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太极推手理论与实践简报(重要记录)
大
黄老师首先阐明了“内练太极丹道,外用太极武艺”,是我们大道太极拳的大道之行。大道太极的体系要在静坐站桩, 修身养性上下功夫。性功不明,命功就找不到方向,没有命 功,离开身体,就没有练性的基础,所以要性命双修。
大道全凭静中得,静功是极为重要的,生命又在于运动, 也需要动功,性命在于静养和运动两个结合起来阴阳才完备。同样,拳架和推手是阴阳的两面,拳架是体,推手是用,有体有用,体用结合才能组成一个完整完善的体系,只有通过“用”才能发现炼“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改正和提高。
道
黄老师接着按性质对不同类型的推手加以论述,剖析各自的层次和特点。以推手的表现性质可以分为“形推”,“劲推”, “气推”,“神推”。“形推”靠物理的力和招术, 大力打小力, 反应在身上就会有外棍外板。“劲推”就是招中蕴含内劲,招术有内劲来充实,“劲推”有“劲源劲头劲路”,有形有象,反应在身上是内棍内板。“气推”是用内气,以意导气,不存在棍和板,“气推”已经属于无形无象了,但仍意气使然,意到气到,还是偏向后天用意。只有“神推”才阶及神明。
黄老师讲到,推手中表现的层次,反映拳架练的层次。拳架练得僵不松揉,推手就表现为力型。拳架练得松柔,内劲会游走,用劲就是“劲打”。如果拳架练的是以意炼气,以意养气,如球碰壁,是整体的,练的就是太极内气,以意导气, 用意不用力,用气就是“气打”。真气化神用神,以神明主宰产生的气神转换,练的就是“神打”。所以太极拳可以反映修炼的层次。
黄老师紧接着讲到,拳架要太极十三势,太极推手是应用十三法。十三势是“掤捋挤按採挒肘靠” 八法,“进退顾盼定”五步。八法五步合起来十三法,对拳架来说是十三势。这个“势”有姿势的意思,但内涵是“趋势势能”,主要是指 “能”,可以产生势的“场”和“势”的传播,是源于内而呈现于外的。太极拳架三十七式,每式都牵扯到十三势。
黄老师紧接解释了“阴阳诀”,阐明太极的阴阳。“阴阳诀”讲这个十三法,是两个六法半。前六法半是 “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后六法半是 “正隅收放吞吐刚柔虚实中”,两个“六法半”合在一起十三法,处处都是阴阳。
太
接着黄老师分别以《八字歌》,吴图南大师《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杨澄浦宗师《太极拳体用全书》,田兆麟大师《田兆麟太极手册》讲述了“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的概念和定义,逐步从名相和外在表现,深入讲到内涵和内在机理。
黄老师重点提到田兆麟先生所讲的“掤”是八法之首,掤是向外向上的动作,有“开,攻,外,放”的性质,是顺抽丝,属于阳。“捋”是“掤”之反,实质是具有掤性质是向下向内的捋,是里面有掤满的东西往下,往后圈外的掤,是反掤,是逆抽丝,是阴。进而解释了推手“掤捋挤按採挒肘靠” 皆不离“掤”。
重中之重是“掤”的实质,其表现为弹性劲,但实源于内气功。内藏充足,内气充满,蓬勃贯穿于内,反映在外,才可以称为掤。掤劲不冲,说明内气不足,没有弹性,缺少直接贯穿的功夫。
黄老师讲述了杨家抽丝功秘密,籍以阐明十三势皆源于内反映在外的实质。抽丝是动作很小隐于内的旋绕抽丝,像蚕吐丝抽丝,一是不断,一是细腻。抽丝有顺抽和逆抽,其空间及能量的变换形成十三法的不同效果。
黄老师从不同祖师不同时期的言论和解释,逐步阐明了十三势的实质内涵,都是形于外而充于内的,都是内气蓬勃贯穿反映在外,而不是直接作用在形上。如果直接用力用手或架子行十三势,就是失去了太极的内在深意。
黄老师通过班侯的《十八在》讲述了八法所“现”的位置,以《推手八要诀》讲述了推手八法的特性要点,《十三字行功诀》《十三字用功诀》讲了八法五步各自完成的要领,和各法的应用时机和应对变化。讲了汪永泉汪老《太极拳讲义》书里讲的《太极拳八法秘诀》,建议大家能仔细研读体悟个中深意。
黄老师接着按不同应用目的和特点,介绍了竞技退手,养生推手,空灵推手。
竞技推手讲究技巧,要八法招熟,听劲灵敏。太极技击要真正贯彻太极八法,做到“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在不丢不顶中求消息,在粘黏连随中求玄妙”,真正解决好这个才真正可以实现太极的搏击。
讨消息就是太极之“听”,听而明之,明了就可以采取措施。在“沾粘连随”中求什么微妙?小力打大力,柔以克刚, 虚而克实,轻而制重就是微妙。这两句话是技击里边最重要的,核心的东西,一定要“粘黏连随”熟透熟透,下苦功夫, 要招熟而渐入懂劲儿。听懂别人的劲,弄懂自己的劲,合起来才叫懂劲儿。听而不懂,等于白听,听了懂了才可以处置。
