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我们的心理内耗
你体验过心理内耗的过程吗?
几天前,准备写公众号文章时,我就再一次亲身体验到心理内耗是如何运作的。之所以说再一次,是因为这样的心理内耗过去曾时常发生,将来很可能还是会发生。
当我升起写文章的念头时,心里有些纠结:我是现在写呢还是先看书呢,或者去放空冥想一下呢?
当这些念头交替出现、难以抉择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既没有写文章,也没有看书,更没有冥想。整个过程中,我在心里不停地跟自己讨价还价,同时对自己进行评判与指责。
实在不胜其烦,我拿起手机猛刷了一通。
但在刷手机的时候,我依然惦记着到底要不要写东西。这种被无形约束的感觉让人很不舒服,甚至有点累。好在我很快意识到自己正处在心理消耗中,便对自己说:没有谁规定你一定要写文章。你可以不写的,想干嘛干嘛去吧。
当我做了一个决定,允许自己可以不做什么,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
过了一会儿,我很自然地打开电脑,流畅地写了起来。
什么是心理内耗呢?
人在管理自我的时候,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如果心理资源不足,就会处在一个内耗的状态中。长此以往,人会疲惫不堪,精神萎靡,甚至引发多种身心疾病。
前不久,一位女来访者跟我分享了她一位同事的故事,堪称反心理内耗的范本。
先说说背景。这位来访者是一名公务员,是机关某部门领导。前不久,她所在部门新来了一位男同事,工作没多久,男同事便令她刮目相看、赞不绝口。
那位男同事让她最欣赏的,是他干脆利落的工作态度。她每分配给他一个工作任务,他立刻就能行动起来,一个磕巴都不打。
也许有人会说,这算什么稀奇,领导分配任务,下属就应该雷厉风行地去执行啊。
对这位来访者而言,男同事的行动力恰好是她无法做到的短板。几乎面对任何事情她都有畏难情绪,上级领导若分配什么工作下来,如果不催不问,她会慢腾腾一直拖延下去。
她的拖延是从百般纠结开始的:这件事怎么做比较好,模棱两可的细节需要请示领导吗,是给领导打电话还是发微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白天还是晚上合适。领导会不会对我不耐烦,会不会觉得我太笨了,这点事都搞不定......
这些念头把她折磨得苦不堪言。
她常常一边纠结拖延,一边对自己进行各种质疑、批评和攻击,把自己贬损得一无是处。为了逃避这些可怕的感受,她常常熬夜玩手机,导致第二天上班昏昏沉沉,而昏昏沉沉又给了她一个拖延的借口:现在太难受了,等我状态好点再说吧。
她想得越多,越无法真正开始行动。结果往往什么都还没有做,她已经心力交瘁了。
这个男同事的出现仿佛是一道光,一下子把她照亮了。
有一天上班时,男同事讲了一件事,更让她佩服得不得了。
夏季夜晚,男同事所在小区经常有人跳广场舞,但一般9点多就结束了,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头天晚上,男同事刚刚躺下,就听到窗外有音乐声响,他站在窗口一看,有人正在悄悄跳舞,虽然乐曲声开得极低,但正好对着他的卧室,他怕影响自己的睡眠,所以直接走出去跟对方交涉。
对方是个中年男人,平时没时间跳舞,就想趁晚上有时间独自狂舞一番,没曾想被人中途制止,自然很不痛快。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地争执起来。当地人说话比较温和,吵起架来柔软得很。
中年男:我声音已经很低了呀,你要是睡不着,可以关窗户的呀。
男同事:这么热的天,关窗户怎么睡觉呀。
中年男:难道你夏天不开空调的吗?
