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朝诗人崔颢的这首诗已经成为千古绝唱,连诗人李白也自愧不如,感叹:“崔颢题诗在上头。”
为什么叫黄鹤楼呢?一种说法是曾经有仙人驾鹤经过此地,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墙上画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于是大为兴盛。十年以后道士重来,吹奏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随之飞去,辛氏就出资修建了这座楼。这些神话传说很有趣,但都不是黄鹤楼真正来由。根据考证,黄鹤楼是因为它修建在黄鹄山上而得名。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所以称为“黄鹤楼”。
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长江南岸,相传也始建于三国。
黄鹤楼主楼高达49米,共有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有大片浮雕,表现了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有关的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以供游人远望。五层是瞭望厅,可以在此欣赏大江景色。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远远望去,整座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
在主楼周围还修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是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二楼大厅的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文章记述了黄鹤楼的兴废沿革以及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在黄鹤楼的活动。
三楼大厅的壁画是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设有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黄鹤楼自创建以来,各朝形制都不相同,但均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历代文人在黄鹤楼留下了大量的诗歌、词作、楹联、碑记、文章,其中“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的楹联较好地写出了黄鹤楼的气势。陈运和诗称“黄鹤楼,有一个腾空而起的雄姿,也有一个从天而降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