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征文|最忆倪先生
最忆倪先生
“恰同学少年”,我看过多遍。板昌先生曾言其志为: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此意朗朗,浩比日月。在湖南师范读书的毛泽东得此良师,当为人生之幸事。之后的人生路很长,之后,他改变了中国。
回想我的良师,回想那些青葱岁月,总有温柔的欢喜在心中低徊。时光久远啊,像是前世。
就从那个浅秋的日子开始讲起吧!那天风温气暖,是个好日子。单肩背着军绿色的书包的人,走在石子铺成的路上。路旁有树,也有庄稼,还有一条河在树的那边,河水缓缓流,往长江流去,长江就在不远的地方。那时,我的心是欢喜如雀鸟飞起又飞起的。脚步生风,中学就在前头,有街道的地方。那些年去街上的次数少,在街旁边的中学念书是幸福事。家住在背靠𠙶山的村庄,去念书的中学,名字就是𠙶山中学,像宿命一样的因果。如此也好,此生的回忆注定是与“𠙶山”这两个字分不开了。
走进校门,沿着水泥路往前走,校园空阔,有刚开学的热闹景象。认识的人不多,考取初中的人像中了一回举。初一的教室在池塘边上,砖砌的瓦房,从走廊这头走到那头距离很远,初一的两个班都在这处,路的另一头是一栋两层的教学楼,是高年级的教室,包括楼上还有高中部,当时𠙶中是完中。
瓦房也挺好,比家里的瓦房气派多了。坐在教室里,心有百感。铃声响了的时候,教室里习惯地安静着。大家的兴奋,激动,好奇,都被铃声严严实实地盖住了,眼神不自觉地落在了从门到讲台的地方。
有人身板端直地走进了教室,手里还拿着个水杯,茶叶稳妥妥地沉在杯底,茶汤如碧玉。我仔细地观察着他,知道他将是自己三年中学时光中很重要的一个人。
他衣着整洁,中山装,很正统的一位先生。他的头发略卷,一顺地朝后梳着。他讲话慢条斯理,看来是个温和的人。他的普通话算是标准,不是本地人,他带我们一班的班主任,也带语文……这些都是倪先生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课上他应该讲了很多,应该是总结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一般班主任在班会课上都会有这样的三部曲。我似乎忘了课上他究竟讲了哪些。当时肯定记得,印象不深刻,时间久了,也就淡忘了。不过清楚记得下课时,听见倪先生在与别班的老师聊天时,提到我是这个班女生中的第一名。当时,我应该是欢喜的,或者是自豪,甚至还有点得意吧。每个人都喜欢听动听的话。俗语道:艺高人胆大。成绩好的人,心也会笃定不少。总之倪先生也给我分了一个我很满意的座位。那个女生也是与我一样,身材瘦高,那时候也不知道这样的体形为美。那个女生是物理老师的女儿,在我的心中,她像公主,而且成绩也挺好。倪先生分派我与她同桌,我是心存感念的。后来,我与这个女生也是恩恩怨怨纠缠了三整年。女生心眼小,恼了又和解。不过还记得与她一起在花坛里摘栀子花的情景,想想都是美的。
冬去春来,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我自认为自己是勤奋的。写作业写到痴迷,一本复习资料总是担心写完了,没有题目写。到现在我都还羡慕那样的时光。
倪先生唱歌挺好,也喜欢唱。他有不少的爱好,喝茶,抽烟,唱歌,都算。“五四”快到了,他也很应景地带着我们唱共青团团歌《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当时就觉得这首歌曲调很美,与青春相宜。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这首歌词曲皆美,很能振奋人心。似乎告诉我们青春不可辜负,生命不可蹉跎。虽然后来青春都归还给了时间,生命终究是蹉跎,不过在那时,我们的生活还是如歌词里的一样美好。
歌曲唱了几天,大家都唱会了。“五四”的日子也到了。那一天倪先生郑重地喊了几个人去他的办公室,这几个人当中也包括我。倪先生让我们写入团申请书。看来努力终究会有好运来敲门的。我就觉得自己的心似乎被一种神圣的光芒照耀着,飘飘忽忽地,也不知自己怎么回的教室。写申请书的心情也是虔诚圣洁的,像跪在佛前许愿一般的诚心。这样的心情一直持续到宣誓的那一天。
我隐隐觉得倪先生是我的伯乐,如果我是千里马的话。
有时候,倪先生往𠙶山那边散步,遇见我村庄上的人,也会夸赞我一番。这是祖母听见别人说的,又回来喜盈盈地讲给我听。其实我有他讲的那么好吗?我自己都有些疑惑。总之,那些年来,我是听着他的赞美声成长的。
“信天游”与“黄土高坡”,像平地刮起的一阵大风,疾卷着四空。倪先生的故乡就在陕北,他唱起这些歌就更有心驰神往的意味。后来,他唱,我们也唱,感觉唱起来,心胸都畅达的感觉。其实现在想来,倒觉得那些歌曲也没那么特别的。
倪先生曾经讲过他的故乡。路很远很远。当初他怎么辗转到了这个地方,也是有一个漫长坎坷的故事。不提悲伤事,只聊欢喜事。有一年,他与妻子儿女回了一趟老家。他的亲戚朋友都赶了过来见他。有人说,难怪灯芯爆火花了,是有喜事到啊!也有人说,树上的喜鹊早上就喳喳叫呢!倪先生讲到这些的时候,眼底的温和,脸上的笑容,很深很深,是我们能感受到的喜悦与深情。故土遥遥,游子的心思最是难耐。
后来,他去了,我来了,还在𠙶山这片土地上。
来源:文乡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