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倾听吗?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生活中你是否经常听到妈妈抱怨爸爸不做家务、爸爸吐槽妈妈总是唠唠叨叨、同事埋怨领导不听取建议、领带责怪员工不按要求完成任务等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出自没有用心倾听别人的讲话,用心倾听是有效沟通最好的方式之一。只有真正了解对方内心所想的,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拉近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本篇文章回答了好的倾听是什么,教会你学会真正地倾听别人。本文译自The Guardian,原作者Annalisa Barbieri,原文标题“Be interested, be curious, hear what’s not said’: how I learned to really listen to people”,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住在我们对面的一个叫帕姆(Pam)的漂亮女人每周都会来给我妈妈做一次头发。帕姆是一名退休的美发师和美容师,费雯丽(Vivien Leigh,著名影视演员)的母亲曾教过她。
我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情,是因为我听见她和我妈妈的谈话。她在给我妈妈理发,我妈妈坐在立式吹风机下,帕姆卷起一团棉絮来保护我妈妈的耳朵以使它不被烫到,她会一直给我妈妈说个不停。她会滔滔不绝地讲起关于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事,虽然我妈妈不是她的粉丝。她们两个还经常会讲起早年间的生活,当时帕姆住在约克郡(Yorkshire),我妈妈住在那不勒斯(Naples)。
帕姆和我妈妈的茶话会从我8岁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我22岁离开家。我经常会坐在餐厅的桌子旁边,一边偷吃着妈妈给帕姆准备的饼干,一边观察她们两个是如何倾听对方讲话并表达自己的。我观察到,通常妈妈会在帕姆谈话停顿的间隙,她附和说“是的、对的、完全正确”,然后开始讲述自己的、与刚才所谈论的完全不相关的轶事。我爸爸很少加入她们,但在他如果出席这样地场合,他会在这个时候扬起眉毛向我示意。
“作为孩子,我经常感到缺乏语言来表达感受”
在十几岁时,我注意到人们在他人谈话的过程中很少会去主动问问题。在吃饭和聊天的过程中,家人在谈话时总是会被其他人打断,或者被别人抢话头,将谈论的话题全都引导他们身上。我的家里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惯犯”,在认识他的20年时间里,他总是将谈话话题有意无意地引到自己身上,这种事情发生的频率我都可以一一细数出来。作为一个孩子,我缺乏语言向大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因此,我决定与众不同,与其去表达自己,不如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直到2008年我被任命为《英国卫报》的“知心大姐”(接收读者们的来信,并一一回信)时,才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在回复读者来信的过程中,我会邀请专家(通常是心理治疗师)与我一起编写回复。我很喜欢他们对人类行为的洞察,很快我就发现,我收到的每个问题都是源于彼此无效的沟通表达方式。
我发现,倾听不仅仅是“听”、不打断对方,或者针对对方所说问一些问题给与反馈,而是真正地倾听对方在表达什么,还要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说。要对对方所讲的话题既感兴趣,又产生好奇。这意味着自己要主动去寻找对方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去琢磨对方掩藏起来的、不愿意表达出来的情感感受。同样地,好的倾听意味着要主动去思考别人说过的话,就好像你从未听过一样。简而言之,就是关注。
倾听是一种我们可以通过慢慢练习来实现的技能。毕竟,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中的许多人几乎都是通过社交媒体或短信、电子邮件来建立友谊关系。这不并像现实生活种面对面交谈,你不用那么专心。你可以在你想回复的时候打开通讯设备、不想回复的时候将其关闭并返回到其他界面。在一个新播客节目中,我再次访问了过去13年来一直活跃在我专栏中的值得信赖的专家,请他们谈谈在亲密对话中如何表达智慧---也就是倾听的艺术。
在成为一名咨询专栏作家的几周内,彻底改变了我。刚从事这份工作时,我的大女儿恰好要上小学,生活一下子变得手忙脚乱起来。正如信里读者妈妈所提到的,女儿总是“装腔作势”、又爱发脾气。我以为我会认真听女儿说话并给与她一定的回应,但我再一次怀孕了,有时照顾不到她的情绪。我也开始会对女儿说一些大多数家长都对孩子说的话,诸如“你别那样对我说话”、“你以为你在跟谁说话?”之类的话。其实这些平日里我并不会对孩子讲,但是从读者的来信意识到,当家长有压力时,会经常对孩子说以前自己从大人口中听到的话。这时我想起了一位儿童心理医生所说的话:要学会倾听你听不到的东西。这句话在表达什么?当我把注意力聚焦在此,我意识到她其实并没有在学校闯祸,而是她也有自己焦虑的事。
因此,我没有斥责她,而是说:“听起来你好像度过了非常艰难的一天。你想拥抱一下吗?“是的,妈妈,”她说。她的语气突然变得温柔了,眼泪夺眶而出。如果你不听孩子们的话,他们所经历的负面情绪也不会消失,以后也不会再向你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我们在倾听他人的过程中总会犯同一个错误,那就是是用自己的轶事、陈词滥调来打破沉默
