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 · 游记】 王秀琴:追寻历史遗迹 探访王维辋川20景之行记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56期︱
编辑︱马晓毅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追寻历史遗迹
探访王维辋川20景之行记
文︱王秀琴
正值初冬季节,朔风渐起。2018年11月10日,我随同蓝田爱故乡文学小组一行21位老师和学友,在马晓毅、程社涛、王军红等老师的带领下,分别乘驾四辆私家车,出县城,一路向南直奔去寻找唐代山水诗人王维在辋川留下的历史遗迹。
9点,在南河桥集合出发,大约20分钟就来到辋川闫家村。远远望去,蓝田王维/四吕研究会会长张效东老师已早早下车在村桥头等候着我们的到来。
好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曾见过张老师,也和他有过简单的几句交谈。但孤陋寡闻的我只知道他写了一本描绘蓝田的诗词大集。之后,和老师再无任何交集。这次,真是天赐良机,缘分使然。
因为近在咫尺,使我能够细致地观察到老师。他身高大概在1.78左右,70上下的年纪,虽然瘦弱但精神矍铄。一件普通的浅绿色夹克衫,黑色的裤子,脚蹬一双旅游鞋。如仅凭衣帽取人,走入人群中就和普通人一模一样。只见张老师身挂播音器,头戴耳麦,开门见山地向我们介绍起辋川及王维遗迹的情况。他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让我等后辈大开眼界,如同饥渴万分的人终于找到了久违的甘露!我们呈半圆形将老师团团围住,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听着,飞速地记着,唯恐漏掉老师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不时地,还有人对没听清楚的问题发出疑问。我反应慢,写字慢,干脆打开手机上的录音功能直接全程录下。
张效东老师提前为我们所有的队员准备了资料,每人发给一份复印的王维的《辋川集》,里面的内容就是王维和裴迪就辋川20景互相唱和而成就的美妙诗句。《辋川集》序曰: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
手持这份资料,听着张老师的详尽讲解,我们才略略听得懂些,否则,就是一头雾水,不知身在何处!
在桥头上,张老师先是介绍了辋川辋峪:它是秦岭72峪的其中一个,东南西北走向,呈”Y”型,宽500米左右,长11公里。王维别业大部分景点就分布在辋峪的左岸和右岸。在介绍20景概况过程中时,详细说明了我们此刻正位于的闫家村周围的景点:欹湖、华子冈、金屑泉、茱萸沜、望亲坡、白石滩,重点介绍了发现考证白石滩的过程,说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我们所有的学员听的是如痴如醉!
“辋川烟雨”是蓝田有名的八大景之一,平时难得一见。不料,午餐过后,细雨飘飞,蒙蒙烟雾腾起。老天似在有意考验我们的意志,专门让我们在层层迷雾中去探寻历史长河里若隐若现的遗迹。
“还要走好些路,大家还去吗?”张老师问道。
“去。一定要去,这点雨算不了什么。走!”大家齐声答道。
我们穿行在蜿蜒的山间小路,蹒跚而行,却个个兴高采烈,兴致盎然!张老师精神抖擞,神采飞扬,谈笑风生。走在泥泞的山路上,有几次我想去搀扶他,都被他拒绝。真是老当益壮!
在一天之内的跋涉旅程中,张老师带领我们重点走访了以下7个点,基本上将20个景点全部囊括其中,让人深感不虚此行。
真心感谢蓝田县王维/四吕研究会会长张效东老师!为了考证王维旧址及20景,他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精神,无数次翻阅资料,多年亲自走访坚持不懈,同时引导中外专家进行了几十次实地走访,为恢复传统文化,为打造蓝田旅游这张名片,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那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乐观奋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令我等晚辈肃然起敬!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山中游览,户外穿行对我这个旅友来说是常常有的事情。但是,这一次和爱故乡文学小组的老师学友们一起在蒙蒙烟雨中,追寻历史遗迹,探访王维辋川20景之行,却让我感到无比的欢畅和充实!
