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经典文献整理研究
目的:整理分析古代经典文献中失眠的相关条文,总结归纳古代医家对失眠的认识,挖掘针灸治疗失眠症针灸处方规律,期可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失眠症提供经典文献方面的参考。方法:本课题选取古代经典文献《黄帝内经》、《难经》两部,《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古代针灸专著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检索结合人工检索,对此四部经典古籍中关于失眠和针灸治疗失眠症的记录进行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简要归纳古代医家对失眠的认识、描述、病因病机以及与治疗失眠症的针刺艾灸操作方法,重点整理归纳针灸治疗失眠症的选穴规律,挖掘所取穴位中某些内在联系。
结果:1.经典文献对失眠的认识已涵盖了现代医学的失眠症范畴,其对失眠症的诸多不同描述词与该病的发病脏腑有明显关系。2.古代经典认为导致失眠症发生的原因有生理因素、气候反常、误刺、外感六淫和内伤五脏六腑,多数病因为内伤五脏六腑。3.本课题共检索到失眠相关条文134条,针灸处方70张,其
处方规律为:(1)单穴处方为主,占74.65%;(2)最常用穴位是
肾俞、隐白、三阴交、列缺、太渊、心俞、公孙、膏肓;(3)共使用68个穴位,经穴67个,经外奇穴1个,常用腧穴34个,总频次共130次;(4)常用经脉是膀胱经、脾经、任脉、肺经;(5)所用腧穴以特定穴为主,共42个,占总频次的70%,其中以五输穴、交会穴、背腧穴为多;(6)全身分布以下肢部腧穴应用最多,占总用穴的32.35%,为远端取穴,正如《灵枢》所言:“病在上,取之下”。4.单穴处方刺灸操作按“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详细记载,对穴、多穴处方具体操作方法描写极少,少部分个穴强调“灸”或灸“百壮”。结论:经典文献对失眠症的诸多不同描述词有助于临床辨证论治;其对失眠症的理论阐述及其针灸治疗取穴规律反映出古代的失眠症与五脏六腑关系更加密切,其辨证用穴采用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其处方多数少而精,可见古代医家辨证用穴的精准,明代的《针灸大成》多穴处方有所增多,是古代医家根据疾病的发展变化、病情的轻重总结实践认知的发展进步;其认知充分体现“整体观”和“治未病”的思想,在防微杜渐和根治上的研究令人向往,值得我们后人深入思考并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