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这个名将虽然名声扫地,但没想到原来打仗这么厉害

提起庞涓,很多人都会表现出一脸不屑的样子,他的形象现在好像都快被妖魔化了,就是因为他以非常不齿的手段陷害了自己的同门师兄孙膑。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庞涓是一个极其厉害的角色,是继吴起之后魏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将,其才能不在孙膑之下,很多人都说他最终输给了孙膑不是因为本领,而是因为性格。那么问题来了,名声不好的庞涓到底有多厉害呢?下面我们来一步步解开这个疑问。

庞涓早年和孙膑一起在鬼谷子的门下学习兵法,听说魏国国君魏惠王正在以优厚的待遇招揽天下贤才以后,急于追求名利的庞涓率先下山来到魏国,后来他果然因为才能出众被魏惠王任命为大将军,掌管魏国兵权。

毕竟是鬼谷子的弟子,刚刚出道上任的庞涓就给魏惠王提出了一个足可以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战略计划——弱赵以联三晋,灭秦后图天下!现在很多人想来估计都能惊出一身冷汗,那时候秦国可还没有实施商鞅变法(商鞅第一次变法是在公元前356年,而公元前354发的桂陵之战时庞涓已经是一名老将了),如果魏惠王采纳了庞涓的策略真的联三晋以灭秦,估计后面就没有秦国的什么事了!而且如果魏国真的吞并了秦国以后,凭借其地理优势,说不准真的可以一统天下!可惜魏惠王并没有采纳庞涓的这条计策,而是固守自己统一三晋,称霸天下的方针路线(后来分别攻打赵国和韩国就是贯彻这条路线)。

除了献策以后,另外一点就是,自从吴起离开魏国以后,虽然有公叔痤、公子昂、龙贾等一干优秀将领,但是真正让魏国称雄于诸侯的,唯庞涓一人而已!而自从庞涓在马陵之战中兵败自尽以后,魏国便一蹶不振,逐渐失去了诸侯霸主之位。关于这一点,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魏惠王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至于国之根本,竟成一俘者,皆因庞涓之一死。”庞涓对魏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年庞涓所取得的辉煌战绩。

公元前362年,韩国和赵国联合进攻魏国,秦国也趁机出兵想收回失去的河西之地。魏惠王派老将公叔痤迎战来犯的秦军,结果公叔痤战败被俘(后来在秦国得到礼遇并放回),而另一战场庞涓却大败赵军,直逼赵都邯郸。由于西面战场形势危急,魏惠王命令庞涓暂停进攻赵国,立即奔赴河西战场,后来在庞涓的出色指挥下,魏军一路势如破竹,攻破栎阳,重新夺回了河西失地。此战过后,秦国迫于魏国军威,还不得不迁都回避。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友卫国,魏惠王派庞涓率大军救援。庞涓的计策不是直接去援救卫国,而是直扑赵国都城邯郸,等赵军反应过来仓皇救援时,庞涓又在中途设伏全歼了这股攻卫的赵军。庞涓乘胜进军,团团围住了邯郸城,赵国危在旦夕,不得不向齐国、楚国、秦国求救。

收到消息的齐国、楚国、秦国纷纷出兵进攻魏国,虽然魏国当时最为强大,但是毕竟双拳不敌四手,很快各线都传来了不利的消息。此时庞涓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攻下邯郸城,令赵国屈服,才能扭转战局,这样其它三个国家便不敢轻举妄动了。于是庞涓不理会其它三国的进攻,而是继续猛攻邯郸,功夫不负有心人,邯郸城终于被战斗力超强的魏武卒攻破,赵国被迫投降。同时楚国和秦国一看形势不对,纷纷停止了军事行动。

此时只剩下了齐国这一路援救赵国的大军,田忌、孙膑率领的齐军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先是派两军攻击魏国都城大梁,同时在桂陵设伏庞涓回救的军队。庞涓攻破邯郸以后,率领少量先遣部队回救大梁时不幸被齐军歼灭,庞涓只身一人逃回魏国(一说被生擒、后被放回)。

由于本次大战魏国主力部队尚未受损,魏国在战略上还是占据了主动(毕竟攻占了邯郸)。第二年(公元前352年),齐国想进一步扩大战果,于是联合宋国、卫国包围了魏国重镇襄陵,结果被魏国联合韩国杀得大败,魏国霸业得以继续维持,庞涓“力破邯郸”的战略远见可以说取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

公元前342年,庞涓在马陵之战中(一说马陵之战中实际主将是太子申,庞涓不太可能凌驾于魏国太子之上,主要是太子申急于和齐军决战,以至于遭受埋伏,结果太子申被擒,庞涓自尽)再次被孙膑设伏,一代名将就此陨落,魏国也从此一蹶不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