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阳升胃气降,百病不生!深度好文,适合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们!
脾阳是指脾的运化功能及在运化活动过程中起温煦作用的阳气,是人体阳气在脾脏功能方面的反映。
脾的运化水谷、运化水液、升运清阳、温煦四肢肌肉等功能,都是脾的阳气完成的。
《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到「脾主长夏」,人和自然相通,人体的脾也属土,应长夏,长夏天气潮湿,湿气通于脾,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脾虚、湿重的情况。
中医称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脾阳。而脾喜燥恶湿,最怕湿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邪的出现会加重脾胃的负担,而脾胃机能衰弱,也会进一步加重脾湿的问题。
湿邪缠绵,可以存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有不同表现。
如在体表时,可以出现肢体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皮肤瘙痒湿疹等症。进一步侵入流注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
侵犯头部可出现头重如裹,头晕脑胀,没精神;湿阻胸腹部表现为胸闷腹胀,大腹便便,胃口不开没食欲,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或想吃重口味的饮食。
湿性趋下,还可出现小腿肚发酸发肿,小便不利,大便不爽。如果大便软烂、黏腻,不成形,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这是很典型的体内有湿,消化吸收功能异常的表现。
如果你照镜子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头胖,舌头边缘有明显的齿痕,口水发粘,那就说明你体内的湿气太重了。很多还常伴有面色晦暗发黄,早晨起床眼皮浮肿,眼袋明显,色斑加重。
上面说的湿邪症状还只是初期表现,真正的危害还在后面。
脾主健运,运化水液,是水液代谢的中间环节。若脾虚健运失职,则水湿停滞,湿邪会困缚住我们的气机,气转不开了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多重浊的东西就容易在身体沉积下来。
比如最常见的肥胖,肥人多痰湿。进一步变成三高,糖尿病,甲状腺结节,卵巢子宫囊肿,心脑血管疾病等等。
痰湿分不开,是体内的死水,无处不到。或停滞于肺,或留聚胃肠,或凝阻胸膈,或客于四肢经络、遍身上下。为嗽,为喘,为呕,为恶,为痞隔壅塞,为嘈杂怔忡,为眩晕,为心悸,为癫狂,为寒热,为痛肿。
现在人都懒,一整天久坐不动,很少运动,夏天户外热都躲在室内吹空调,吃瓜果喝冷饮的,身体很容易生湿,体质偏湿的人是非常多的。脾为生痰生湿之源,可见健运脾胃,祛痰化湿,防患于未然是非常必要的。
健脾除湿要注意两点,一种是要给出路,很多人体内湿气成灾,气机壅塞,我们要疏通气机,打开窗户,及时疏导打扫掉堆积的湿邪;一种是要从根本上振奋脾胃的力量,从来源上彻底截断湿气的生成。
脾的阳气失调主要表现在脾气虚损、脾阳虚衰及水湿中阻等几个方面。
脾气虚弱 脾气虚弱又称脾气虚。脾胃虚弱,脾气不足,中气不足。凡饮食不节,或过服消导克伐之剂,以及情志失和,思虑太过,或禀赋素虚,或过于劳倦,或久病失养,皆可损伤脾气,使其运化水谷、运化水湿,以及化生气血的功能减退,从而导致脾气虚衰。
脾气虚的病机特点,系以脾脏本身的运化功能衰退,即脾失健运为主,多表现为消化吸收能力减弱,水谷饮食精微之输布和气血化生能力不足等谷气不足和后天精气亏乏的病理改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所以,单纯脾气虚弱,一般来说,可视为慢性消化吸收机能减退的综合病理表现。脾气虚弱可以引起如下病理变化:
其一,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脾气虚弱,运化无权,则食欲不振、纳食不化、腹胀便溏,或轻度浮肿,谓之脾失健运。
其二,气血双亏。脾失健运,化源不足,可现面黄肌瘦,少气懒言,四肢倦怠乏力等全身气血不足之候。
其三,中气下陷。脾气升举无力,甚至下陷,则为中气下陷或称气虚下陷。脾气不升,可见眩晕体倦、内脏下垂、久泄脱肛、便意频数、小便淋漓难尽等。
