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氢友问】氢气效果与服用药物有冲突吗?
在氢气应用的过程中,经常有人会问:
在使用吸氢机、氢水机等氢气产品的同时,还会同时服用一些药物来改善和维持某些指标。这种情况下,氢气是否可能与药物发生冲突?
关于这个问题,上海汇康氢医学研究中心的氢医学专家康志敏教授认为:这是有可能的,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方法论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从理念上分析,氢健康调理与中医理念更相近,不能一味急着看到效果
我们一直强调氢气的整体调整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医疾病干预的理念更相近。和中医治疗相类似的是,我们同样针对“治人”而不是“治病”,这与西方医学的“见招拆招”其实是背道而驰的。
比如一个皮肤的“火疖子”(西医的皮肤疖痈),中医倾向于等待它“发”(就是等它慢慢长大)到一定程度再处置,认为这样可以“去根”,西医的手段是马上处置,利用清创消炎等等压制它继续发展;
再比如咳嗽咳痰,中医认为需要辨证论治,很多咳痰是一种身体内部“毒素”的排出,有利用肺部健康,而西医一般都会马上利用各种方法镇咳消炎,减少痰液生成(近几年中枢镇咳药下架不再使用,因为发现虽然效果好但是副作用极大,其实西医也在摸索)。
这种情况下,氢健康调整,不可避免的就会卷入“中西医思维的理论之争”,很多情况下,不认可“调理反应”存在的合理性,不能耐心等待身体慢慢发生改变,一味急着看到效果,很大程度会对氢气产生质疑,这是理念问题,我们几千年的中医文化都无能为力,我们小小的氢健康更加不可能具备对抗性。
从疾病干预的地位分析,氢气不干扰临床治疗方案,是配合医疗的院外温和辅助调理
我们反复强调,不能干预临床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因为人体和疾病都是及其复杂的,一个患病多年而且大量化学药物治疗后的人体,尽管临床医疗是一个“对症处置”,但是长期的发展应用,针对各种疾病都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有效性暂且不说,起码应用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是大众认可的主流治疗方案和体系,也是王者地位。
而氢气作为一种身体调理手段,是配合医疗在医院外给予的一种温和调理,是辅助方法。
氢健康领域,最害怕的是过度迷信“氢气无敌”,自身不具备对疾病的系统认识(包括中医和西医理论认知),盲目觉得可以利用氢产品来替代临床治疗,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导致严重后果。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温和的利用氢气作为手段,一方面慢慢调整患者的整体崩溃,一方面尽量减少各类临床医疗手段的副作用。一旦出现冲突,只有一个原则:保证医生治疗不被干扰!
不是氢气不好,而是和医生治疗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尽管现在的医疗系统在慢病治疗方面有很多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哪种手段可以真正替代它。氢医学期待的,是通过预防和改善尽量减少人群发生重症和“多病缠身无处下手”的比例。“上医治未病”,这才是氢医学转化的最终目标。
对因调整和对症处理,出现冲突不可避免
最后要告诉大家,对于一个已经全面失调的复杂身体,对因调整和对症处置之间,出现冲突不可避免。
目前已经有一些反馈,比如喝氢水以后降压药不好用了;吸氢以后镇痛药效果不明显了等等。再次提醒:一旦出现冲突,暂时停止氢气应用或者减少氢气应用比较好。
氢气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首先警惕吸氢可能引起的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其次要对很多相对安全的“调整反应”有正确的认识,比如吸氢喝氢水引起的尿多痰多,关节疼痛,痛风发作等等,都有可能是身体好转必然的反应,我们这个时候不用慌张,只需要调整氢气用量或者改变手段,尽量减缓各类反应的严重程度慢慢来就好,这个时候急于用消炎药止痛药强行干预,其实是不必要的。
氢产品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健康预防
总的来说,氢产品的大范围普及应用,最核心的价值和目标是健康预防,通过长期坚持获得健康改善,减少身体恶化几率,是“防大病”而不是“治大病”。
对于“多病缠身”和“疑难重症”的个体,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清楚“沉疴难治”的最基本道理,氢气既不是“大罗金仙”也不是“救世主”,你能做到的,就是利用氢气产品摄取氢气给予一点帮助,慢慢的通过长期应用激发内在修复,尽量创造一些“奇迹”。
氢气产品:上海纳诺巴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吸氢机和纳米气泡富氢水机
免责声明:本文主要观点内容来自康志敏教授。纳诺巴伯氢友会不对其科学性、有效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若内容涉及健康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健康指导依据。
温馨提示: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氢气不能替代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