。如果确定自己不会得病或出现其他风险,那就不用买喽,但谁又能确定自己与风险绝缘呢?
那交了保费不出事,是不是就白白浪费了呢?不是这样的。你可以理解为自己参与到了一个互助的制度里,出事的人拿没事的人的钱在用,你无形中做了慈善。
所以你的保费没有被浪费,不管是给自己储备,还是给需要的人用了,都是有价值的。
2、买那么贵的干嘛,便宜的就行
很多消费者衡量保险是不是适合,衡量的标准并不是保额高低,而是保费多少。好像保费有点高?肯定不适合我。保费好便宜啊!肯定适合我!
保费可以作为选择保险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适合的保额自然也不一样,保证就因此有所差别。
都说花的钱多,买的米多,保险也是这样的道理。你花了2000买了10万保额,别人花10000买的可能是50万。虽然同样是保险,差别就有点大了。
更有甚者,花200块钱买了个意外险,也会对外宣称,我已经买完保险了。不知道是在糊弄别人,还是在糊弄自己。
3、多少钱都行,我要买一定能赔的
可能是之前有过这方面的新闻,或有过拒赔的经历,知道保险的好,但就怕万一不赔咋办,对于保险丧失信心了。
说出这样的话,体现的不仅是对保险的不信任,更是自己对保险的不了解。其实无论花多少钱,只要在理赔范围内的,肯定会赔。超出理赔范围或免赔责任的,交再多保费也赔付不了。
大家也不要相信所谓的「我家亲戚在保险公司,我给你跑跑关系,不能赔的也可以赔」。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样的事不可能发生。
因为保险公司是一个大的系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关规定和流程极为严格,理赔的标准完全根据合同约定的条款、相关法律规定和公司的制度。并不是谁一个人就能当家的。
所以,与其寻找那些「保险公司有亲戚」的业务员,不如花点时间看看条款,业务员给你许诺的内容在保险合同中都能找到的,就可以安心的投保了。
4、我不需要,只给爸妈/孩子买
有些人已经启蒙了保险意识,也了解了一些保险知识,但是知识并不完善。所以在配备顺序上会本末倒置。
比如,为年纪非常大的老人买保险,或者优先为孩子买保险。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尽量优先给大人做好保险配置。大人是孩子最好的保护伞,所以不能倒。
给老年人买保险这方面,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有些消费者为了表达孝心,给大龄父母买重疾险,一方面产品没得挑,二来是保费太高了,已经失去了杠杆作用,甚至会出现保费倒挂的情况。
这种情况,也不必强求,可以考虑买些意外险、防癌险(如果能买到医疗险就买),多多陪伴父母,努力挣钱才是给父母最好的保险。
面对未知的事物,我们也不必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决。保险更是如此,不了解保险知识,就去学习、接触。懂的人在选择的时候不会犯错,不懂保险的人才会抵触。
2019年,愿家家都有保险,人人都有保障。风险无情,保险有爱。保险让生活更美好,我为保险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