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农民起义领袖,却被传为杀人狂魔,留下了两个习俗流传至今
唐朝末期,皇帝昏庸无能,苛政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因此各地涌现出了不少农民起义——目的只为推翻唐王朝,而黄巢便是其中最能干的一位农民军首领。虽然黄巢的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始终是褒贬不一,好的说他是农民起义中史诗般的英雄领袖,坏的说他是杀人如麻的“狂魔”。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真实的黄巢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年少能文,五岁时与人对诗便写出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句流传盛广的诗。可惜他成年后却是屡试不第,还曾愤然写下一首《不第后赋菊》便离开了长安,投身于王仙芝带领的农民义军,还攻占了不少州县。王仙芝被杀后,众人推黄巢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官分职。
黄巢带领着农民起义军采用流动作战的战术,先后转战十二省,逐步瓦解了唐王朝的统治。黄巢在占领了洛阳与长安后,在长安含元殿称帝,国号大齐。然而,仅仅两年后,黄巢手下名将朱温变节降唐,义军势力大减,在陈州之战中,义军惨败,他的外甥林言见大势已去,便杀了黄巢及其妻子兄弟。此后,黄巢从子黄皓的残部被湘阴土豪邓进思所伏杀,这也标志着唐末农民起义的结束。
如果单从这段历史来看,黄巢的确可以算得上是个英雄人物,但很多史书上却记载他是个残暴毒辣,杀人如麻的人。每次攻下城池时,他都会在城内烧杀抢掠,城中权贵无一幸免,比如说义军攻占长安后,唐朝宗室几乎全部被残忍杀害。另外,据史书记载,黄巢率军攻打陈州之时,由于军粮不足,黄巢便命令军队建造舂磨砦巨碓,直接将活人辗碎,以人肉作为军粮,供应他的围城部队。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里,黄巢的起义军至少吃掉了三十万百姓。
不得不说,如果这些记载都是史实的话,那么黄巢简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杀人狂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争议很大的人,却又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两个流传至今的风俗。
正月十五挂红灯
黄巢带领起义军攻打浑城时,围城三天攻不下来。黄巢在秘密入城打探时遇见了一个老人,他告诉了黄巢攻城的方法。黄巢很感动,于是问老人家中是否有红纸,老人答:“现成的没有,但店铺里能买到。”黄巢道:“你买几张红纸,扎个灯笼,正月十五挂在房檐上。”黄巢走后,老人把消息传给了邻居,而邻居又传给了其他人,不久全城的穷苦百姓都买了红纸扎灯笼。
正月十五晚上,黄巢带着五千精兵,按老人所指的路悄悄入城,起义军内外夹攻,很快便攻破城门进城了。这时,穷人家门口都挂起了红灯笼。对于挂红灯笼的大门,起义军一律不入;不挂红灯笼的,起义军便直接冲进去烧杀抢掠,一晚上就把城内的官员豪绅杀光了。第二天,黄巢开仓分粮,还派人给那位老人送去了二百两银子。
自那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挂起红灯笼。这个习俗也是流传至今。
端午“插艾草”
黄巢的义军在攻打中原地区时,正值端午。当地官员通过宣扬黄巢“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来动员民众离家,是为“走黄巢”,从而来牵制义军的不断扩大之势。
有一天,一个妇人带着两个小孩逃难,其中一个小点的是亲生,而大点的是她嫂子的遗孤,但她却背着大的而让小的自己走。途中,一黄衣人突然而至,问她为何如此。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与她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不能奈你何。”说完后竟忽然不见了。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照做,并把此方法告诉了其他人。民众们都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在家中过端午节。果然,义军经过时,无人去打扰家中插艾草的人家,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免费看病。这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便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仿妇人行忠义之事。
原来,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他这样做,便是为了破除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了让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蔚然成风。此后,世人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了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