就像爱故乡文学小组一位老师在诗中的深情吟唱:
“我们一起走着
只想完成一个共同的心愿:
爱蓝田,爱故乡
我们一起走着
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我们穿越时空,穿行于辋川烟雨中,与古人共赏蓝田美丽山水,醉了眼,醉了心........
注:以下是按照探访的先后顺序,根据录音和张效东老师《王维辋川二十景考辨》整理而成。
01裴迪小台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登裴秀才迪小台》这首诗就是王维写裴迪辋川居所的。从诗中可以推测,裴迪家距离王维的孟城坳还有较远的一段距离。那么裴迪小台在哪里?
裴迪诗《北垞》回答了这个问题:
南山北垞下,结宇临欹湖。每欲采樵去,扁舟出菰蒲。
诗里说的南山,是指华子冈一带的山峦。在今闫家村东南虎珂山,即原县水泥厂(已停办)旧址处。按诗意,裴迪小台应位于北垞濒临欹湖处,即今水泥厂旧址的西边缘与辋河相接处(距离王维孟城坳约2.5千米),经过考证,确系这里。只是,时至今日,沧海桑田,只能凭高远眺,小台旧迹已无迹可寻。
02探秘金屑泉裴
迪小台
金屑泉,顾名思义,应当是在太阳光芒的照耀下呈现出粼粼金色光斑的一眼山泉。在空气湿润、水系发达的辋川,山泉星罗棋布,金屑泉是比较难以寻找的二十景遗址。
裴迪的《金屑泉》诗曰:
萦渟澹不流,金碧如可拾。迎晨含素华,独往事朝汲。
从诗意中可知,这口泉离裴迪自己的居所很近。经过千辛万苦的找寻,终于确定在水泥厂南边的那道干涸的小水沟,离裴迪小台约150米处。(靠近水泥厂抽水塔)找到一个被废弃的地下设施,刨去浮土,揭开盖板,一个宽约1.3米,长约2.5米的蓄水池被挖出来了,一汪池水,清可鉴人,这就是传说已久的金屑泉。
王维曾作《金屑泉》诗曰:
日饮金屑泉,少当千余岁。翠凤翊文螭,羽节朝玉帝。
虽系戏语,但对金屑泉爱赏有加却溢于言表。事实上,这确是一口良泉。可惜由于这几年周围无序挖方卖土,形成低于泉眼的大坑,地下水层生态恶化,致使这样一眼“神泉”日趋衰微,无人知晓,真是暴殄天物啊!
03官上村临湖亭与宫槐陌
欹湖坐落在从闫家村到杜家村之间辋谷最宽的一段川谷里。在欹湖南端之畔有一临湖小亭,即为临湖亭。王维《辋川集.临湖亭》诗: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当年和文人学士临窗开怀畅饮,欣赏四面荷花,可见当年莲藕遍湖是欹湖一大景致。欹湖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临湖亭就处在一处突入湖中的岸上,所以有“四面芙蓉开”一说。
陌,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宫槐陌是一条路旁植有槐树的小路。王、裴《宫槐陌》诗写道: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遵循“王维门前的宫槐陌只能在孟城坳范围内寻找”这一考察大方向,通过走访年逾古稀老人知情者和召开座谈会,确定现在横贯村中间长约1千米,宽约4米,成东西走向的街道,即为宫槐陌。路的西端,正是该村通往辋河滩的下田路。路旁过去有13棵特别粗大的古槐,一一察看了这些古槐遗址,令人眼前立即浮现出了一副“仄径荫宫槐”的图景。一千多年前的这条小路,穿过历史的迷雾,又和我们相逢在王维故居门前。只是当年人迹罕至、幽阴多苔的槐荫小道,而今已变成人来人往的水泥街道了。
04孟城坳上村临湖亭与宫槐陌
“坳”是山间平地的意思。
孟城坳原址位于辋峪的中段,是别业二十景的轴心。此地是辋谷的最宽平处,在今辋川镇官上村,该村也是整个峪道最大的村子,古代这里曾是一座兵城。
王维《孟城坳》诗: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王维在辋川的居所只有孟城坳和鹿苑寺两处。后来移居到10里外偏僻的最南端文杏馆处,那里离得最近的村居也将近2里,反映了王维寻求隐居生活的本真:避世绝俗,闲静自然。
05鹿苑寺与王维手植银杏树
鹿苑寺现在辋川镇白家坪向阳公司14号厂区,在北宋以前又称“清源寺”。寺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70米,东西宽约120米。据《旧唐书》《蓝田县志》记载,清源寺建于唐代,毁于唐末战乱。清源寺是王维晚年和母亲共同的居所,临终捐为佛寺的,改名“鹿苑寺”。
