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随公主出嫁,帝王却爱她胜过钻石
▼
凡尔赛宫中从来不乏独特藏品。今人也许期待着金碧辉煌的镜厅和炫目的壁画、雕刻,又或期望窥探法国历代帝王与情人们的风流痕迹。也许很少人想到,在这里,日本漆器也曾是王室挚爱。
凡尔赛宫中,玛丽·安托万内特的日本莳绘小狗造型盒子
比如,18世纪时,玛丽·安托万内特嫁入凡尔赛,随她而来的珍贵器物中,有大批日本漆器。
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万内特从母亲那里继承的日本漆器据说有70多件,现藏于凡尔赛宫。玛丽·安托万内特的母亲——奥地利的玛丽亚·泰丽沙女皇自称爱漆器超过钻石。玛丽带去凡尔赛的日本漆器,就是母亲送给女儿的礼物。
在重要的欧洲王室与贵族珍藏中,日本漆器可谓必不可少。如果说“china”是中国瓷器行走江湖的名片,那么“japan”一词则是日本漆器闻名于世界的佐证。
从“漆”到“莳”
日本的漆器工艺脱胎于中国,由日本匠人将其传承发展,不仅日本本土奉之为国宝之艺,更早在16世纪就传入欧洲,深受上流社会喜爱。由此,漆器在英语中被称作japan,代表着日本登峰造极的工艺;而莳绘,则是日本漆工艺最主要的技法之一。
日本匠人将传统天然黑漆施于胎底上
红漆是另一种主要的漆器传统色泽
漆器是一种成“大器晚成”的工艺品,其原料大漆取自珍贵木材汁液。漆树经十年生长方可采集,一年中采割时间不过90天,三千漆树只能采一公斤大漆,故有“百里千刀一两漆”之称。漆器制作过程繁复漫长,从制胚到上漆需经数年,经反复涂刷沉淀打磨得成。在现代工业技术发达的今天,手工漆器更昂贵珍稀。
“漆器真宛如流淌在榻榻米上的熟道小溪所湛湛蓄积的池水,四下捕捉孤灯倒影,如丝如缕,幽幽渺渺,忽隐忽现,像是在黑夜上织出如莳绘般的花纹。”
——日本美学大师谷崎润一郎
谷崎润一郎所说的“莳绘”是日本漆艺的重中之重。如果说漆器是莳绘之本,那莳绘,则勾勒出漆器之魂。莳绘历史悠久,在不同品类的漆器中都有运用。
19世纪末画师桥本周延的《千代田之大奥·歌合》,画中放置书等杂物的架子(書棚),美人书写用的小桌子(文台),桌子上的砚盒等都是莳绘漆器
江户时代葛饰北斋之门人、浮世绘画师柳々居辰斎的这幅木版画,描绘了莳绘碗筷套件,画作现存大都会博物馆
“莳”者,播也
莳绘由中国泥金画技术衍生而来,在奈良时代(710-794)初现。一个“莳”字,道出了日本莳绘技巧的特点:用漆描绘图案,再用蒙上纱网的竹管将极细的金银等金属粉末撒在纹样上,经过反复涂刷大漆与其表面,待完全干燥后,打磨抛光,表现自然而奇特的纹饰效果。
到了平安时代(794~1191),莳绘技巧愈发成熟,发展出了“平尘莳绘”(整体撒上稀疏金粉的技法)并进化为“研出莳绘”。
研出莳绘
改良因金粒颗粒大小不一导致表面不平的缺陷。先使用漆描绘出纹样,撒上金粉后,在整个漆器面上反复涂漆,将金粉固定,最后再使用木炭或砥石将表面磨平,显现出纹样。因为研出莳绘是整面处理,因此漆器表面十分平滑
鎌仓时代(1192~1333),因着不同型号金丸粉的制成,“平莳绘”与“高莳绘”就此诞生。
平莳绘
在固定金粉时,只在纹样处涂漆。最后也使用木炭研磨表面,由于平莳绘只在纹样处涂漆,故纹样处会显得较为突出。
高莳绘
继承平莳绘的特色,高莳绘在纹样上刻意用漆或木炭或漆灰堆高,堆高后再撒上金粉,并研磨表面。高莳绘相较于其他技法,着重在表面的立体感。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单轮车莳绘螺钿手箱》是平安时代漆器的代表作之一
室町时代(1338 ~1573),多种莳绘工艺被综合运用在一件漆器之上。受中国明代漆器极度装饰之风的影响,室町后期,日本高莳绘工艺进一步复杂化,珊瑚、螺钿等材料被交错用于莳绘,制为王侯之家的日常器具,莳绘师甚至为将军家养。
这一对印笼上,有柴田是真的师傅古满宽哉的款识,2011年曾在纽约以16.45万美元成交。11代古满氏均为将军的莳绘师。
秋草莳绘见台(阅览架)/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黑漆之上,梨子地莳绘之间,描绘极具东瀛特色的秋草纹饰
江户时代(1603 ~1867)出现了集“研出莳绘”、“平莳绘”、“高莳绘”于一身的“肉合莳绘”(肉合莳绘除了有高莳绘的突起外,也重视整体表面的平滑)。至此,日本莳绘形成自身完整的、登峰造极的工艺体系。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本阿弥光悦设计《舟桥莳绘砚盒》(国宝)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尾形光琳《八桥莳绘螺钿砚箱》(国宝)
来自扶桑东更东
而在日本,漆器扮演着特殊的角色。美人首饰侯王印,被珍重地放在漆器盒中。正月最隆重的活动拜年神,全部仪式感都要由漆器来承担。
在黑漆中加入红漆,传统漆器的底漆色彩就可更为丰富。明治时代艺术家、漆器名匠柴田是真的果蔬莳绘重箱,是为重要节日而准备的一件漆器,以莳绘展现夏秋果蔬表面的肌理