其四,脾不统血。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则可出现便血、月经淋漓不断或忽然大下、月经过多、肌衄等各种慢性出血现象,称为脾不统血。临床上具有脾虚、血虚和出血的病理改变。
脾阳不振 脾阳不振又名脾阳虚,中阳不振,脾胃阳虚。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由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所致。其病机特点为中焦阳气衰退,里寒现象比较突出。所以,其临床表现除一般脾失健运、食入运迟等变化外,尚有明显的形寒肢冷、脘腹冷痛、饮食喜热、泄泻清谷,或温化水湿机能减退,水湿停聚于内,或生痰成饮,或水泛肌肤为肿。
脾阳不振,久罹不愈,每易累及于肾,终致脾肾阳虚。
脾虚湿困 脾病气虚为本,湿困为标。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不运而困于脾,又反而影响脾之运化,故脾虚湿困是由脾虚导致内湿阻滞的一种病理变化。其临床特点是:除具脾气虚征象外,尚有脘腹闷痛、四肢困倦、纳食减少、口淡乏味或口粘不渴,甚或恶心欲吐、大便不实,甚或浮肿,苔白腻等病理现象比较突出的病理改变。
脾为湿困,则更进一步阻碍了脾之转输运化功能,如是湿邪日增而脾气益虚,往往成为虚实交错的病理改变,且湿邪内蕴,有湿从寒化和湿从热化两种倾向。若素体脾阳不振,每易从阴化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形成寒湿困脾之证;若素体阳盛,每易从阳化热,或寒湿郁久化热,从而形成脾胃湿热之候。但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湿盛则阳微,故以湿从寒化为主要病理发展趋势。临证时,应根据外湿、内湿与脾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清脾虚与湿阻的孰轻孰重、主次先后,从而对其病机作出正确判断。
这里我们就从功法篇、灸疗篇、饮食篇逐一为大家介绍健脾祛湿的实用经验妙招。
可以刺激带脉「总束诸脉」的作用,通瘀滞化痰浊,减腰腹部的赘肉,还可以止白带暖宫和治便秘。注意经期和孕期勿做。
如何找带脉?可以从腋窝中点往下画一条垂线,和肚脐这个水平线相交的这个点就是带脉穴。
抓带脉方法:两个手张开,拇指和四指分开,然后把虎口卡在带脉这个位置,最好要卡紧,您习惯拇指在前也行,四指在前也行,都可以;然后拇指和四指用力往中间抓,把肉抓起来之后再往两边拉,这左右手都可以同时做,两边拉。这种动作,拉出去一下,这叫完成一次。
推腹法能排三浊,大家找到肚子上的痛点,阻滞点(硬块,结节,「水槽」,「气团」均有可能),把它推开揉散,每天早起和睡觉前各推一次。
刚开始可能会听到肚子里咕咕噜噜的流水声,或者一推就是打嗝放屁,这都是排浊的表现,慢慢会发现腹部变暖,食欲改善,积滞排除,大便顺畅成形。
注:这里给大家推荐龙氏八卦推腹法。
侧位抻拉腿部的脾经,有刺激脾经气血的作用,还能排湿利水。
站桩能让身体的下半部分稳定下来,有生根之感,身体先有了根,体内的气才会自动地慢慢回归原位,该上升的上升,该下降的下降,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如果配合呼吸,还能推动我们人体气血的运行,帮助我们身体里面排出更多的浊气,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到更深的层次,从而帮助我们身体进行一个大的循环,改善咱们的脾胃乃至整个身体。
一般来说,只要坚持站个10分钟左右,脚底就会开始有热热的感觉,整个下半身都是暖暖的,而腹部是自然松软的,有气流通的感觉。有的人可能会有打哈欠、打嗝、放屁等,这都是身体排浊气的反应。
站上几分钟之后,肚子里面就微微有气流感,好像有东西在动的感觉,有时候会想排气,站一会儿之后就有便意,这个时候去排大便会很顺畅(湿邪排泄的出路)。
艾灸对于祛除寒邪水饮湿浊有很好的效果,三伏天期间大家也可以对症选择三伏贴敷。
穴位选择可以考虑:神阙穴,丰隆穴,足三里等。艾灸能调动身体的气血来帮助祛寒湿。
脾阳古灸👍
真正的补虚方法,其实多从食物来。食物性平,偏性较小,多具补益作用。而且食疗的作用较为缓和安全,适合大多数人。
比起吃什么,最重要的是日常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细嚼慢咽,忌生冷食物,不要吃压力饭,少动怒(似乎做不到...)
再者,吃什么好呢?养脾胃的食疗很多,随手举些例子。
如脾胃虚的,偏瘦、舌头瘦小干瘪,嘴唇起皮发干,爱吃肉不爱吃菜的,可以吃点山药粥养养胃气。
要是你平常一吃凉的就拉肚子,不舒服,脾胃虚寒的,可以用点老姜,温中散寒。
但很多人的脾胃是老毛病了,脾胃虚,脾胃寒,脾胃湿都有,单纯一味食材很难妥当调理,建议大家可以试试更健康有效的中医调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