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知道甘罗十二岁拜相,但谁知道,这位后来去哪儿了?
对于甘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毕竟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按照现在来看,也才不过刚小学毕业,人家就能够在群星璀璨的谋士当中,脱颖而出,直接进入朝堂拜相。
这种年少成功、青云直上的例子,确实有点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仔细回过头一想,大家对甘罗的印象仿佛也就定格在他拜相的这个高光时刻了。
作为秦朝最年轻的上卿,为人又这么优秀,甘罗却在史书上,突然诡异地消失,没有以后了。
那么甘罗拜相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又为何会突然在史书里,神秘地消失了呢?
对于甘罗的结局,以往有两个普遍的说法:
第一个说法,有些挑战大家的智商:
这是一个关于甘罗的民间传说(连野史都算不上),其中交代了甘罗的狗血死法:
甘罗被封为上卿之后,秦王欣赏他的才华,便把他招进内宫,陪娘娘赏花下棋,不让出宫。(这句话就明显相当矛盾呀。)
后来天下一统,有一年秦始皇东游,甘罗当时随行在列,众人行至小安山,休息之时,甘罗陪娘娘下棋,结果棋子掉落桌下,甘罗捡棋子时,无意中碰到了娘娘的脚。
娘娘怪其轻薄,随后便将此事告知了秦始皇,秦始皇一怒之下,大声斥责甘罗,而倍感委屈的甘罗随即辩解道:
“风摆棋子落入朝娘娘脚”。
小子,还敢反驳,秦始皇大怒之下,随即砍了甘罗,一代神童也因为一个瓜田李下,自此陨落。
不得不说,这个传说的情节确实够狗血、够吸引人,但也相当挑战人们的智商,不仅构思粗枝大叶,而且半点儿经不起推敲。
甘罗这样死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第二种说法,带点儿文艺的神话
这种说法倒是有出处——《东周列国志》,在这本书的第一百零四回,讲了甘罗最终的结局是被上帝召回,无疾而终:
燕国太子丹在秦,闻秦之背燕而与赵,如坐针毡,欲逃归,又恐不得出关,乃求与甘罗为友,欲资其谋,为归燕计。忽一夕,甘罗梦紫衣吏持天符来,言:“奉上帝命,召归天上。”遂无疾而卒。高才不寿,惜哉!太子丹遂留於秦矣。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所写的小说,后来经清代蔡元放改编,这两位隔着秦代一千多年的老哥,给甘罗的结局蒙上了一层神鬼的神秘面纱。
对于这种上帝奉命召回的模式,在明末时期的小说里,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套路写法了,咱们经常读《三国》、《水浒》、特别是《红楼梦》的小伙伴们,对这种神鬼节奏一定不会陌生。
其实说白了,这两位仁兄也是不知道甘罗到底是咋死的,于是就随便找了个玄之又玄的理由,给甘罗安排了一个合理领盒饭的理由。
那么甘罗到底去哪儿了呢?
其实在史书上,有关甘罗的一个小细节,就能推断出,这位的结局,应该不太好。
甘罗的悲剧
在史书上,甘罗跟一个人有着密切的交际——文信侯吕不韦,众所周知,这位是秦王嬴政的眼中钉,最后被秦王赐死。
跟他走得那么近,甘罗的人生也只能是黯淡收场。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史记. 樗里子甘茂列传》
而后来的考古学者发现,在全国各地,竟然陆续发现了不少甘罗墓。
陕西洛川县京兆乡京兆村有圪崂墓葬,传说是秦国上卿甘罗的墓地。
河北唐县东北二里王家庄北面也有一座“甘罗墓”。
河南洛阳新安县八陡山内,明、清时期还专门为甘罗墓重新立碑刻石。
河南鄢陵县西五十里柏梁乡甘罗村里也有甘罗墓和甘罗庙。
山东荏平县县志记载,城北的甘罗墓:
“甘罗,秦上卿,祖茂,仕秦武公。出奔于齐,遂葬于此。”
其他,如山东东平县、江苏淮阴码头、安徽颍上县、安徽南陵县、江西武宁县等地都有甘罗墓。
对于江西吉安的甘罗墓,《明一统志》记载:
“甘罗墓,在泰和县西三十里,旧传甘罗旅寓,没葬于此,至今呼为罗墓。”
在所有甘罗墓当中,最南面的记载是广西藤县感义乡甘村的记载。
“藤县有丞相甘罗墓,在城西甘村。”
这么多甘罗墓,不可能全都葬有甘罗,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千多年前,那个落魄的甘罗或许来过这里。
甘罗当年并没有英年早逝,而是躲过了秦王与吕不韦之间的政治争斗,最终远离秦国,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日子。
这才使得甘罗的足迹和传说,能够散布在其他的一些地方。
甘罗这个十二岁步入高光时刻的神童,最终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之中,跌落神坛,虽然他最终逃出了秦国,但随着大秦拉开了统一战序幕,一个个国家倒在秦军的脚下。
能够庇护甘罗的国家,不断灭亡,最后逃亡到岭南的甘罗,最终停下了疲惫的步伐。在那个烟瘴之地,悄然结束了自己最后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