日本漆器有不同场合限定:新年使用“重盒”装年饭,用“屠苏器”喝屠苏酒;新生儿要用朱色漆盆沐浴,取名时必去神社,一定会经过朱漆髹涂的鸟居门等等。漆器被虔诚生活的人们认真地使用着。
大河剧《笃姬》中婚礼上出现的酒器,似是金地莳绘提子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日本江户时代的漆器套件,可能是萨摩藩名门岛津氏为族中竹姬的大婚而定制的嫁妆,每一件漆器上都可见联姻家族的两种家纹
鸳鸯形莳绘香盒,以精致雅趣承载日本香道文化
日本桃山时代莳绘“提子”(一种酒器),现藏于大都会博物馆,可能曾为丰臣秀吉所用
莳绘“提げ重箱”/收藏于南澳美术馆。自平安时代起,在花前树下野餐就是日本宫廷贵族重要的休闲活动之一,这种漆器套件就是为野餐准备的。
制作于20世纪初的莳绘文台及砚盒套件,曾上拍佳士得。为贵族打造的文台,通常会有一整套莳绘砚盒、信笺盒、毛笔等相配
用来装诗笺的莳绘漆盒,收藏于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至欧罗巴之西
16世纪,随着日本漆器传入欧洲,这些家在扶桑东更东的莳绘漆器,神秘绚烂,金银母贝宝石之光在幽暗中如流水一般婉转低回,暗香浮动,将纯粹高贵之美发挥到极致,使欧洲人魂牵梦萦。因为当时欧洲人被日本人称为“南蛮”,故此欧洲人定购的莳绘漆器就被称为“南蛮莳绘”。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树鸟兽莳绘螺钿圣龛》。欧洲各地均有类似发现,被认为是日本16世纪出口到欧洲的南蛮莳绘漆器
17世纪,日本实施锁国政策,荷兰人几乎独占与日本的贸易。销往荷兰的漆器螺钿的用量减少,平莳绘与高莳绘的用量增加,这种新样式被称为“红毛漆器”。
正围坐在东方漆器旁享用东方茶饮的荷兰人家/1680年代
诞生于这个时期,著名的马萨林漆柜可以说是日本外销漆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作品,因为当年堪称欧洲首富的法国枢机主教儒勒·马萨林将之买下而得名。
马萨林漆柜 / 约制作于1640年 / 现藏于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的马萨林漆柜,正面描绘《源氏物语》中的“贤木”、“蓬生”、“胡蝶”等篇章的片段,侧面莳绘画面则源自《源氏物语》中的“野分”和《曾我物语》,背面是狩野派的《竹虎图》,以金银粉制作的高莳绘层次极为丰富。
马萨林漆柜的莳绘细节,部分色彩因为年代久远而发生变化
据说马萨林漆柜有几个版本,均为同一时期制作,但却长期轶失,没有人知道它们的具体下落。几年前,其中一个版本被意外发现,在拍卖场上以630万英镑成交。
不少进入欧洲的莳绘家俱、器物亦结合了当时西方流行的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样式,成为东西并蓄下的产物。
镶以日本莳绘漆板的翻盖式写字台/Jean-Henri Riesener/1783年/现藏于大都会博物馆
比如,上图这件结合了路易十六装饰风格的写字台,曾为玛丽·安托瓦内特所有。除日本莳绘漆板外,均由路易十六时代家具名匠Jean-Henri Riesener为王后在凡尔赛的寝室打造,专门存放母亲送给她的日本漆盒。这件奢华作品后来进入康斯薇洛·范德比尔特(《唐顿庄园》Lady Cora原型之一)家中,再由家族后人赠予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如今仍为英国王室收藏的日本金银莳绘漆柜 / 18世纪早期
莳绘技法所代表的沉稳华贵的东洋美学,与金碧辉煌的西方美学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全新的使用贵金属及珍贵宝石的技巧,使得莳绘漆器一跃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心头好,皇室和贵族甚至将自用家具不惜重金运回日本,由日本工匠镶嵌莳绘漆板后再千里迢迢返回欧洲。
英国汉姆大宅里收藏的17世纪日本莳绘漆柜
路易十五时期铜鎏金修饰、镶有日本莳绘漆板的写字台/约1756-1757年,佳士得拍卖行2012年伦敦成交价3177250英镑
铜鎏金雕饰莳绘乌木斗柜 /约1875年,2008年纽约苏富比以277000美元成交
时至今日,西方世界也仍然为莳绘技艺所痴迷。那些隐藏在阴翳中影影绰绰、豪华绚丽的纹样,激发着人们无以言传的情感,似夜晚兜头而下的一场樱花雨,令人一瞬感动,屏息惊叹。
收藏家Adrian Joseph曾经珍藏的19世纪日光东照宫图香箪笥与花尽流水莳绘盆。Adrian Joseph在2010年过世后,他收藏的日本艺术品上拍佳士得拍卖行。
▼
莳绘技艺耗时耗神,与现代高速运作的社会似乎格格不入,然而正是这种缓慢而安详的力量,保得莳绘纹样存在百年,不腐不朽。岁月浸润出金银珍宝朦胧温和的微光,似有不能言说的情愫,邀你共赴一场永不褪色的人间繁华。
小编 | 杜小鲸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