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说我听:“有些事情大方,有些事情吝啬”原因是什么?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如果你今天在地上捡到100元钱,过后不久又捡到100元钱,与一次捡到200元钱,哪个会让你更开心呢?
想一想,2次捡到钱更开心。
如果你今天收到一张100元的停车罚款,过后不久又收了一张100元的停车罚款,与一次性收到200元的停车罚款,哪一个更让你不开心呢?
想一想,2次收到罚款更不开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原来是“心理账户”在起作用。
“心理账户”是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塞勒教授提出的概念。
心理账户理论认为,人们不仅有对物品分门别类的习惯,对于钱和资产,人们一样会将他们各自归类,区别对待,在头脑中为他们建立各种各样的账户,从而管理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比如,有人是吃货,在吃上很爱花钱,而在穿着上却很吝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认为花在吃上的“账户”与花在穿上的“账户”是两个不一样的心理账户。
一款价值昂贵的手机作为日常消费,你舍不得买,但作为生日礼物,可能你很容易接受,这也是心理账户的奇妙逻辑。
雀巢咖啡当年进入中国,曾经遭遇过销售上的阻力,习惯喝茶的中国消费者没有购买咖啡的习惯。破除这种阻力的方法就是,把雀巢咖啡当成一个礼品(而不是日常饮品)来销售,获得了成功。这还是心理账户的效用。
要把“心理账户”的效用用好,塞勒教授总结出普遍规律:
1、如果是多个收益,那么应该把多个收益分开,而不是将它们合并。因为分开结算会让人们觉得收益更多。
2、如果是多个损失,那么应该把多个损失合并,而不是让他们分开。因为合并结算会使人们觉得损失更少。
3、如果是大收益伴随着小损失,那么应该把损失和收益的心理账户合并,而不是让它们分开,因为合并之后还是收益。
4、如果是大损失伴随着小收益,那么应该把损失和收益的心理账户分开结算,而不是将它们合并,因为分开有利于让人们感受到收益这个“一线生机”,减弱人们购买时因为支出而感到的痛苦,从而让购买变得更容易接受。
所以,心理账户告诉我们,钱和钱是不一样的。
李老师喜马拉雅FM专辑
共10节课丨每日更新丨600+分钟时长
深度分析中小企业薪酬绩效管理实际问题
帮助大家解决绩效与薪酬管理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