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利宁:赴延安学习途中见闻
赴延安学习途中见闻
文丨穆利宁
(一)
靳老师是我此次在车上发现的最特别的一个。在嘈杂的环境中,他仍然捧着一本学术书籍在阅读,心无旁骛,能有如此定力的人,心里暗自敬佩。在电子产品泛滥的今天,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依然无法取代纸质阅读在我心中的感觉。书总是一种静静的陪伴,精神的寄托。喜欢读书的人,总是更容易让人心生好感。靳老师在表演的环节,朗读了一段英文,虽然一个单词也没有听懂,但是敬佩更深一层。作为实用主义的大多数人,学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往往以功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用就学,不用则弃之,能坚持以学习为乐,定当奉为楷模。途中和他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他告诉我们去成都的感悟,“成都路虽窄,但人心路宽,其实最宽的就是人的心路。”我默默记住了这余味悠长的话语。
(二)
景老师从他们家几代人生活变迁的切身感受,感谢党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印象最深的是,他说当年骑自行车去河北贩粮,一个自行车装300多斤粮食,加上人就400多斤。听着感到不可思议。那代人,面临的是能不能活下去,怎样活下去这样最基本的生存问题,所有为活下去吃的苦,是我们这代人没有体验的,也无法体会的。一个家庭的生活变迁只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其中的艰苦可见一斑。只有苦到骨髓,才会惜福如金。可以说,这代人吃过大苦,才更感念今天的幸福来的多么不易。因此他们这代人对党的感情,是真挚、发自肺腑的。其实作为老百姓,不管什么主义,只抱定一个朴素的道理,谁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就中。共产党显然是成功的,解决了一个大国的吃饭问题,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共产党是人民的选择,这一点是经过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的。当然,经过战火的洗礼,共产党人用热血和生命赢得了执政的合法性。然而时代在变迁,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又来自于什么呢?只有不断发挥先进作用,把人民放在心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能在执政的路上越走越远。
(三)
樊老师谈到了信仰。现在国内有一种批评的声音,说国人缺乏信仰,诸如各种造假,缺乏敬畏之心云云。当然也有反驳的声音,说法不一。樊老师举例说,外国人信仰上帝,而中国人信仰的是自身,并以愚公移山为例论证。想来也是有道理的。山挡住去路,就逢山开路;水挡住去路,就遇水搭桥。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刻在民族的精神基因里,激励人们啃掉一块又一块硬骨头。民族自信心被极大激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定会创造更高层次的复兴,实现更美的中国梦。
关于国人是否缺乏信仰尚有争议,但是市场经济的逐利性的确冲击到了传统道德,道德的重建和信仰的树立,绝非一日之功就能解决。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
(四)
韩老师坐在我旁边,刚开始的尴尬和紧张后来都化解在了他温和的态度中。一路上,韩老师给我介绍着河流、地形,这是我这个路痴所欠缺和感兴趣的,同时也在心里暗暗佩服他的见多识广。他还讲了革命时期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如毛主席等人如何在命悬一线的革命情势下扭转乾坤,如何在云贵地区艰苦创业,四度赤水、血染湘江等。尤其在他讲到想重走长征路的时候,我也小小激动了一把。因为我也曾想着重走长征路,还有丝绸之路等。古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那么迷人,如果能走出一方天地的桎梏,来一场人生的壮游,通过参悟外部而观照内心,从而活的通透、达观,那该是多么有意义。看世事繁华、我心素简,静静地看着风景,洗去心灵的尘埃……
(五)
王校长说自己来延安很多次,但是每次来都想发现不一样的东西。生活就是不断的重复,今天重复昨天,明天重复今天,很多人被这单调的重复磨掉了热情,磨掉了孩童般的新奇。如果一个人能不被这重复所误,依然能从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那他的生活必定不会单调,他会比别人活的更丰盈。
(六)
还有很多老师唱了歌曲,印象最深的是赵老师唱的《女人不是辘轳》,这是一首老歌。印象深是缘于赵老师说这首歌的歌词写的好,这是我不曾注意的。仔细听后查阅,果然觉得经典老歌之所以经典,是有它的理由的。“没有的总想有哇,得到的还盼望……命运不是那辘轳,要挣断那井绳。”这首歌词写出了众生心态,平实、一语中的。我们一路读书,读了不少道理,喝了不少鸡汤,但并没有因此而变的更有智慧。依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该往哪里去?岁月是个好老师,它不光使人老去,也会慢慢让人不惑。寻找自己,成为自己,不惑、不燥、不盲从……这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七)
一路上听了看了很多,也感慨良多,就不一一赘述。此行多亏梁艳和赵瑾两位小伙伴给我蹭伞,要不然就黑成锅底了。还有张老师,我们一起看了宝塔山的夜景,很是漂亮,更让我念念不忘的是那凉风习习的夜晚和我们在一起时随性自在的感觉。
作者简介 穆利宁:爱好一边行走一边读书。认识外在、认识自己。
看更多走心美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滋水美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