男同事:开空调会感冒的呀。
两个男人大半夜站在院子里,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僵持中,男同事终于怒了:要不我们去派出所好了,让民警评评理。
中年男:去就去,谁怕谁。现在就去。
男同事:可是我没有车啊。
中年男:我骑自行车了,我带你去。
于是俩人一起骑着自行车去了附近的派出所。
一听原委,派出所民警乐了,和风细雨把双方劝说一番。
俩人还是不服,对着彼此翻白眼。
民警说:都回去睡觉吧。这么晚也不能跳舞了。
中年男正要骑车走人,男同事说:我没有车,怎么回去呀。
中年男:你上来,我带你走好了。
在民警叔叔的目送下,两个大男人慢悠悠骑着自行车离开了派出所。
她一边讲一边笑,我也忍不住笑了。
她说:他真的好厉害,敢直接表达不满,还敢要求对方骑车带他。如果换了我,大半夜外面有人跳舞,我肯定也不舒服,也想去制止对方。但我可能要思考好半天,到底要不要出去,出去以后怎么说,万一对方骂我怎么办。思考的结果肯定是出不去了,但我又会自我攻击,你怎么这么胆小,你怎么这么没用......
从男同事身上看到不怕拒绝和挫败的勇气,她很快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也能做到。
某天男同事向她提出想申请职工宿舍,换作过去她一定会纠结好几天,比如申请报告怎么写,先去找哪个领导,见了领导说什么,分宿舍的事需要好几个领导签字同意,万一其中有一位领导拒绝她怎么办......
男同事提出申请的当天,她决定马上去办,结果当天就搞定了所有的事情。
此事让她对自己非常满意,她发现以往想象中很麻烦很纠结的事情,一旦真的去做了,也没那么复杂和可怕。
从那以后,她的行动力提高了许多。
容易陷入心理内耗的人,往往对自己有过高的期待和想象。一旦他(她)发现理想化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有差距时,就会冲突纠结,困顿不前,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自我排斥和自我对抗中。
就像这位来访者,她从小到大都是学霸,工作后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她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相比现实中的自己,她更喜欢想象中那个完美的自己。为了做到完美无缺,面对任何事情她都会习惯性纠结。而纠结带来拖延,拖延带来自我攻击,因此她经常长时间处在心理消耗中。
最近令她纠结的是几个月后的一个考试。那个考试其实并不重要,属于可以考也可以不考的范畴,而且以她的能力,应付那个考试完全没有问题。但她依然很焦虑,焦虑到寝食难安,无法静下心来看书复习:我心里有一个声音,我必须通过这次考试。如果通不过,我就不如其他人了。
我说:我必须通过这次考试,这是一个绝对化信念。尝试让自己多一些选择,比如,我可以通过这个考试,也可以不通过这个考试。
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事情的结果必须怎么样,会带来严重的心理消耗。
曾有人跟我描述自己心理内耗的状态:从早到晚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脑子里翻腾着很多乱七八糟的念头,内心全是攻击自己的声音。躯体化症状明显,四肢僵硬、紧绷,像被人点了穴位般无法动弹。整整一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做,却身心俱疲,一头栽倒在床上。
他说:我终于理解了,真正做事情的人是不累的。最累的是什么也不干,成天胡思乱想的人。
每个人都会经历程度不一的心理内耗,如何去面对它呢?
首先,我们要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接受自己所有真实的情绪感受;其次,我们要接受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接受一件事情背后有无数种可能性,有很多种选择;最后,我们对自己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觉知,遇到事情的时候直接面对,付诸行动,不沉溺在内心戏里,会减少很多无谓的焦虑。当然,有时我们难免会陷入到某种心理内耗中,陷进去也没关系,只要及时觉察,从中抽离出来就好。
(文中事例分享已征得来访者同意。)
我的咨询感悟:无论掌握多少咨询技术与手段,都抵不上咨询师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断完善整合的自我及一颗真诚助人的心来得有效。咨询师能走多远,来访者就可以走多远。
作者:王玺,北京资深心理师(从业12年),曾当过公务员、杂志副总编辑,发表作品百万字,曾获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曾任天津电视台《我是当事人》栏目嘉宾专家,著有《路在脚下延伸》、《当人生艰难时刻来临》,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公众号ID:wangxixinli。
欢迎留言、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