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孔子论如何执政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子路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是如何治理国家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原文】

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老百姓的榜样,为老百姓操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评析】

为政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先其民而劳,百姓才能不怨。孔子非常注重执政者的勤政,反对懒政,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执政观,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原文】

13.2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先做好下属职能部门的表率,赦免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仲弓又问:“怎样知道是贤才而把他们选拔出来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

【评析】

从领导科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领导,应该德才兼备,为下级树立榜样,因为上行下效,所以,执政者首先要为下级率先垂范;其次,执政者还应该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对下级的小过错不要斤斤计较,学会包容,要善于和敢于“赦小过”。当然,作为执政者,最重要的是要“举贤才”,要唯才是举,不要埋没了人才。

关于选拔人才,孔子认为,执政者应该选拔自己熟悉的优秀人才,要“举尔所知”。这就要求执政者要搞好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善于发现人才,因为客观上确实有时大贤在乡野。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十几年以前,我国组织人事部门就已经流传这么一幅对联:

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

这幅对联深刻揭示了我国干部制度不完善的困境,某些领导干部的个人意志和主观爱好成为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的唯一标准,而不是孔子所说的选拔“举尔所知”的贤才。在孔子看来,执政者不仅要选拔自己熟悉的人才,而且还可以发挥别人的作用,因为其他人也会了解一些优秀的人才。

【原文】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

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评析】

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孔子在这段对话中,着重强调治理国家“正名”的重要性。“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待历史,我们仍然要肯定“正名”的重要性与合理性。“正名”不仅仅是一个名分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在封建社会,妻妾的名分不同,其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大不相同,其影响力也大小不同。因此,在封建社会,女子都愿意为人妻,而不愿意为人妾。

如果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名正”实质上涉及到执政的合法性问题。适材适才,任人唯贤,各司其职,才能名正言顺;反之,正不压邪,埋没人才,小人得道,君子遭殃,如此一来,焉能名正言顺?比如,在城管队伍中,混进了一些地痞打手,政府如果任由这些歹人随意胡作非为,名不正,言不顺,在很大程度上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再如政府或者企业有时雇佣黑社会进行强行拆迁,这岂能名正言顺哉!由此可见,在现代的社会治理过程中,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德才兼备,言行一定要合情,合理,合法,在各项工作中,能够做到动之以情,感之以美,晓之以理,明之以法,才能真正名正言顺,否则至多是拉大旗作虎皮,则往往事与愿违,甚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责任编辑:高雪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中西文论与美学研究》一书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的心血与智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作者以视域融合与思域融通的方法,对中国文论、西方文论和美学进行了融通性的研究。第一部分包括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影响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主体性原因,比较全面系统研究了先秦音乐理论对《乐记》的影响、《庄子》《乐论》《吕氏春秋》与《乐记》的比较、《乐记》天人相谐的和合精神、《乐记》对乐的生命本体论阐释。第二部分研究了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郎吉弩斯、狄德罗、康德和黑格尔的文艺思想。第三部分研究审美价值与主体性等重要的美学理论,对人才美学、审美与人才开发、审美经济和海洋美学等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0)

相关推荐

  • 子路与孔子(终):子路死不免冠

    子路死不免冠 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 第二年,子路死在了卫国,孔子因此病倒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蒯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kuī)之邑宰.蒯聩乃 ...

  • 《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1名正言顺上好礼义民皆敬服

    题文诗: 子路问政,子曰以身,先之劳之,先劳无倦. 仲弓也者,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各有司, 赦其小过,举贤才也.问曰焉知,贤才而举? 曰举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问曰: 倘卫之君,待子为政,子 ...

  • 薛永武:孔子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治理国家,是否需要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呢?在这方面,很多人是不理解孔子的,认为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 ...

  • 薛永武:国学智慧——孔子和《论语》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武说人才 我虽然与孔子素不相识,却又似乎神交已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成为我关注孔子和传统儒学的重要价值取向.回顾我30多年的人生历程,我从<论语&g ...

  • 薛永武:国学智慧——从孔子“学而时习之”谈起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武说人才 <论语>开篇就是<学而篇>,可见学习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在人才开发的过程中,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所以,我 ...

  • 薛永武:国学智慧——正确理解孔子的“和为贵”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无论是研究社会问题,还是治理国家,都需要搞好调研活动.孔子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而且还非常善于以"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和方式 ...

  • 薛永武:国学智慧——孔子的贫富观、举一反三与知人之难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目前的贫富分化已经非常严重,导致贫富悬殊的原因既有政策方面的,也与个人把握市场能力的高低有关.但无论什么原因,贫富悬殊已经成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学与思的有机统一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人生在世都需要学习,但怎样理解和处理学与思的关系,客观上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成才.孔子对学与思的论述,非常富有远见卓识,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与思考仍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做人与为政之道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孔子非常注重做人与为政之道.关于做人,孔子具有深刻的人生哲学思想:探索为政之道,孔子可谓深刻至极.时至今日,孔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学会做人处事,学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为政与诚信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孔子是一个具有政治理想的思想家,他不仅亲自参加了鲁国的政治,而且对政治的理解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为人如何做到诚信,这也是孔子非常注重的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仁德与礼乐的关系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的合法性: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