就在几周前,女儿告诉我她遇到了一个问题。我花了五分钟的时间列出了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还用我自己的故事加以修饰,以加强这些观点。这时我注意到她的脸,她满脸表现地乐意倾听,但我看得出其实并没有满足她的需要。我想起另一位儿童心理治疗师告诉我,儿童更多需要的是同情心。感受到孩子的感受(事实上,任何人的感受)是至关重要的。“听起来这一天真的很难熬,”我说,心里想着这句话听起来多么空洞无物,“我能看出这让你有多难过。” “是!我今天因为这件事很难过。”她笑眯眯地说。真的有那么简单吗?不一定,但作为一种策略,一句简短而有力量的话比你想象的更有效。
在撰写专栏时,我最常与之交谈的心理治疗师是人际关系专家克里斯·米尔斯(Chris Mills)。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不仅能听到我在说什么,还能听到我自己所注意不到的东西。或者,就专栏而言,能听到读者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意思。他教会我在别人说话之后,允许他们稍微沉默一下,可以让他们表达得多一点。尝试一下:不要在别人停止说话后马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在心里默念数到10。
但倾听并不是要保持沉默,如果持续沉默的时间太长,会让气氛变得很尴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倾听过程中犯的错误就是讲述自己的轶事来填补沉默。讲述跟谈话者有类似经历的故事似乎听上去很有同情心,但是如果你所讲述的故事很短,也许可能可以加强你同伴的观点。但如果你不加思考地脱口而出,这可能会让别人理解为你在转移话题,因为你打开了另一个话题。这就可能会让对方感到你在拒他于千里之外。
相反,试着这样回应他们,诸如“这听起来很难”,“这件事让你感觉如何呢?”或者“你穿了多少衣服啊”。我曾经认为这些话都十分微不足道的,直到有一次,在我感到压力巨大的一天,人们试图表示对我的同情,比如我的表兄只是简单地回复我:“我理解你”。但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我感受到很有力量,我觉得自己被看到了、被听到了、被理解了。从那以后,我从未忘记这种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给与的力量。
通常夫妻在谈话时,往往会存在一些倾听问题。可能之前你已经从对方口中听到过这件事,再一次听到时心里会想,“哦,怎么又不是这件事”。学会像听从未听过的一件事一样去倾听。记住:一个人一遍又一遍地说同样的话,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感觉之前所表达的没有被别人重视。
倾听是互相吸引的。如果你觉得自己被倾听了,这就会把自己和倾听者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会不断加深
信息传递的方式也能促进倾听的程度。表达者的愤怒情绪往往会掩盖他要表达的一些细节。如果某个人对你很有防御,他们很少会认真倾听你在说什么,因为当双方都在为自己的立场辩护时,很难让彼此所说的走进对方心里,当然也不利于事情取得进展。我的第一个私人治疗师是加布里埃尔·里夫金德(Gabrielle Rifkind),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去向她咨询。她现在是矛盾化解专家,她教会了我如何重新看待事物,也就是要让别人看到你脆弱的一面,并对你足够包容。同情心似乎是倾听者的理想伴侣。
正如精神分析学家阿维·什穆埃利(Avi Shmueli)告诉我的那样,倾听还意味着尽量不要用“很不错”、“好可怕”等已经烂大街的语气词。我们经常使用这些词,但它们实际上并不能描述情感。在谈话中注意使用它们,如果可能的话,深入挖掘一下自己内心的情绪感受。当你的伴侣跟你抱怨他们美好的一天时,他们想表达什么意思?他们想听到你说什么呢?你能用什么情绪来代替“很不错”这些词呢?
在我们录制一集名为《青少年大脑的奇迹》(The Wonder Of The Teenage Brain)的播客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疗师雷切尔·梅尔维尔-托马斯(Rachel Melville-Thomas)教给了我一些别的东西。她说,不管你说了什么,青少年都认为没有表情的面孔是消极的。对于那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重要的是不仅要用上面描述的所有方式倾听他们,还要检查他们倾听到的内容。这个年龄层的孩子往往还会等到你忙着做别的事情时,才告诉你一些重要的事情——这是有目的的,所以不用太紧张。这就是为什么当你不进行眼神交流时,比如在你开车、散步或试图做饭时,往往就会出现一些大事。
你可能会想:“这种方式很好,但谁能在我讲话时认真倾听呢?”我明白,没有人倾听就意味着没有人会理解我们的感受。久而久之,你会感到受挫、萎靡不振。但我知道,一个人总是不认真听你的讲述,该怎么办呢?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常常用手让大人的下巴冲向我,让他们注意到我。作为一个成年人,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而且,无论如何,这也不能保证一定会让别人倾听你。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和对方坐在一起,告诉对方:“我觉得我们有时会在不经意间忽略对方的感受,你觉得呢?”
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回答读者们的问题,也不停再咨询最优秀的专家,这是否会使我成为所有听众中最优秀的母亲呢?不是的。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倾听自己: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倾听我的需要以及别人带给我的感受。
倾听是有感染力的。如果你觉得自己被倾听了,就会把自己和倾听者和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会不断加深。慢慢地,你会因为自己被倾听,而开始反过来认真去倾听别人。
译者:Araon_
本文来自翻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