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法的不传之秘:什么是扶正与祛邪?
一、扶正驱邪的含义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力。扶正多用补虚方法,适用于各种虚证。适用于各种虚证,即所谓“虚则补之”。
祛邪,即祛除病邪,使邪去而正安。消解病邪的侵袭和损害、抑制亢奋有余的病理反应。适用于各种实证,即所谓“实则泻之”。
二、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1.攻补应用合理,即扶正用于虚证,祛邪用于实证。
2.把握先后主次:对虚实错杂证,应根据虚实的主次与缓急,决定扶正祛邪运用的先后与主次。
3.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三、扶正祛邪的具体运用
1.单用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不盛的虚性病证。如气虚、阳虚的病人,应采取补气、补阳的方法治疗;阴虚、血虚的病人,应采取滋阴、补血的方法治疗为主。
2.单用祛邪,适用于以邪盛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如表邪盛者,宜发汗解表;邪在胸脘上部,如痰涎壅塞、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吐法;邪在肠胃下部,如热邪与肠中糟粕互结,应用下法;实热实火,宜用清热泻火之法;寒证宜温中祛寒;湿证宜化湿、利湿;食积胀满,宜用消导;有痰的应祛痰;有瘀血的,应活血化瘀等,均属祛邪范围。
3.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正虚邪盛,单扶正则易留邪,单祛邪则易伤正的病证。此时两者同时兼用,则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正虚较急重的,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而邪盛较急重的,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4.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然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而会助邪的病证。如瘀血所致的崩漏证,瘀血不去,则崩漏难止,故应先用活血祛瘀法,然后补血。
5.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盛,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后祛邪。如某些虫积病人,因正气太虚弱,不宜驱虫,应先健脾以扶正,使正气得到一定恢复,然后再驱虫消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