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刘村史 民俗 趣说养高脚牲口——马、驴、骡

            趣说养高脚牲口——马、驴、骡

                            刘彦强

马、驴、骡也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坡刘村人统称为高脚牲口,高脚是因其蹄子的特殊而得名。

历史上,马是以战马而文明,对富人而言,马又是代步的工具,所谓“走马观花”就是骑在马上游乐,但对农民而言,马的用途与牛相同,只有力气大小和是否好使唤的区别,没有千里马与笨马的区别。与牛比较,马的速度快,反应灵敏,拉车胜于牛,但没有牛好使唤,也比较金贵,难饲养些,所以一般农家是养牛而不养马。旧时如果说谁家有“高骡子大马”,那就是说这家是富裕的大户人家。

坡刘村人养的驴不是文艺小说中说的小毛驴,而是个子高大如马的特有品种关中驴。与马相比较,驴不如马高大有力,但比马体质健壮,抵抗能力很强,耐粗放,不易生病。役使方面驴最适合于拉磨子和碾子,所以人们说某件事情很容易时常常比喻为“磨道里里寻驴蹄印”。但与牛马相比较,驴属于最难使唤的,在农人的心目中,驴始终与“笨”和“犟”联在一起,人们说某人愚蠢、倔强时常常会用驴来比喻,说“笨的跟驴一样”,或者“比驴还犟”。

骡子因为是马与驴杂交的产物,所以因其父母的不同分为两种,公驴和母马杂交生出的后代被称为马骡,人们通常所说的骡子就指的是马;而公马和母驴的后代被称为驴骡,学名叫駃騠。骡子被认为是一个杂种优势的典型案例,骡子克服了亲代双方的的缺点而继承了双方的优点,有比父母更好的性能,它比马还要高大,拥有比马更好的耐力,不像马对饲料要求那么高而且食量也小于马,堪粗饲,耐劳苦,抗病力及适应性强,挽力大而能持久,而且寿命更长,使用年限也更长,所以农民喜欢养和使用骡子。  骡无生殖能力,母骡偶可产驹,但不及骡代佳良,所以没有农民是不饲养的。

无论是马、驴、骡还是牛,小时都叫“驹”,分别为马驹、驴驹、骡驹和牛驹。牛驹长到一定程度要穿鼻孔,戴上鼻环,马驹、驴驹、骡驹长到一定程度就要给戴上笼头。笼头一戴上,就意味着这些小家伙们不能自由自在的到处乱跑了,而是被缰绳拴住限制自由,并且需要学着干活了。由此就产生了一种说法,就是把某人被管制住了就说给“把笼头戴上了”,比如小孩子上学了,大人们会说“给娃把笼头戴上了”。再比如要想办法制服某人,就说“给喔货挽个龙头”。

在坡刘村,赶马、驴、骡的口令与赶牛相同。但役使时牛只用个跟头套在牛领子上,触绳拴在牛鼻环上即可,而马、驴、骡需要先带上叉子(嚼子),拥脖,在拥脖前套上夹棒子,触绳拴在马嚼子上才行。耕地时,马、骡是不用鞭子的,只要叫声“得儿”、或者用触绳轻轻一甩,它们就知道加速行进,牛、驴则要用鞭子驱赶。

带着笼头的马         带着嚼子的马

耕作的马具图

(0)

相关推荐

  • 关于家禽畜禽养殖方法的谚语俗语

    羊吃碰头草. 羊儿一天,两饱一干(吃饱.喝饱,雨后毛晒干). 羊遇下雨天,毛须烘干. 春放阴坡,夏放东西,秋放近坡,冬放高坡. 春不啖(喂盐),夏不饱;冬不啖,不吃草. 九月啖盐顶住风,伏天啖盐顶住雨 ...

  • 安平南侯疃东边又见牲口刭地?

