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
2021.9.1-2021.9.30
展览地点:
吴江2256文艺空间
主办单位:
苏州市吴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
吴江书画院
1970 年 5 月生于江苏苏州,少年曾受业于画家陈德奎先生。作品把水墨作为主要创作方式,有着对传统绘画的认知,希望保持一种陌生的状态,在笔墨的收放之间寻求自我意识下的鲜活语言。
任意之境
《“从山水”陈如冬小品展》序
文 / 海 山
说起如冬兄,愉快的,说他的画,却是冒险。因为,我发现,以前关于他的评价,突然,都变成似是而非。说他继承吴门绘画的传统,可他还浸淫岭南、京津画派,有许多源头,画路比吴门宽得多了。说他文徵明的味道越来越浓,也不觉得是称赞,“文徵明?给我一张白纸,不打样,随便画,一模一样。”意思就是,要文徵明的味道太容易了。通常的观点:陈如冬回归中国画的传统。其实,他正从传统的山中,走出来,哪里是回归呢?看看他现在的画,不是那么回事。你认为他向传统深处挺进,他说,我要绘当代的中国画。我曾倾心他的走兽画,马虎鹿猴,只只动的,走兽的性情、生气,跃然纸上,它们具有人的精神状态,整幅画面,却静极了,萧条淡泊。画走兽,他最初安身的看家本领,人见人爱,仅凭画虎名家,他便可做一个动物园主。然而,他不画了。人们谈他的青绿山水,总是干净,清清爽爽,素洁,淡远,清雅,烟云出没有无间……安静到令人不禁屏息,然后,摄人心魂。南宋以降的名家高手,高耸入云,悬崖峭壁上,无数攀爬者的身影,他抵达的高度,已望见前人肩项——正当多少人羡慕,足以满意的时候,他忽然说,不满意。再次离开立命的地方。一路不容易,走到功成名就、衣食无忧,照理,应该固守既有,地位、风格、利益。得到了想得到的,已非凡人。在业已完成的路上,来回,重复,走远……轻松稳当。不是这样。他对不知要画什么,不知最终画成什么,对意外,更心向往之。传统熟如坦途,轻车熟路时,兴味索然,而他想画心旌振荡的东西。从今往后——这句话,与其说是对艺术思考,毋宁说,是对生命的理解。一次,他说,线条是什么?线条,是呼吸。一幅画,如果有生命,就要使人感受到呼吸、情绪。呼吸绘出来的画,不在于线条的有形无形,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山水,草木,由于呼吸而生动。倘只用一个字,形容他的画:逸。逸从何来?规矩之外。任意到不受传统束缚,才出仙气的逸品。只要画中国画,言必称传统,它代表本事。如冬与传统的关系,不在老生常谈的层次。传统如古人建筑的园林,古人也是别人,不能赖在里面。传统是记忆,骨头里的历史,但画家所在的现场,是当下。传统也是物像,原样呈现记忆,跟写生没多大区别。带着记忆,造自己的园,这是他的乐趣——创作,刻刻常新的状态。他绘的意境,最为人称道。写意空明,深谙虚白,是处理虚白与意境关系的艺术大师。不过,称他文人画家,他也不以为然:如今没有文人画,只有文人精神的画。他罕见的文士气质,高雅情趣,与生俱来,文人朋友可能比画友还多。跟董桥、白谦慎等人合作,洛阳纸贵,与安之等竹刻、制陶(瓷)大师联手,一物难求。他的文人精神,趣味,如何养成的,还真是一个谜。他的秘密,在这里。要是良宽再世,对如冬,绝不会说讨厌画家的画。这次展览,叫《从山水》,“从”意味妙长,分开来,是人人,两人同行,还有放任的意思,或构造一个句式,随便想。古人的山水画,是他们逍遥的游记,从那些游记里,旅游一趟出来,是如冬任意的山水。山色云气,超越物像,随心所欲,画成什么模样,任天意。高手无论文武,有共同的特点,让人看不清招式,并且,只有他知道,在何处结束。如冬是个好朋友,他的好,含蓄,平淡,悠然,耐久,跟他的画一样,是要珍藏传代的。本意想说朋友份上的事,看见他新画的山水,忽有所感,预备的旧话,留待以后再说。
水墨创作的自适状态很容易让一个画家陷入到传统绘画“自足”的安全系统中,水墨自身材质的趣味性掩盖了思维的懒惰,经典成了挥之不去的“紧箍咒”,如何抵抗过去激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即所谓与生俱来的“绘画性”变得至关重要,如此才能找到水墨精神的真正内核。
中国绘画不存在个性与群性的对立,主张“和而不同”,哪怕是个体与客体的关系也是一种从属关系,所以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绘画无法表达对现实生命的幻想,艺术也只能接近或停留在其“真实”的表面。
溪云集一| 25cm×34cm
疏风册二| 25cm×34cm
疏风册三| 25cm×34cm
疏风册四| 32cm×44cm
疏风册五| 32cm×44cm
疏风册六| 32cm×44cm
疏风册七| 32cm×44cm
无题一| 18cm×28cm
无题二| 18cm×28cm
“逸”是心理情感最高级的状态,也是最接近艺术本体的状态。是“庄周梦蝶”忘乎其形的状态,所以说它超越了世俗层面的普遍认知。
逸色五| 33cm×45cm
202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