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个体,志愿军爷爷奶奶们值得一张电影票

“敌人的一发炮弹,就改变了我的命运。”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当中一位曾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了战争的残酷本质:战争的一粒沙,落到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完全隔绝了生死与人世悲欢的山。

从1950到2021,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了71年,而以抗美援朝战争作为题材的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尚属第一部。71年前曾经奔赴战争为和平而战的青春战士们,到如今也已经成为了八九十岁的老兵。电影一开场,伴随着老兵“小北京”对那场壮烈残酷的战争的回忆与讲述,观众也仿佛一下子被裹挟进时代浪潮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整个对话的最后一句:“那个时候我十七岁。”

十七八岁的青春少年,天生有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坚韧劲头儿,比如“小北京”回忆起自己当年爬到高高的佛龛上向下张望,只为了看清上战场名单上的名字,当最后终于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激动得一下就从龛上跳到了地上。想必一批批抗美援朝战士们在奔赴前线战斗时,一定都心怀着这种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与朴素愿望。

任何一场战争,究其本质都必定是残酷的、令人触目惊心的。不少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都用近乎平静的语调讲出了战争不足为外人道的血腥场景:美军敌机贴着山上呼啸飞过,刚才还在河边洗衣的女兵,瞬间只剩下两条长辫子;上一秒还因为一句“怕死鬼”闹别扭起争执的好战友,下一秒就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在战友怀中气息奄奄;“小北京”半夜在山洞意外发现教导员的身影,伴随着银白色的月光,教导员拉开上衣,里面是被映照得惨白的肠子……而更多的老兵是不愿回忆也宁愿不去讲述的,经常是沉默着,沉默着,就忽然流下泪来。

用同为纪录电影的《二十二》与《1950他们正年轻》进行类比,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人,相同的是聚焦真实的生命个体,耐心聆听每一个人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且,二者在时间上都具有相当的紧迫性:一个是抗日战争,一个是抗美援朝战争,这场战争中的亲历者们绝对不仅仅只是在为个人讲述,更是为每一个无法表达、无法讲述的个体发声。《1950他们正年轻》不仅是一部纪录电影,更是具有社会学和历史学研究意义的极珍贵影像资料。

看过《1950他们正年轻》以后,心情无疑是较为沉重的,但唯有铭记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对当下的和平年代心存无限感激。如果几年前的《二十二》《三十二》可以称得上是纪录电影的一次“出圈”,那么我由衷希望《1950他们正年轻》也能够再次“出圈”,被更多观众看到,并且深深铭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