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Ⅱ:新丝绸之路上的摇滚【Vol.3】两万三千步,走遍凉州城 (下)
西行漫记 Ⅱ:新丝绸之路上的摇滚
【Vol.3】两万三千步,走遍凉州城 (下)
Leon君
信笔游疆 | 5.27, 2017
满脸狐疑地走到庙门口,看见掉漆的绿色牌匾上,赫然写着“大云寺”三个大字,斑驳的木门半开着,里面一个游人也没有,在午后烈日的直射下,安静得都快冒烟了。
我端着单反跨过门槛,正要往里进,突然被一个声音叫住,原以为会是“施主,从何处来”之类的问候,没想到是找我收门票的,不过倒是不贵,就五块钱,而且售票的大爷人还蛮友善,提醒我钟楼也是可以上去的,能够俯瞰凉州城。
这恐怕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包场一个景点吧,空无一人的院落,没有僧侣也没有香火,跟我想象的大云寺香客熙攘的景象,完全不一样。
寺里的佛殿倒是雕梁画栋,但每一间都大门紧闭,除了墙上的字画和墙根边的石碑,好像没有什么可以看的。
逛完一圈,稍感失望地回到正对门口的大殿前,站在屋檐的阴影下歇息片刻。
环顾四周,殿门两边的楹联引起了我的注意,叫做:“自炼自修,莫道此间非彼岸;即心即佛,须知东土是西天。”
反复咀嚼了这两句话,特别是独自西行于此,颇有感触。
莫不是玄奘法师或是佛祖给我的某种启示?
细细想来,倾颓的古庙有倾颓的意境,如若待新庙修好,怕是会归为大同吧。
想到这里,内心忽然就被治愈了。
我登上钟楼,看见顶梁上悬着一口积满灰尘的大钟,用手轻轻敲击几下,俯耳倾听钟体里传出的悠长、浑厚的回响,宛如海潮。
这见证了千百年历史的晨钟暮鼓,彼时化为我指尖一瞬。
◆ ◆ ◆
走出大云寺,向西往老城中轴线方向回行,再转至最北处,那里便是“马踏飞燕”铜奔马出土的地方——雷台汉墓遗址。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铜奔马的真品已经拿到甘肃省博展览去了,所以这里看到的所有铜奔马都是复制品。
不过没关系,我就是来看看举世闻名的“马踏飞燕”是怎么被挖出来的。
▲中国旅游标志出土地——雷台
▲入口处的“马踏飞燕”立像
▲雷台的前身是东晋时期前凉国王张茂所筑的灵钧台
▲雷台汉墓的墓主人至今没有确认身份,因为出土的铜俑铭文上只写了“守张掖长张君”(意思是镇守张掖的长官“张君”,“君”是古代尊称),至于是哪位张君就不知道了
整个遗址公园都是围绕铜奔马、铜车马仪仗队来建设的,顺带科普了一下墓主人所处的东汉时期的冶炼技术和文化造诣。
▲等比放大的铜车马仪仗队,原件就是从汉墓里发掘的,但是个头小得多
▲这套铜车马共有99件,艺术价值最高的就是摆在队伍最前列的“歪脖子”铜奔马
▲“歪脖子”铜奔马后来被郭沫若同志看到了,于是他亲自题名,从此有了“马踏飞燕”
▲雷台观,明清时期建造的道教宫观,用于祭祀雷神,这也是雷台名称的由来
▲雷台汉文化陈列馆,里面的展品有一小部分是出土原件
▲1983年,“马踏飞燕”被正式定为中国旅游业的logo
▲铜车马[东汉]——车轮辐辏如此之细,这么多年都没有折断,冶炼技艺可见一斑
▲绿釉陶马[东汉]——这马的画风让我莫名想到动画片“大力士海格力斯”
▲灰陶奔马[魏晋]——最蠢萌的“马踏飞燕”,可能是陶匠把画工的草稿拿来做的吧
为什么“马踏飞燕”的地位被后世拔得这么高,还专门为这件文物做了一个主题公园。说白了,就是惊叹于古人怎么把一匹大马只用一只蹄子就能立在小小的燕雀之上,保持迷之平衡,而且还把静物塑造出了行云流水的动态感,这种技艺和想象力着实令后人叹为观止。
若是要问我为什么对“马踏飞燕”如此着迷,那大概是源于我的属相吧,哈哈。
◆ ◆ ◆
参观完雷台就要向南折返了,此番徒步环城之旅的最后一站,我选择了位于老城中央的鸠摩罗什寺。
可能很多人知道金庸笔下的番僧“鸠摩智”,并不认识什么鸠摩罗什,但实际上鸠摩罗什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甚至是能够和玄奘齐名的佛典翻译家。鸠摩罗什出生在西域的龟兹国,比玄奘早生两百多年,曾为东晋前秦的国师,算是玄奘的老前辈了。
走到鸠摩罗什寺门口,立马感觉到和大云寺的鲜明对比。
寺庙临街,琉璃瓦金光灿灿,高耸的山门屋顶,挑出层层斗拱的飞檐,装饰色彩非常艳丽,想必是不久前才补过色。画工精美的横梁下面,朱漆的四根立柱,让整个门头看起来非常气派。