银杏树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珍贵的树种之一,又名白果树。王维有诗云:“文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这株现在位于辋川镇白家坪向阳公司14号厂区的大银杏树,据说就是王维当年亲手种植。它树形高大(树高20米,树围5.20米,冠幅18米)枝叶浓密茂盛,虽历经千年沧桑,电击雷霆,依然苍劲挺拔,现已被收入西安市古树名木一级挂牌保护。时值金秋,金黄色的树叶挂满枝头,灿烂如花,似乎在向世间诉说诗佛王维的不尽风流韵事和千年的沧桑。
06辛夷坞
“坞”是一种四边高,中间低的地形,类似盆地。辛夷坞下面的村子是支家湾。村前有一个景点就是王维笔下的竹里馆。以前这里有几十亩的竹子和芦苇。自沪陕高速通行后,原貌就不复存在了。
王维、裴迪分别有诗《竹里馆》描述: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辛夷,落叶乔木。因其初春开花,当地人又称其为报春花,是木兰花的一种。白色曰玉兰,紫色即辛夷。因芙蓉花与辛夷花形相似,花色相近,故称“木末芙蓉花”。
王维、裴迪分别有诗《辛夷坞 》描述: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王维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诗意极其含蓄而具有禅意。
07鹿柴
鹿柴的“柴”,古汉语通“寨”、“砦”,即栅栏,篱障。根据诗名推测,鹿柴就是别业中一处设有栅栏的养鹿的地方。
在辋河左岸河口村西有一个村子叫哑呼村。要走到这个村子,先要经过纵深大致2000米的“哑呼岩沟”。该沟陡峭狭窄,两岸石崖若墙,其沟口和沟顶两端地形皆收缩成数米宽的隘口,全沟就像一个两头扎紧了的口袋。若上下口各置围栏,的确是一个养鹿的好地方。据传说:王维当年在此养鹿时雇请村上一个哑巴为其看护。一日,虎至鹿群哑巴大惊,爆呼一声山谷雷鸣震动,老虎竟被吓跑了。意外的是,此后哑巴竟会说话了!这个村子也就被唤作“哑呼村”。
王维、裴迪分别有《鹿柴》诗曰: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迹。
哑呼岩沟因为陡峭,全部为石质结构,一走过垭口就是土质的地面,就有人家(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二是因为是东西方向的地形地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可以照进来,下午后陡峭的南面山壁挡住阳光,夕阳从另一个垭口照进来,所以是“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因地形独特,人迹罕至,鹿柴是二十景中至今唯一还基本保留原地貌的遗址。
▼
王秀琴:微信名西安秀子,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人,公务员。平素热爱文学、写作及诗歌朗诵。工作之余,爱好广泛,常与朋友唱歌、跳舞、旗袍走秀、郊游或户外登山。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崇尚健康、自由的生活方式。
▼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编审:马晓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
友情提示:滋水美文(zsmw1199)有一个姊妹号,璞玉有约(zihan20180812),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璞玉有约,主编微信:wangzihan680121
留一处空白 随时浓墨重彩
识别二维码 关注璞玉有约
微信公众号:zihan20180812
喜欢就点个赞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