    看得出这是什么牲口吗?现在很多80后,90后就没有见过牲口刭地,作为70后的我,一眼就看出这是骡子,咱们那有句俗话:不懂眼的和拉拉,见了骡子说是马,骡子分马骡子和驴骡子,是马和驴的杂交所生,一般骡子是 ...

  • 家乡纪事(5)—— 5号骡子3号驴

    每每提起生产队时期的陈年旧事,就会想到队里的那两头最得力的牲畜--5号骡子3号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生产是以生产队为基础集体经营的.每个生产队都建有一个很大的牲口棚,养着牛.驴.马.骡子等几十 ...

  • 【半亩方塘】想起那头红犍牛

    想起那头红犍牛 祁国平 太阳柔柔的从东山头升起,十分安详,这是1978年春天的太阳,祖国大地到处洋溢着灿烂的笑脸.红犍牛就是乘着这春天的阳光走进了我家,那年我7岁,刚刚走进小学堂. 宁夏南部山区,属于 ...

  • 坡刘村史 民俗 趣说养猫

    趣说养猫 刘彦强 农人养猫,目的不再好玩,而在于扑鼠. 别小看老鼠,这小东西与人相处最久,人必欲除之而后快,成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说的正是这个意思.但虽然人人喊打,但人人对老鼠 ...

  • 坡刘村史 民俗 趣说养狗

    趣说养狗 刘彦强 "狗是人的朋友",过去坡刘村几乎家家都养狗. 不过,那个时候坡刘村人养的狗就是咸阳本地普通的笨狗.说是笨狗,是后来人们区别于外来品种的狗如狼狗.宠物狗而言的,其实 ...

  • 坡刘村史 民俗 趣说黄鼠

    趣说黄鼠 刘彦强 黄鼠体长约16-26厘米,尾较短,长仅有5-7厘米.因其乖巧可训练,是旧时坡刘村青少年最喜欢的小动物,用今天的观念看,就是青少年们养得最多的宠物. 在坡刘村一带,黄鼠主要生活在村北五 ...

  • 坡刘村史 民俗 趣说养鸡

    趣说养鸡 刘彦强 在鸡鸭鹅三大家禽中,坡刘村因水的缺乏,很少有养鸭鹅的,但鸡却是家家都养.过去人穷,养鸡最主要的就是用鸡蛋换钱补贴家用,自家是很少吃鸡蛋的,只有女人坐月子.孩子过生日.老人患病时才会给 ...

  • 坡刘村史 民俗 趣说养牛

    趣说养牛 刘彦强 牛,对现代年轻人而言,就只有吃牛肉的认识了,他们很难理解,作为六畜之首的牛,再也没有任何动物能比他更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文化.翻翻词典,与牛相关的成语数以百计,其他任何动物都无法与之比较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三) 其他杂粮

    第三节    其他杂粮 一.玉米. 在坡刘村,过去除了小麦,玉米就是最主要的粮食了. 玉米的食用方法主要是熬玉米珍.传统的玉米珍的做法是将玉米粒放在碾子上碾,碾碎后用簸箕簸.筛子筛除去玉米皮即可.根据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二) 蒸馍与烙馍

    第二节   蒸馍与烙馍 1.合面.发面与揉面. 馍按粮食品种的不同分为细粮馍.杂粮馍和菜馍,细粮馍在坡刘村是特指的小麦粉做的馍,其他玉米粉.豆粉.大麦粉等等做的馍都一律称之为杂粮馍,也称粗粮馍,粮食参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一) 面食

    饮食            第一节   面食 一.    磨面. 坡刘村属于黄土高坡的渭北塬区,自古以来主要种植较为耐旱的小麦,由于小麦是人们的主食,在长期的生活中,人们发明了很多小麦的美食方法,其中 ...

  • 坡刘村史 民俗 穿衣(二) 解放后的衣着

    第二节    解放后的衣着 解放以后的五六十年代,人们的衣着基本与民国时期无异,只是男人不再穿长袍马挂,中山装渐次流行.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