怎么来听劲?听是“感知以身,觉之以心,应之以气”, 要听得好,可以感应对方气场,必须要虚静空灵,松净,松透,松虚一至松空。越是虚静松空,灵敏度就越高。虚灵松静,可以知道对方的情况,甚至是心理。松到“一羽不能加, 蝇虫不能落”,是轻灵的方向,这样才能我独知你,你不知 我,英雄所向无敌。太极拳的特点,必须要听懂对方劲儿的流行,听清对方气的流行,像汪永泉大师所讲的“听劲头找劲路问劲源”,要听是上圈中腰还是下圈的劲,称量对方劲及支撑的大小重量等,听明白以后,要知道用什么来克制,这才可以竞技,只为“懂劲”也。不解决这些问题,就谈不上太极技击。
太极技击训练,要听劲喂劲,干什么?模仿外家外功的人,模仿碰到人家僵的,或僵整的情况下,你怎么打。对方出散手,你怎么办?太极拳之妙,要听懂于对方出手之先,对方出于先,而己后发先至,对方被粘黏住,就回不去逃不脱。外家和散手来了,就是要“沾粘连随不丢顶”熟透,把对方粘住,这个非常难,要大量的交流实践,专门来打来练这个粘黏连随,在散打的情况下,仍然会用到粘黏连随这个本领。
实战搏击,需要几年散手进行粘粘连随,要招熟懂劲游刃有余,方谈搏击。所以讲技击分量很重,要大量的时间精力训练,完全精熟没有短板才可以。
极
养生推手把推手视为修炼的一部分,抛离输赢胜负概念, 以验证修习路线方向,发现缺陷和问题。推手是内心的交流, 内气的交融。拳架练内气的松通,推手是练气的舒散。相互内气舒散至对方,产生舒散按摩的作用,还可以感觉体会对方状态,可以发现是否有气的阻塞。练拳是解决内气松散通空,推手是内气的交流和和畅的过程。养生推手无论胜负,不求功利,便于遵循太极十三法则,气行掤捋挤按,往往身体更松更透,阴阳转换更纯,如以此原则练技击往往更偏于无形无相。
黄老师紧接讲怎么养练内气。杨家南传的是抽丝功,在北方传的是内气功。汪传杨门太极,讲肩腰胯三个气圈三圈功。汪老《杨氏太极述真》讲到意到气到。用意把气沉到腹丹田, 腹丹气经腿内侧足三阴引导到涌泉,再上来到脚踝,经腿外侧足三阳,汇总上来到胯腰肩,气外放形成气圈。要苦练胯腰肩,肩腰胯活气才易出。汪老讲“松散通空”,才能气松沉下去通上来散出去没阻力。三圈功是杨家高级秘密,互感对方的气场,可以空发,产生凌空现象,这是气圈产生作用。
黄老师又介绍自己在田兆麟,吴图南,石明大师的传承实践修习为基,又深入道学经藏,从源头悟入太极真谛的过程, 介绍了大道太极的缘起和理论,说明大道太极的拳架推手是在丹道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修炼,十三势用太极丹道来充实,十三势的修习要贯穿丹道理论。
平时修习,先天无为,回归自然,不要以意生气,以意养气,完全放下无为,散布游溢的真气汇聚,入经注脉,归腹丹田,浊(阴)气沉涌泉,涌泉一点汇聚能量,得丹元能,涌泉无“能”则不得丹。“能”实为精气神合而生,真气流至涌泉,得涌泉丹能,非空想而得。涌泉气雍然而满,道修清静无为,清气(阳)上升,上升化神返空,虚能如光自然弥漫,与宇宙天体玄同,丹元能就以“场能”的形式,自然合于虚空。如石入清水,水波自然扩散开来,完全是自然自在,非意而为之。
道家《黄庭经》有“头戴白素足涌泉”,素乃神白之光 晕。道家又讲“凝固谓之精,流动谓之气,妙用谓之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孔子讲“神无方”,神与外合一,与宇宙合一,不需要以意外散,化神得神方为大道之修。
丹道和太极结合,站桩要站的腾虚缥空,才能体现化神。气化神才有身漂气飘的基础,得神才能达到神缥,返虚就才可以腾虚缥空,得太极五空:“形空”,“底空”,“身空”, “心(脑)空”,“气空”。气化神返空,才能产生“漂飘缥”,才能透空而得灵,得以空灵来推手。
究其实质是“能”,推手不能没有“能”,脚底涌泉丹能是基础。站桩必须得能,首先要养浩然之气,聚气得能,得涌泉丹。气能上来化神,就必须上下通透,关窍纵向打开,身架如提起的灯笼,全身透开,才有身空的基础。气雍汇于涌泉, 聚能得丹,涌泉透空,就会脚空虚漂,清阳气升而身飘,化神返虚而“心空脑空”,“气空”这样就能产生“漂飘缥”之 效。
清阳之气必须到泥丸才能化神,所以讲通三关,通尾闾夹脊玉枕三关,要开关展窍。同样,颈椎,腰椎,胯,膝,脚腕统统要开,不能压死。膝不能屈,屈膝就会气阻。开是纵向打开,不是横向打开。
黄老师讲吴老,一直是神领着笔直的。吴老讲不要学熊相,要学仙鹤。仙鹤长生,鹤飞的时候头顶是直的,神虚领不丢能长寿。熊是臀部宽大气沉到底下走,臀部宽大的,功力肯定好,胯圈能量大,但不是走化神的方向。
大道太极讲“无为入,有为练,返无为”。有为练,以双单摆,单丹摆的方式习练,以丹能的运行,实现纵向的开关展窍。
有了这些基本功,才能逐步达到太极五空,得到空能。那时搭手就是空的。两个坐标体系,实部世界和虚部世界,对方实部世界,转换不了虚部,我方虚部世界可以随时转换成实部,要把这个路线体会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