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越少,汗越多!元代王好古的方子,六味药,补气止汗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 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阴证略例》、《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爱出汗这个事儿。

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前几天有读者给我留言,专门提到此事。

这位读者跟我讲,他是从今年夏天开始爱出汗的。主要表现就是一动弹就冒汗,高温环境下如果离开空调,简直活不下去。但是,空调开久了,他还容易感冒。

他本以为一切都源于夏天天气炎热,等凉快了就好了。但眼下已经入冬,他依然爱出汗。前几天,他们单位工会发东西,他过去取。走到楼上,再把东西搬下来,这一趟把他累的啊,大汗直流。同事们看见,都笑话他,说他太虚了。

他自己也感觉有些不对,所以想听听我的意见。

我听了他的描述,说实话,心里也是一沉啊。

为什么?因为我能隐隐感觉到,他气虚自汗的问题。就是说,他有可能是气不足了,所以多汗。这现象在眼下这个季节频繁发作,很不好。

什么是气虚自汗啊?

我反复写文章讲过,我们身体里的气,中医认为有固摄的作用。固摄什么呢?主要就是固摄津液。汗,作为津液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平时被气固摄住,就不会轻易流出来。但是,气虚了,肌肤腠理不再固密了,它就容易流出来,形成多汗。

由于患者的问题在于气虚,所以他常常伴随一些气虚的其他表现,比如说爱感冒,这就是气虚不能卫外的表现。比如说乏力,这是气血不能濡养四肢的表现。再比如时候懒言、脉缓弱、舌色淡、面白、气短等等。当然,这里头最主要的,就是给人以体力不支、四肢疲惫的感受。

当然,我上述的分析,是基于我的猜测。咱不能说,一个人只要爱冒汗、自汗,他一定是气虚。阳虚者、阴虚者,都容易有这个问题。湿气郁阻三焦,也容易如此。气虚所导致的自汗,不过是相对常见的一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旦真的属于气虚自汗,那发生在冬季,是不好的现象。冬季,人体的气机本来就应该是固密的、敛藏的。你总出汗,就意味着泄气,意味着身体里的精华物质被不断地漏出去。这时间长了,对身体的伤害很大,甚至容易演变成阳虚,或者气阴两伤。因此,这不可以忽视。

那么,气虚自汗,一旦辩证准确,怎么应对?中医的办法很多。比较经典,如补中益气汤和玉屏风散加减。不过我在这里想和你科普的,是元代医家王好古的一张配伍。它的特点,就是比较方便、实用。

王好古,大概是1200年到1265年在世。他最初和李东垣一起,是张元素的学生。但是后来,由于李东垣比他年龄大,而且医学成就也突出,所以王好古后来又拜李东垣为师。总之吧,他是李东垣补土派的重要人物之一,而且在原来学说的基础上,又加以发展。

王好古在《阴证略例》里头,记载了这个配伍。你看一下——

准备中药人参30克,黄芪30克,白茯苓30克,白术30克,芍药30克,炒甘草25克。所有这些研成粗末,搅拌均匀。每次取30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

其实,这个配伍的意义,如果你读懂了我前面所写的话,应该是瞬间领悟的。其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个是四君子汤的配伍,用于健脾益气。黄芪健脾肺,固表实卫,白芍,养阴和营。它一方面缓解前面白术、黄芪的燥性,一方面和黄芪配合,起到调和营卫的作用。总之, 这个配伍可以很好地健脾、益气、固表,预防感冒。对于气虚自汗的人,比较适合。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您参考。普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总之,您记住,气越少,汗就越多。这是一个基本道理,可以解释一部分的自汗、多汗现象。明白这个道理,你会对不少问题,了然于心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