一看便知这是一座现代修复过的、仍然供养着僧侣的寺庙。有点意外的是,进去参观是免费的。
虽然看到里面的建筑都很新,但不代表这座寺庙很平庸,它还是有拿得出手的东西的:一座始建于东晋的保藏有鸠摩罗什大师舍利子的宝塔——罗什塔,就是镇寺之宝了。
这座宝塔不是那种能上人的大型建筑,它是一个只有33米高的小型纪念塔,主要就是安放舍利子并且供人礼拜的。
绕过罗什塔再往里走就是鸠摩罗什纪念堂。
殿内的挂画展现了大师一生的悟道历程和卓越功绩,原来汉传佛教的主要典籍《金刚经》、《法华经》等等都是出自他的翻译,确实是一个影响力非同小可的高僧。
又涨知识了,感觉来武威一趟,不想涨知识都难。
◆ ◆ ◆
接受了一天的文化熏陶,感觉需要吃点什么消化一下,以弥补胃里的空虚。
直接再往南走七八百米,就是凉州区文化广场,那里有一座地下商场,卖什么吃的都有,我先来一碗卷边的炒酸奶,压压大西北的火气。
既然说到吃,那就讲讲武威的特色美食吧,虽然大西北一线的风味都大同小异,但是武威的“三套车”还是有点意思的。
“三套车”实际上指的是一份包含三样东西的套餐,分别是饧面(音同“行面”)、腊肉和红枣茯茶。据说“三套车”这霸气的名字和左宗棠去新疆平叛路过凉州时,用这份套餐犒劳三军有关。
饧面就是一种手擀汤面,勾有芡汁,分量很足,而且里面本来就有肉片、木耳、青菜丝等不少食材,再加上一碟秘制腊肉,基本上又是吃不完的节奏,不过味道真得很赞,感觉可以两个人分一份“三套车”了。
吃完“三套车”,天都还没有完全黑,而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天边还是晚霞普照。
我知道从现在开始,我将要调整生物钟来适应西北地区和中原的时差,因为越往西走,太阳落得越晚,往后去新疆晚上到九点半、近十点才入夜。
◆ ◆ ◆
暮色降临,走回南城关——今天正式出发的地方,一天的徒步漫游也将在这里结束,看一眼微信,步数已经刷到两万三千步了,暂登“微信运动”的榜首。
正当我志得意满的时候,抬头看了一眼南城关广场,又被震惊到了。
白天来的时候还是空旷无人,这天一黑,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乌央乌央的人群,不留余地的站满了整个广场。不管男女老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块儿,激情洋溢地跳着广场舞。
虽然跳广场舞并不稀奇,但是这么多人,在这四万平的广场上,同时跳,还跳着不同的舞曲,竟然还互相不干扰,我真是头一次见。厉害了我的武威人民,你们真不辜负你们的城市名字,威武霸气!
◆ ◆ ◆
由于天黑得晚,回到旅馆也很晚了。
这一天徒步下来,不坐任何交通工具,纯用脚步丈量凉州城,也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
实话说,真得挺累的,不过游览的过程中,倒没有很明显的感觉,等坐下来,才发觉小腿已经酸软了。然而这还不算完,武威的烈烈阳光还附赠给我两条赤黑的“大袖套”,整个胳膊晒成了黑白分明的两截,就跟杵酱油里似的,碰一下还火辣辣的疼,看来白天涂的防晒根本没用,还是现在老老实实抹芦荟胶吧。
好在西北的白天太阳炎热毒辣,晚上还是凉风习习的,可以不用开空调,也没有蚊子。暴走一天之后,终于可以躺下来了,听一曲《在路上》,沉沉睡去。
在路上,和我唱这一首歌。
总是梦中麦田,守着每一片金黄。
----------------------------------------------
下期预告:【Vol.4】日照丹霞红似肉
行程路线
● [ 武威 ] 南城门 →武威西夏博物馆 →大云寺 →雷台汉墓 →鸠摩罗什寺
景点信息
● 南城门:全天开放,免票
● 武威西夏博物馆:每日 8:00-17:00 开放(周一例行闭馆),免票
● 大云寺:每日 7:00-20:00 开放,门票 5元/人
● 雷台汉墓:每日 8:00-17:30 开放,遗址公园免票,进入汉墓内需门票 45元/人(网上订票40元/人)
● 鸠摩罗什寺:每日 8:00-18:00 开放,免票
美食推荐
● 凉州三套车:人气较高的餐馆有“老王三套车”,位于武威文庙附近,人均14元
- LEONSPLANET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