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宋庆龄的葬礼为何比原计划提前5分钟开始?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泰戈尔《飞鸟集》
人终有一死,伟大如那些革命先辈们亦不会因为个人的意愿和民众的愿景而长存于世。
葬礼,作为一个人最后的哀荣,更是对一个人的永恒的告别,即使是普通人也会想要尽力让它足够盛大,以尽哀思。
对于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做出过伟大功绩的先辈们,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崇敬之情,最好的方式便是为其举行国葬。为了祖国的强大奉献一生的宋庆龄先生,在逝世后以国礼葬之自然受之无愧。
一、 葬礼之未雨绸缪
1981年6月4日上午9点55分,遵照宋庆龄先生生前的遗愿,她的葬礼安排在上海,埋骨于当时的万国公墓之中,这里也是她的父母等人的长眠之地。
宋庆龄先生的葬礼是按照国礼葬之的,据当时负责宋庆龄先生葬礼相关事宜的李家炽回忆,这场葬礼从开始筹备到最终能够顺利完成,其过程实乃不易,多亏了各级领导们的未雨绸缪。
而他最开始被安排筹备这场葬礼是在1981年的3月底。
当时李家炽抵京参加工作会议,在会议结束之后,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冯文彬找到李家炽,两人就宋庆龄的病情进行了一场谈话。
李家炽被告知,八十八岁高龄的宋庆龄所患的乃是血癌,中央已经安排相关的专家为其诊治,也只能是暂时的延缓生命,并不能完全治愈。
衰老已经让宋庆龄身体的各项机能退化,宋先生的病情即使是如今的医疗水平也很难治愈,当时的她,生命就像大海里的一叶小舟,稍大一点的浪花就可能让她沉入海底。中央方面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能早做打算。
李家炽了解到,宋庆龄是希望葬在家乡上海,于是在上海按照国葬礼制制定了严谨的计划流程。
李家炽在接到这个任务的第二天便返回了上海,并将这一任务传达给了上海市委。上海市委认为宋庆龄先生能够安葬在上海实在是上海的荣幸,更加是一项政治任务,大家也都积极的准备着。
当时间来到五月底,宋庆龄先生的身体状况更加危急,中央方面要求李家炽尽快给出安葬方案。面对这一问题,李家炽立马犯了难,他告知中央领导,国葬由地方承办连先例都没有,这还是一场不能有一点差池的葬礼,上海方面实在是不知如何安排。
面对如此困难重重的葬礼,各方面不断的协调商议。
按照国葬的规格,场面必定盛大非常,但宋庆龄先生要求一切从简,最终决定由原来的五百人出席改为两百人的出席,遵从宋庆龄先生的遗愿,将朴素进行到底。
有关葬礼的相关事宜商讨确认后,李家炽便返回上海,向上级汇报葬礼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让各部门积极做好一切准备。
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在北京逝世。她逝世的第三天到第五天在北京举行公祭,第六天举行追悼大会,第七天到上海安葬。
宋庆龄先生的逝去让无数人悲痛不已,而她即使离开这个世界,她的高风亮节的精神和她为祖国所做的贡献,会永远的留存在中国的历史上,也会铭记在人们的心上。
二、 葬礼为何提前?
按照中央最初确认的方案,宋庆龄先生的葬礼应该是上午10点准时开始,而实际开始时间却是9点55分,比商定的时间提前了5分钟,而这一切都是邓颖超临时决定的,为什么邓颖超临时决定宋庆龄的葬礼提前举行呢?
按照宋庆龄的一切从简的遗愿,中央最终确定仅200人可以有幸送先生最后一程。因为先生身前在社会各界均有贡献,出席葬礼的人员便包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妇女代表、青年和中小学生等。
葬礼的一应流程早就商定好了,奈何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在葬礼举行之前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葬礼当天,邓颖超等中央领导们一路坐专机抵达上海虹桥机场,然后又一刻不停的在九点多到达万国公墓。按照流程,本可以稍作休息再参加葬礼,而邓颖超一到万国公墓就找到李家炽,表示为了确保葬礼的万无一失,她想到现场看看。
当时的上海已经进入夏天,即使是上午,户外也是燥热难耐。为了葬礼可以完满完成,更是为了表达对这位先辈的崇高敬意,即使燥热难耐,大家也都一早列队等候,其中不乏老人和学生代表。
当邓颖超到达墓地现场时,她看到了那些满头汗珠的老人和儿童,她立马找到李家炽,告诉他,天气太热了,学生代表和老人们会受不了,要求他不必等到十点,葬礼立马开始。
李家炽将这一情况立马报告上级领导,经过对现场的实地勘察,大家一致同意邓颖超的建议,葬礼立刻举行。
这一决定导致葬礼比原计划提前了5分钟,这中间是为了不让参加葬礼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在这场葬礼上有中暑的风险,故而提前了宋庆龄的葬礼,这种大爱延续了宋庆龄先生在世时的精神。在后来的相关报道中,也只是报道了葬礼是上午举行,并未写到具体时间。
对于如此博爱的宋庆龄先生来说,看到如此炎热的天空下,有这么一群人为了她的葬礼可能面临中暑的风险,相信她的选择也会跟邓颖超一样。
三、 宋先生的大爱无疆
宋庆龄先生出生于上海的富裕家庭,在美国接受了教育,为了革命回国,为了孙中山的'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愿,更是奉献了一生。
我们对于宋庆龄先生的了解,大都是因为她是孙中山先生的妻子,以及宋氏三姐妹经历的传奇经历,而她的很多丰功伟绩却在这些头衔和八卦下被人们自然的忽略。
伟人之所以伟大,大多都是源自一颗大爱无疆的心,宋庆龄先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宋庆龄先生她用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为了祖国做出过很多很多的贡献。
宋庆龄先生一直以来都一个不喜铺张浪费的人,她不仅是不喜欢铺张浪费,生活中更是为了关爱他人,常常借钱度日,甚至曾变卖旧物来贴补家用。她的博爱之心为她的身前身后都赢得了很高的赞誉。
宋庆龄生前常常说北京是工作的地方,上海才是家。她曾在1978年最后一次回上海的家,她回家做了好几件事,其中有一件事对宋庆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变卖旧物。
上海人常说'卖旧物乃是不得已之事'。宋庆龄生前常以节俭自居,但每当国外友人来访做客,她都会自掏腰包热情款待。
即使国家认为这属于外交事务,该由国家出钱,但宋庆龄从未接受过;她平时又特别关照身边的工作人员,她每月的工资其实并不少,她却都拿出来给身边需要帮助之人,导致她经常借钱度日。
宋庆龄先生生前曾整理了家里物件拿去变卖,那些经历了无数风雨而被保存下来的物件,被低价卖出,而所得钱财也都用于帮贫扶弱。
在宋庆龄逝世后,上海市委将宋先生曾经卖出过的一些物件放在了宋庆龄故居,以供后人观瞻。
宋庆龄先生已经故去很多年,但她洁身自好、勤俭爱民的崇高精神会永远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生活在如今这样的太平盛世下,我们不仅需要时刻铭记革命先辈们为这一天所流的鲜血,更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像宋庆龄先生那样的博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