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宝道独禅师:为什么要参话头?如何参话头?

宗宝道独禅师复睹者禅人参话头(以下为简译,原文附后)

参禅人要知道古人让我们参话头的真正用意才行!最初祖师们并没有教学人参究话头,也没有这么一说,为什么呢?
因为那时候的学人朴实,出家就为了生脱死,所以时时刻刻以生死大事为念,一旦遇到善知识,在善知识一言半句的开导之下,自己就开解通达了。
但是到后来,学人杂念纷飞,时时刻刻生出来许多知解在意识田中,善知识教导要寻求自己,向自己跟脚下参求,而学人就有产生很多分别计较的念头,有些错认昭昭灵灵为自己,有些错认空空寂寂的为自己……产生种种卜度分别,反而越求越远。
祖师不得已,开示学人们一个话头,要知道这可是径捷一路,直指出我们各自的本心,让我们当下识得,没有丝毫多余的意思,旨在令学人断尽意识分别,当下就有个了断。
但是如果根机迟钝,当下不能得个了断,就得向这个句子中疑之又疑,这便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参话头了。
要知道参话头就是参我们自己的真心,疑话头也是疑我们自己的真心,并不是有两个意思。
比如,你问我:如何才是我自己的真心呢?我就回答你:如果唤这个为竹蓖子则触着不通,不唤这个为竹蓖子则违背眼前所见,那应该唤作什么呢?
但不许你有答案,又不许你没有答案。我这么一回答你,其实已经明明白白的把你自己的本心指示出来给你了,只是你自己未能开悟!
所以如果不能开悟,就要向这个句子中疑之又疑,一定要有个出身的活路才行,这么唤那么唤都不对,又不准有答案,也不准没有答案,那到底如何呢?只是这样的疑之又疑。
但是,如果在疑的时候,稍稍生出一些思维分别,比如,有人就说参这个竹蓖子的话头,只是为了截断我们的意识分别心,或有人说只是为了泯绝我们的念头,令人的妄念不起,或者有人执取那个不起念头的光景为是,或者呢,不去疑这个话头,而去追究念头起的源头等等。各种各样的分别计较,要知道这样做,与参话头已经差之千里了!
参话头的人,就好像掉进了一个千尺深的陷阱,只有一个求出的心一样,时时刻刻,单单地地的,心里只有一个求出陷阱的念头,心里再没有第二念,更没有其他的胡思乱想、分别计较。
那我们参究话头的时候也应当如此,时时刻刻,不能忘了这个疑情,单单地地只有一个求出身之路的念头,牢牢的系在胸中,更加不会起一丝毫的关于生活的念想,也不会生起向别人求开示的心,只要如此的参究下去,不久决定会大彻大悟的!

原文:

當知古人所以教人參話頭之意。從上諸祖。並無教人參話頭之說。當時學人樸實。時時刻刻。以生死為念故。一遇善知識一言半句。便自開通。後世學人。雜念紛飛。橫生知解。教渠尋求自己。便有許多計較。
或認昭昭靈靈。或認空空寂寂。種種卜度。愈求愈遠。祖師不得已。示個話頭。乃是直指出本心與人。令人絕盡意識。當下便了。
若不能了。則向此中。疑之又疑。是之謂參。須知參話頭。即參自心。疑話頭即疑自心。非有二也。如汝問我。
如何是某甲本心。我即雲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有語。不得無語。我已明明直指個本心與汝也。只是汝不曾自悟。若不能悟。便要向此中疑之又疑。求個出身之路。
若稍生意識。謂竹篦子話。只是斷人意識。或欲泯絕念頭。令人念不起。或認取不起光景。或又去究起底源頭。種種計較。差之千里矣。
參話頭。如人墮井求出相似。時時刻刻。單有出井一念。系之於懷。更無別般計較。汝今正要如是時時刻刻。不忘疑情。單單有個求出身之路。系胸臆間。更不起一毫頭生活之念。亦勿望人為汝指示。如此做去。不久決得徹悟。惟禪勉之勉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